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对话》第76期 本期嘉宾:杨浩涌 赶集网CEO
十二月的北京,寒冷而萧瑟,还有半个月,杨浩涌就迎来回国创业的第十个年头。不只是频频叫嚣的上市对手,一切的迅速迭代,让杨浩涌始终神经紧绷,他很清楚,时机稍纵即逝,一旦错过,一切将迅速陨落。“但创业者享受这种状态,就像打游戏碰到老怪,不管过程挫折多大,代价多高,打老怪始终让人兴奋。”说这话时,杨浩涌显得很放松。
有钱也不可以任性
赶集网的两栋三层办公楼位于海淀软件园的一个电脑学校内,没有明显的logo标识,只在一楼的入口玻璃门处印着公司的暗花logo。进入办公区内,市场部、公关部、IT部全部打通,装修很简单。几乎跟所有理工男一样,创始人低调实用的风格投射到了公司的各个方面。
![]() |
杨浩涌和搜狐小狐狸 |
这种对功能、体系、架构的重视让他在早期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但不经意的偏向性却让赶集在随后与58的竞跑中感到压力,“产品技术型创业者就往往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对市场营销的轻视,一个是对线下布局的忽视。”
直到现在,杨浩涌到还有些为百姓网遗憾,偏居一隅的百姓网无疑是Craigslist在中国最“忠诚”的学徒,行事低调,小团队,轻线下。“王健硕跟我一样都是研发出身,上海交大计算机系毕业,在微软干过。”百姓网旁观了2011年赶集与58同城的那场广告大战,杨浩涌觉得很可惜,在他看来那场广告大战帮助赶集和58同城成功拉开了行业差距,确定了两强局面,“当然现在看来那时赶集的基因还是偏产品,姚劲波销售出身,投得钱更多,整体营销做得更好。”
那场混战的胜利者很快开始了残酷的近身搏斗,杨浩涌开始意识到,“如果一心只想着做好产品研发,顺着自己的性子,我们那时就输给58了,就真没戏了。”
改变无疑是痛苦的,“很多现在看似明白的道理,当时要意识到却无比困难”。杨浩涌说当时朋友给他推荐了一本书,对他启发很大,美国心理学家M•斯科特•派克的《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书中的一个观点让他印象深刻,“用个性为自己开脱是不对的,比如因为性格孤僻而不愿意在社交场合说话,因为怯场而不愿意公开演讲,没有人天生就是这样,所谓的性格决定都是为自己偷懒或者不愿意做这件事找借口。”
杨浩涌拿小米和360做例子,“雷军早年也是技术派,周鸿祎也是技术派,后来都修炼成了全能派。从来就不是CEO的基因决定公司基因,即便有基因存在,要活下来也要逼着自己去改变。”
杨浩涌现在朋友圈子很广,他很看重缘分,“圈子里聊天多半是随缘,感觉对了自然私下就会多走动。”谈话间偶然提到了雕爷,杨浩涌说次日要跟雕爷“切磋切磋”,“雕爷是一个很天才的人,他说58做了美甲,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咱俩应该聊一聊。”
线上是内核,但线下决定想象空间
作为线上的“熟练工”,杨浩涌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线下的机制建设和团队管理,这一过程并不轻松。
他举例说北京有九千家搬家公司,百度上做的只有十家,剩下的几千家都扎堆在北京南城的某个地方,“所有这些企业要通过跑街、电话把他们牵过来,拉到这个平台上,告诉他互联网可以做推广,告诉他如何登录后台,怎么做竞价,教他们在手机上打开这个平台,如何监控效果……”
光靠重视有时只能是“闭门造车”,这行经验比什么都重要,跟王兴找到阿甘一样,杨浩涌将目光瞄准了阿里的地面铁军。
今年8月份,在完成第五轮融资的第二日,杨浩涌公布了新的高管名单,原阿里巴巴组织部高管陈国环就任赶集网COO,原淘宝网本地生活、聚划算全国渠道负责人祝孝平就任赶集网渠道部副总裁,前阿里巴巴B2B事业部高管王正洪出任赶集网直销副总裁,三人都是阿里十年以上的资深员工。虽然8月才宣布,但是三人实际上年初就已经开始在赶集效力。
“阿里线下内核非常强”,而这正是杨浩涌更希望加强的,他饶有兴趣地介绍,“阿里的文化,就是老帮新,强调兄弟情,大家是一个团队,要互相帮助,与团队一同成长,自己挣钱不算牛逼,自己周围的兄弟一起赚钱才牛逼”。
线上和线下的风格很不一样,杨浩涌也因此需要不停地转变形象,“可能一个星期头两天在跟研发作者讨论转化率多少,按钮设计是否合适,描述语对不对,转头就要飞到各地,跟销售团队的年轻人一起喊口号。”
杨浩涌向《首席对话》记者描述了上周赶集在上海举办的年末销售启动会,时间过去不久,从他的神情中还能读到当时的激动,“现场气氛特别棒,我们全国的销售主管好几百人坐在会议室里,所有销售头上都绑条红头巾,上面写了一个战争的‘战’字,我也绑根头巾,跟他们一起宣誓,授旗,接军令状,我当时还想这要是在大街上指不定被人误会……”
杨浩涌觉得陈国环的加入让赶集的地面团队更加体系化,这也是赶集销售额迅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很欣慰,“比如赶集的新业务要落地济南,我能不能迅速找到一个人来牵头,这个人到了当地以后,能否尽快把办公室落实,把团队组建起来,开始地推。”在他看来,线下的实力将直接决定赶集未来的想象空间,有多大的胆去放手尝试。
和58同城的战火已从平台烧到O2O
O2O的出现无疑让想象空间成为了触手可及的真金白银。
11月24日,在赶集网位于海淀软件园总部门口,过往行人纷纷举着手机围着几辆大货车拍照,货车上分批次装着赶集网为其“赶集易洗车”项目购置的首批一百来辆清洁车,每辆车的车大小跟顺丰快递车接近,车身刷着绿色的油漆,十分醒目。
“赶集易洗车”和“赶集好车”(二手车买卖)项目是今年赶集网在O2O领域的最新尝试,早在11月初的电商大会上,赶集网CTO罗剑就激情澎湃地向记者介绍了赶集网的这次转向。在他看来这是分类信息网站转型的重要趋势,“最早期是信息撮合,后来出现了广告和会员,而到了第三阶段大而全的平台战争已接近饱和,就要拓展自营垂直业务,更深入地参与到交易的核心部分。”
![]() |
杨浩涌与《首席对话》主持人陈洋合影 |
然而平台包罗万象,杨浩涌急需做出选择。杨浩涌认为O2O创业主要会发生在三个领域,高频领域、高利润领域和高痛点领域,而这两个项目无疑招招命中。
赶集与58终有狭路相逢的一天
杨浩涌很看好二手车市场,在他看来,这是个万亿市场,属于高利润领域。目前的二手车流通往往通过二手车中介或者通过4S店置换,再进入流通市场,到达C端(消费者)之前至少会经过两次B端(商家),赶集的二手车项目就是要促成C2C,去掉冗余环节,通过赶集连接两个C端,收取3%的服务费。“C2C必将是二手车未来的终极模式”,杨浩涌很有信心。
“易洗车”业务同期推行,被杨浩涌称为二手车业务的“护卫舰”,“洗车是高频需求,而洗车最大痛点不在于价格,而是排队。”于是“易洗车”提供上门洗车,杨浩涌表示后期还将陆续打通保养、维修等整合服务,集中满足“高频率和高痛点”。
同样是十一月,58同城稍早发布了自营家政服务“58到家”。在杨浩涌看来,58和赶集的思路是一样,都在寻找一些垂直的品类,将商户真正管理起来,不再只是做平台提供信息,而是要通过打造闭环保证整个垂直品类的服务质量。
在杨浩涌看来,虽然目前因为各自特点,赶集和58在垂直领域上各有选择,但终究会狭路相逢,“58现在也开始做二手车了,说不定后年我们也会去做家政。”
分类信息行业最重要的已经不是流量了
“在这行,你永远无法完全看清未来的方向,明年我们的分类信息会涨成什么样,我们很多新业务到底会变成怎样”,但杨浩涌觉得这恰恰是最吸引他的地方。
在杨浩涌看来,许多平台时代的评价标准在O2O时代已经不那么关键,“分类信息行业发展到现在最为重要的已经不是流量了”,流量对早期品牌的建立至关重要,但是O2O时代越到后期,流量的影响将逐渐下降,“因为每个细分领域,比如说美甲的用户真正感受的是美甲的体验,聘用家政的用户更关注的是家政公司阿姨上门的服务态度,你能提供的服务质量才是核心。”
另一方面,随着O2O的发展,线上的核心作用会逐渐明显。杨浩涌说,“O2O公司早期80%以上的用户获取主要靠地推,而随着第一批用户的教育,用户量慢慢起来,线上内核就开始发挥作用,包括今天的嘀嘀、快嘀、代驾,线下的运营已经越来越少,线上开始发力,现在朋友圈里嘀嘀的红包几乎满天飞。”
![]() |
爱跑步的杨浩涌 |
半年前,赶集网对外宣布将以“三个第一”,即“中国招聘行业第一、分类信息行业营收第一、本地生活服务无线化第一”的标签在2015年6月之前启动上市。时间所剩不多,对于爱好跑步的杨浩涌,这注定是要全力冲刺的半年。平台战争仍在继续,但O2O的战火已经燎原。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如确需使用稿件或者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118。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