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力问鼎2014“集资王”的内地最大核电公司中广核(01816),将于本周四开始招股,12月10日挂牌上市,集资额最高246.08亿港元;假设以2.78港元上限定价,中广核势必成为今年IPO一哥,夺去港灯电力(02638)“新股王”的美誉。
查阅资料,旗下资产包括大亚湾核电厂的中广核,总装机容量达11624兆瓦,占内地核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六成四,名副其实中国核电王。
一先一后登陆港股
值得注意的是,中广核系内已有两家公司在港挂牌,一为中广核矿业(01164),一为中广核美亚(01811),后者今年10月3日才上市。换句话说,中广核美亚与中广核一先一后登陆港股,相隔只有两个月。
企业并购发展需要资金,作为百分百行外人,老毕对中广核系内业务频繁招股原因何在,一无所知;两家公司的电源种类、市场定位以至地理分布,亦各有不同。欲了解详情,投资者大可登上港交所(00388)或公司网站查个究竟。
三家公司中,老毕最感兴趣的反而是较中广核美亚更早上市的中广核矿业。资料显示,该公司前身乃维奥集团,主要从事药品及食品相关业务。中广核集团于2011年跟维奥签署框架协议,透过合作形式,把系内天然铀贸易业务安排在港上市,而维奥一直经营的生意则继续保留,公司名称改作中广核矿业。
参考中广核矿业现有业务介绍,大家会发现,从天然铀贸易、药品及食品产销到物业投资“包罗万有”,老毕相信正是源于三年前签署的框架协议。
资本市场天天都有交易发生,引起老毕注意的并非框架协议内容,而是协议达成的年份—2011年。众所周知,日本福岛于这一年发生地震、海啸、核泄连环灾害,核能发电燃料铀(uranium)价格应声狂泻五成。事发后,日本第一时间关闭所有核电设施,德国很快亦跟随。为安抚公众,德日两国其时扬言,将分别于2022和2030年全面取缔核能。
前面提及的本港上市公司交易,跟日本灾害也许毫无关系,但其中一方系出中广核,而放进框架协议内的业务则为天然铀贸易。即使交易与日本天灾没有半点关系,福岛事故引发的连串市场和行业反应,对中广核不可能全无影响。
出于好奇心,老毕做了一些资料搜集,发现一个有趣现象。日本政府开出2030年取缔核能的“期票”之余,还针对国内48家核电厂严格设限,必须通过新的安全条例方可恢复运作。奇就奇在,业务包括核能发电的公用事业机构,亦即日本最大的铀用家,并未因突发事件导致业务瘫痪而要求暂停供应合约,过去三年多依足协议接收铀原料,以存货形式储存起来。
日用家“囤铀”
日本的铀大户并非钱多得没处花,显而易见,这样做只有一个理由,就是该国的公用事业机构认定,政府早晚得收回承诺,核电厂全面恢复运作,只是时间问题。
日本何以非此不可?原因简单不过:福岛事故前,核能占该国总发电量三成,且发电成本远低于石油和天然气,长期“无核”的代价是昂贵的油气进口大增;如此一来,日本能源进口负担激增势在必然。该国贸易赤字近年不断恶化,很大程度拜此所赐。
然而,今夏消息传来,日本48家暂停运作的核电厂中,已有三家通过政府的新安全规例,恢复营运指日可待。本月,鹿儿岛县议会亦明确支持地区核设施重新投产,意味另外两家核电厂有望恢复运作。假设一切顺利,明年日本将有五个核电设施复产,离核能全面回归应不在远。由此足以证明,这些年业界“囤核”静候佳音,大有道理。
铀价强力反弹
日本核环节的最新发展,带动铀价从今年6月低位每磅28美元,升至上周的每磅44美元,五个月涨幅接近六成。另一边厢,全球最大铀生产商、以加拿大为基地的Cameco,上周五股价急升11%,创9月中以来高位。
正在招股的中广核,业务侧重发电,属主要铀用家。反观Cameco一类业务集中于核能供应链上游的企业,对由供求决定的铀价极度敏感。铀价升势若能持续,利好Cameco股价不言而喻,但对铀用家如中广核是否同样看涨,值得有意投资此股者深入研究。
本文:香港信报财经新闻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