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记者/任玉明 制图/张逸俊 |
连跌两个交易日的肉制品加工巨头双汇发展(000895.SZ),让多位食品界人士都感到“看不懂”。继上周五跌5%后,该公司股价昨日盘中跌停,两日来市值蒸发106.72亿元。
双汇发展相关负责人在昨日的电话会议中对此称,三季度业绩下降主要是宏观经济因素和公司内部产品结构调整所致。三季度净利之所以比去年同期减少2个亿,主要在于期内地方政府补贴少了1亿、万洲国际上市后股权激励影响8000万元、提升部分产品猪肉含量增加成本7000万元,以及化工出口因养猪业利润下降影响3000万元。
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称,目前整个农业都在向品牌化发力,比如土猪一号、香猪三号,消费者的需求也在升级,这就要求肉制品加工企业在产品创新上不要落伍,不能认为是上市公司就可以慢半拍。
业绩不达预期
就在上周五股价大跌的当晚,双汇发展披露了2014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营收331.54亿元,同比增长2.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62亿元,同比增长11.56%。
双汇发展第三季度的业绩则出现了“双降”,公司今年7~9月营收121.11亿元,同比下降0.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65亿元,同比下降15.68%。
昨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的多位券商分析人士均认为三季度业绩低于预期。“从双汇发展今年单季度净利来看,一季度同比增42%,二季度增长20%,三季度却出现15.7%的负增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称,不仅如此,营收下滑的同时成本费用却在上升,且并没有因为猪价低而提高毛利率。
对此,上述双汇发展负责人在电话会议中坦承,“投资者对双汇的业绩预期、要求和关注度不亚于明星,这让公司感到很有压力。”他介绍,三季度业绩下滑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国内宏观经济放缓导致快消品消费疲软;二是新项目受制土地政策开工推迟,没有尽早为公司业绩做出贡献;三是针对产品老化进行的结构调整,新品渠道和销量开拓增长需要时间。
不过,在双汇发展调结构、转方式和拓渠道的“阵痛”中,投资者却短时间难以接受。
双汇发展上周五跌近5%,昨日又以跌停收盘,“两连跌”致市值蒸发106.72亿元。不只A股,双汇发展的间接控股股东万洲国际(00288.HK)昨日也受累,截至收盘报4.96港元,跌幅达19.87%。盘中跌至4.95元/股,也创造了公司上市以来的新低。
据了解,面临股价大跌,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已在考虑通过增持来向外界传递信心。
未收获“大礼包”
今年是近十年来猪价最低的,为何以屠宰和肉制品加工业务为主的下游企业还会叫苦不迭呢?
本报记者通过对双汇发展三季报和半年报比较后发现,第三季度,公司屠宰生猪355万头,同比增长8%。为何在猪价低迷的时候,屠宰量的增速却有所放缓呢?
对此,上述券商分析师向本报记者称,主要因为双汇发展上半年冻肉储备较多,且肉制品需求不旺,以及鲜冻品新网点处于开拓初期,新增销量有限。
根据公司半年报,截至2014年6月30日,双汇发展库存商品存货账面价值为22.09亿元,而期初的这一数据为16.83亿元。至于这部分库存商品究竟为何物,本报记者并没有从双汇发展方面得到证实。
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屠宰业务实现营收81.77亿元,同比增长3.67%,毛利率同比增加1.1个百分点至13.03%;肉制品业务营收123.54亿元,同比增长27.84%,毛利率同比增加2.47个百分点至27.84%。
财报显示,双汇发展今年前三季度肉制品销量为128.3万吨,而上半年高低温共计销售了82.61万吨,通过比较不难得出公司第三季度肉制品销量为45.69万吨,同比下降4.8%。
原本“养猪的哭杀猪的笑”的行情,双汇发展为何并没有收获大礼包呢?有分析称,这主要是在经济放缓需求疲软的市场环境下,该公司部分高中温肉制品出现老化,新品及纯低温产品成长带来的销量不大。
不仅如此,今年6月底在深交所挂牌上市的龙大肉食(002726.SZ)今年三季度则出现增收不增利的局面。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公司营收8.87亿元,同比增长1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80.6万元,同比下降12.45%。
对此,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文辉分析称,在猪价下跌过程中,受制于需求低迷,下游加工企业并没有受益太多。
作者:张志伟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