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专注基建投资的多边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形成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下称“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下称“亚开行”)共存的局面。当前外界最为关心的问题莫过于四大机构有何异同?四者如何分工?
“更为国际化的亚开行对亚洲的基建投入不足,中国的投票权重仅5.47%;金砖银行则讲究五国平等,中国在其中占比也仅为20%。相较而言,由中国牵头的亚投行、丝路基金将领衔为亚洲基础建设"供血"。”亚开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在由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卓越发展研究院和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主办的2014中国经济论坛召开后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四大机构分工明确 互补共赢
四大多边机构共同亮相之初,“利益博弈论”似乎成了公众焦点。然而,基础设施缺口巨大的亚洲将张开双臂欢迎四大机构共同“输血”。
“中国成立亚投行的背景基于亚洲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亚开行此前的研究表明,若保持目前亚洲各国增速,截至2020年的十年中,基建缺口为8万亿美元(年均8000亿美元),如此大的需求光靠亚开行每年拨给亚洲的100亿显然是杯水车薪,因此亚投行成立的必要性有目共睹。”言语中,来自亚开行的庄健对亚投行的开放、欢迎态度可见一斑。
亚投行将在2015年底正式运营,法定资金规模为1000亿美元,初步缴纳资金500亿美元,中国占50%,行长也很可能长期由中国人担任;而中国在金砖银行的占比为20%(金砖五国均分),首任行长来自印度,且行长将由各国选派人士担任,是一个讲究各国平等的多边机构。此外,中国在亚开行的出资份额和投票权重分别仅占6.46%和5.47%,均不及两大份额国美、日两国的一半。可见,亚投行的一大优势便是主动权和话语权。
此外,同样由中国牵头的丝路基金也将与亚投行“取长补短”。庄健称:“亚投行的范围相对宽泛,涵盖所有基础设施,且目标更为长远,如交通、能源领域、地下管网等。以印度为例,其工业化程度远远不及服务业,基建也远落后于中国;而丝路基金的针对性更强,旨在打通欧亚大陆东西方、加强互联互通,之后将迎来更多机会。”
中国于11月8日宣布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涵盖中亚、南亚、西亚、东南亚和中东欧等国家和地区,丝路基金引入市场化运作、民营资本的速度可能更快,而亚投行多为政府主导。
多边机构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值得注意的是,四大多边机构的崛起不仅旨在为亚洲基础设施缺口“供血”,还将致力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无论是亚投行还是丝路基金,在初期都会使用美元结算。但是在运作成熟之后,将会鼓励使用人民币。这样能够以投资的方式把人民币带出去,推动人民币的计价结算,带动人民币在亚太地区的使用和流通。”接近央行的人士表示。
举例而言,如果亚投行向亚洲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人民币基础设施贷款,这些贷款的一部分就可以用来采购中国的机器设备、支付中国的建筑劳务输出等,有助于促进人民币贸易结算,减少原来用外币结算的交易成本。一部分人民币和用人民币购买的金融资产也可以被当地的投资者持有。
此前,卓越发展研究院院长、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乔依德也高度肯定了金砖银行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价值。“金砖银行的核心资本是500亿美元,今后是1000亿,这样就可以带动人民币走出去,带动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增长海外人民币资产。”
不过,庄健一针见血地指出,“人民币国际化仍然路漫漫其修远,多边机构只是渠道,而关键在于中国国内的金融改革,改革一旦到位,国际化自然水到渠成。”
作者:周艾琳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