以此为背景,在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和哈佛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举办的2014亚太论坛上,与会学者就 乌克兰危机、美国的亚太战略与中美经济合作等话题进行了讨论乃至争论,并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
乌克兰危机难制美国战略东移
2014年,乌克兰局势强烈冲击了国际局势,也给中美两国带来了挑战。随着美俄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分歧加深,有人认为,美国很可能由此弱化对亚洲的重视。不过,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陈志敏认为,事实并非如此。美国并没有因为乌克兰危机将战略重心转向欧洲。“中美在经济领域的分歧依旧存在。竞争与合作共存的基调也没有从本质上被改变。”陈志敏说道。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孙哲也认为,乌克兰危机对中美关系影响有限。建立在经济合作基础上的中美关系对于安全问题的看法不会产生根本性的变化。美国依旧关切中国在周边地区的行为,中国也将继续向美国阐释,中国的崛起无意挑战美国的全球地位。
在欧亚关系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特蕾莎·法伦(Theresa Fallon)看来,尽管乌克兰东部的问题很棘手,到现在处于“名义上停火、实际上战争”(Cease Fire War)状态,但绝不会影响美国在亚洲的整体战略。乌克兰危机难以牵制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
复旦大学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赵华胜表示,乌克兰危机压缩了俄罗斯在中美之间纵横捭阖的空间,并且使俄罗斯的战略天平向中国倾斜。“这强化了中俄美关系的不等边特征,在新的中俄美三角关系中,中俄关系是相对更近的一边。这不意味着中俄联合抗美,但意味着在国际政治中,中俄会有更多的合作。”赵华胜说道。
“GDP超美”难撼美超强地位
10月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GDP将达17.632万亿美元,将超过美国。由此,“中国GDP超美”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在本次亚太论坛上,美方学者均认为,GDP数字的赶超只是一种衡量方式,这并不足以撼动美国在全球的经济地位。哈佛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欧维纶(William Overholt)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的经济增长是包容性的增长模式,既注重精英阶层的发展,也兼顾底层民众。
而在他看来,近年来,包括菲律宾、泰国、印度等一些亚洲国家,逐渐出现了“非包容性”增长,忽视了底层民众的权益,缺少社会上下层间的流动,这是对亚洲国家的未来经济发展的一大挑战。
此外,对于人民币“走出去”,曾在美国国务院担任负责贸易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现蒙大拿大学教授谢尔顿(Joanna Shelton)认为,资本的自由流动是未来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关键。在她看来,如何用好近4万亿美元规模的外汇储备,是中国政府必须考虑的问题。“一旦全部放开,那么对于国际经济体系也是一个冲击,因此,中国政府必须谨慎处理。”
欧维纶也认为,利用人民币融资的趋势在未来肯定会得到持续。他说,目前在拉美,人民币的通用规模已超过美元。“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目标是要成为世界级的储备货币、未来10年的通用货币。尽管目前人民币在全世界的流通规模无法与美元比肩,但它的表现已超过欧元。”欧维纶说道。
当中国政府在为人民币国际化而努力时,对于美国而言,如何力争在今年年底前达成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不过,在谢尔顿看来,要在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许诺的2014年年底前达成协议并不乐观。
作者:潘寅茹 陈晓晨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