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晴 北京报道
在2009年将新能源财经公司出售给彭博之前,Michael Liebreich一直担任着这家他所创立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在从事过媒体管理、咨询和风险投资之后,这位剑桥大学工程学硕士和前英国国家滑雪队队员将目光转向了新能源领域。现在,在运营慈善组织改善伦敦空气的同时,Liebreich也正考虑是否要竞选伦敦市长。
“新能源的成本将会越来越低,以后也会持续下降。”Liebreich说,“因此对经济受到影响的石油出口国而言,如果不采取手段抬高油价,那么就要重新改变经济结构,适应新局面。”
同时,面对全球气候问题,Liebreich非常关注发展中国家的表现。“在这个"后污染时代",中国将会起到领袖作用。”Liebreich说,而未来发展预期看好的印度和非洲地区也将成为全球应对气候问题的关键。
印度和非洲将成为关注焦点
《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世纪》”):您如何评价11月份发布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两国的目标和表现?
Michael Liebreich:这次的中美联合声明非常重要,也是一个真正的协议而不是两个国家相互让步妥协之后的产物。这次的声明中提出的目标对双方而言都具有挑战且很难实现,在两国的正常情境下无法达到,需要额外的措施支持。
具体来看,我认为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的目标有提前实现的可能,而煤炭使用的峰值会在2020到2030年之间到达。另一个关于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的目标则是全新的而实质的,需要中国付出很多努力去实现。
在美国方面来说,要实现2025年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26%-28%的减排目标同样很困难。此前奥巴马提出的美国保护署跨州空气质量监管方案没有得到通过,随后他在今年推动了一项让电厂减排30%的立法,将会对淘汰煤炭产生重要作用,但此外仍然需要更多的措施来实现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协议将使得印度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从前瞻的角度来看,在1997年签订京都议定书的时候,没有人意识到中国会在之后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国家,而如今中美都已经提出了明确的气候目标。考虑到发展趋势,在2015年的巴黎协议中,印度作为发展中大国的角色就非常重要。
《21世纪》:对2015年可能达成的巴黎协议有何预期?
Michael Liebreich:在巴黎会议中,有两个问题将成为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一个是印度及非洲地区的表现,这两个地方以后将会发展的非常快,我们要对此做好准备。同时也应提醒其他国家注意,如果因为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因素仅仅将重污染行业转移到国外其他地方,那么实际上对全球减排仍然无益。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因素是,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各国对气候议题的兴趣有所减少,而即使即将到来的巴黎会议让我们重新看到了大家的热情,但俄罗斯、委内瑞拉、沙特、澳大利亚等这些能源、石油生产大国仍然没有发出声音。
因此我认为在巴黎会议上虽然可能达成一个协议,但可能仍然是一个妥协后的版本。对于能源进口国也就是“碳消费国”来说,签署协议较为简单,但要让能源出口大国同意一个“2摄氏度”框架下的激进的协议的可能性是零。
《21世纪》:利马气候大会在即,很多人将之看做巴黎会议的预备会,您认为本次会议有哪些议题需要重点解决?
Michael Liebreich:最关键的问题是,最后的协议是一种什么结构的?我们此前在坎昆、多哈已经看到了很多讨论,看到各国都拿出了自己的想法,但自从哥本哈根以来,我们的重点应该从“自上而下”变成“自下而上”。也就是说,原来我们的协议是,大家讨论出一个方案,要在多少年后实现某个目标,随后用头几年的时间去计划如何实现,这是很疯狂的。
同时,如果只是给全球减排定一个“预算”,然后讨论如何分配并不合理。以美国和印度为例,如果最终协议仅仅制定一个总量,然后将美国的排放转移到印度去,而印度并不进行减排措施的话,其实并不能实现我们的减排目标。而相反,应该将美国的钱和技术送到印度去,让两个国家同时在自己的基础上减少排放。
全球碳市场链接不可行
《21世纪》:是否关注到了中国正在进行的碳交易试点,对中国碳市场有何建议?
Michael Liebreich:我觉得中国的碳交易试点非常有趣也值得关注,对于本地减排来说,碳市场和碳税、政策手段一样是一种有效的减排工具。但是我想建议的是,中国在考虑与国外碳市场链接时,要注意到其中可能存在的经济问题。
我认为全球市场链接、全球统一碳价是不可能的。因为全球碳市场的链接就涉及到了资金在不同国家之间流通的问题,而如果碳市场始终让资金从一个国家流往另一个国家的话,这样的体系并不能维持多久,因为政府很可能发现最后国家的资金流去了自己不愿意让其流去的地方,同时始终让大量资金从产量高的国家流往产量低的国家对经济发展也有害。
而不考虑外汇因素,碳市场的链接则是可行的,比如加州和魁北克、RGGI的链接,或是欧洲碳市场都是中国可以学习参考的对象。另外,除了气候原因外,包括增加就业等因素都可能成为国家设立碳市场的考虑背景。
《21世纪》:对于澳大利亚碳价系统目前的低迷,您怎么看?
澳大利亚碳市场的问题其实有三个。首先是他们在最初几年设定了一个固定价格,意在保护工业不受高碳价的影响。但根据我们的研究发现,实际上这个固定价格对工业来说依然太高,反而影响了竞争力,事与愿违。其次是政治原因,新一任政府成功地说服了人民,碳价不是必须而且会削弱生产力,从而改变了原有政策。最后是澳大利亚本身的国家属性,作为一个“碳出口国”,他们每年需要出口很多的能源来发展经济,这就决定了澳大利亚在未来几年内仍然会保持保守的气候政策。
新能源已完成巩固阶段
《21世纪》:对于目前石油价格下跌的局势和新能源近几年投资减少的情况,您有何判断?
Michael Liebreich:目前油价确实处在低位,但现在开发新油田的成本非常高,如果开发新油田,那么石油的成本就会大幅增长,因此我估计在几年之后价格还是会上涨。
过去几年对全球的新能源来说确实比较艰难,我们可以看到从2004年到2011年,全球的新能源投资增长得非常快速,达到了三千多亿美元,但随后就开始连续两年的下降,降幅达20%。但我们分析发现,2011年到2013年的投资下降大部分是由于技术带来的成本下降,因此所需资金也更少。同时,一些国家的政策不确定性也对投资带来了阻碍。
以往,影响新能源发展的问题一是价格昂贵,二是供电间歇性问题,比如我们可能整整一周都没有风。但现在技术进步使得这两个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因此我们看到各项指数和市场反应都开始反弹,新能源已经完成了巩固阶段,将会看到增长。
作者:张晴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