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利好层出不穷。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11月28日,央行下发了《关于做好部分合格机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
通知所称的部分合格机构投资者,包括申请并符合条件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农村商 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和信托产品、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产品等四类非法人投资者(下称“四类非法人投资者”)。通知称上述投资者可向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市场管理部办理入市备案工作。
这意味着,去年债市核查时期遭遇“开户及买入操作被叫停”的四类非法人投资者将回归银行间债市。市场普遍认为,该类账户的回归将提高交易活跃度,对债市构成利好。
紧接着的11月30日,人民银行、国务院法制办就《存款保险条例(草案)》对即将实施的存款保险制度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稿。
在业内人士看来,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也将从预期和资金两方面对债市形成推动作用。
事实上,自2014年初,债市的“牛势”已维持了近一年,而随着乙类户的开户重启和存款保险制度等事件的落地,债市强势之旅似乎尚未完结。
乙类户“归来”
此次通知规定可重新进入银行间债市开户、交易的资管产品,正包括去年曾遭遇“开户叫停”的三种乙类户。
银行间债券市场结算成员分为甲、乙、丙三类:甲类为商业银行;乙类为信用社、券商、基金、信托等非银机构;而丙类户大部分为非金融机构法人。甲、乙类户可直接入市交易结算,丙类户只能通过甲类户代理结算和交易。
去年4月的债市核查风暴期间,券商资管、信托计划和基金专户等三类乙类户在银行间市场的开户和买入交易曾遭到来自监管层的临时叫停,值得一提的是,彼时叫停仅仅针对私募类资管产品,而公募基金、社保基金等账户并未受到波及。
在禁止资管产品开户的一年多时间里,乙类户新增数量已呈现出不断锐减的趋势,中国债券网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0月,年内乙类户增加数为374户,较去年、前年同期的增速下滑分别是12%和59.83%。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对于券商资管等四类乙类户的重启,将进一步提高市场活跃度,或将对当前的债市牛市构成持续利好。
“乙类户入市对于债市上行更重要的影响是改善预期,倒不一定是成交本身。”汇金系券商一位固收研究员韩晓(化名)认为,“像去年被关闭的乙类户都是私募类产品,这类账户的交易特点是更灵活,这有助于增强债市交易的活跃性,提高市场对债市的整体预期。”
而除改善成交所带来预期提升外,券商、基金子公司的资管产品的回归还可使其成为投资“通道”,增强银行间债市投资的灵活性与便利性。
例如,按今年11月份《关于非金融机构合格投资人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要求,非金融企业投资银行间债市需借助交易商协会旗下的“非金融机构合格投资人交易平台”开展,而在乙类户开户重启后,乙类户也将成为非金融企业投资债市的新渠道。
此外,亦有创新的监管套利模式也需要乙类户和银行间债市的配合方能完成。
“有一些规避资本管制的模式需要用到信托账户(乙类户),比如二级资本债互持。”北京一家股份行金融市场部高级经理坦言,“这种模式下,银行发行理财产品,通过信托实现银行间对二级资本债的间接持有,以此增加双方的资本金。”
存保制推动高等级债
事实上,除了乙类户及背后资金重新返回银行间债市外,即将落地的存款保险制度也可能对债市构成利好。
11月30日,央行及国务院法制办联合就《存款保险条例(草案)》(下称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按照草案对存款保险制度的安排,商业银行将向存款保险管理机构缴纳存款保险费,并形成存款保险基金来确保极端情况下的存款安全。
在中长期方面,草案的安排或将对高等级债券形成更加明显的利好。根据规定,除存放央行司库外,还包括“投资政府债券、中央银行票据、信用等级较高的金融债券及其他高等级债券”。
“从资金运作看,存款保险制度将对高等级债券构成中长期利好。”方正证券一名债券交易员认为,“存款保险基金的确立,本质上是促使银行原有资金流入高等级债券,这对市场来说是很大一块资金增量。”
此外,存款保险制度落地所带来的无风险利率的趋降预期,亦成为业内看多中长期债市的原因之一。
“长期来看,政策的建立必然导致信用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推动风险定价体系的完善和信用利差的扩大,有利于无风险利率。”申银万国证券人士认为,“但这一利好的过程到底有多长取决于国家的风险偏好和对金融风险的容忍程度,短期也不必过度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当下债市整体走势已攀至年内高位,以中债新综合指数-净价为例,截至12月1日,该指数已由年初最低点94.09点上涨至100.44点,累计涨幅达6.74%;虽然如此,但随着乙类户回归、存款保险制度等制度性利好因素频频落地之下,业内人士仍然多对债市抱乐观态度。
“目前国家推动利率市场化的决心很大,而且早于市场原本的预期。”韩晓指出,“其实从上半年的垃圾债违约再到下半年出现的地方债清理、资产证券化改革和存款保险制度落地,国内固收市场的风险估值体系将出现不可逆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也将对债市构成长期利好。”
作者:松壑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