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1日电(记者 徐曼曼)酝酿21年的存款保险制度,终于在市场的期盼声中落地。11月30日,国务院法制办、央行正式发布《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及相关通知。意见稿明确指出,存款保险最高赔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超出部分依法从投保机构清算财产中受偿。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后,对央行、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银行),以及储户都有很大的影响。
“对影子银行具有极大震慑力。影子银行不在存款保险制度规避风险的体制中,需要自己承担风险”,孙立坚表示,对于那些铤而走险,破坏金融体系稳定的影子银行业务,存款保险机构不会为他们兜底,这样便会遏制一些金融机构开展高风险业务的做法,尤其是一些中小银行。
去年6月20日,“钱荒”在银行间市场上演,隔夜拆借利率一度冲高到25%。“如果金融体系出现"钱荒"问题,在没有存款保险制度的情况下,我们只能依赖"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投放货币来解决。但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是"一刀切"的。影子银行躲在银行的庇护伞下,有些会大胆"挑战"高风险业务,货币政策一旦宽松,不仅仅是救了银行,还会把一些应该死亡的“僵尸”金融机构也救了过来。”孙立坚强调。
孙立坚指出,现在,央行谨慎使用宽松的货币政策。特别是有了存款保险制度以后,将会大大改变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孙立坚还表示,美国的存款保险制度推出以后,也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带来很多新的调整。存款保险制度具有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功能,它和央行的货币政策相结合,其实是一整套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工具。未来,中国央行应对外部风险的方式将会出现非常重要的变化。“央行在用好货币政策的同时,也应结合好存款保险制度,用好其防范风险的功能。”孙立坚表示。
对银行而言,“将面临着如何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同时又要保障存款人资金安全的双重挑战。”孙立坚指出,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将增加银行控制风险的成本。而银行“防火墙”的逐步形成,也意味着理财产品刚性兑付时代的终结。因此,在强制交保费的体制下,银行如何留住好的客户,开展好的业务,直接关系到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不过,孙立坚也指出,保险制度推出以后,国家将会逐步放开对银行的管制。在增加银行资金成本的同时,也应该给银行更多的分散风险、增加收益的业务渠道。“过去的影子银行业务,在管制不断放松和利率市场化推进的情况下,也将成为各家银行竞争力、金融创新能力强化的通道。”孙立坚预测。
孙立坚提醒,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银行安全的神话逐渐被打破,储户要增强风险认知意识,提高识别好银行、坏银行的能力。尤其对大额的存款者,一旦出现银行经营损失,储户也将承担风险。如此,大额存款人也就有了动力监督银行的经营行为。
作者:徐曼曼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