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详解新常态的九大趋势性变化,透露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新动向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昨日(12月1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此做出了哪些部署?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总结2014年经济工作,并提出了2015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会议特别要求准确把握经济新常态,提出了消费模式变化、新型投资机会涌现、低成本比较优势转化等新常态下的9个特征,同时,会议对新常态下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三驾马车给出了新的任务。
在2014大公“超级联系人”财经年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表示,新常态的特点是经济进入 “低投入、中速度、高质量、优结构、好效应和新动力”的均衡状态。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经济结构是否能调整、就业能否增加、改革能否深化等都是新旧常态转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明年应要出台一些既利于当前,又利于长远的治理安排改革措施。
9大要点详解新常态
今年5月,习近平主席首次公开做了经济进入“新常态”表述后,各界逐渐开始用这一概念分析解读当下的中国经济形态。
而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详细阐释了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目标,共包含9个要点,涉及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以及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方面的趋势性变化。其中,会议对“三驾马车”的新常态也有细化说法。
首当其冲的是消费,会议称,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目前这一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5%,超过投资,成为拉动经济的第一大推动力。
什么是模仿型排浪式消费?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宋则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消费没有创新,热点比较集中,一段时间内有一种消费为主导的这种方式就称为模仿性排浪式消费,如之前的汽车爆发式消费和家电下乡等都属于这类消费,未来消费重点将比较分散,更加体现个性化。
会议要求,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这与今年的调控思路一脉相承,10月底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重点推进信息消费、绿色消费、住房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教育文体消费和养老健康家政消费六大领域的消费。这大多数属于新兴消费品类。
在投资领域,会议称,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会议称,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未来出口和消费都呈基本的常态性增长,不可能出现太大变化,唯一可以调节的变量是投资。”侯云春说。他表示,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产品的提供及准公共产品的生产等都有很大的投资空间。这就需要找出花钱和提供钱的地方,找出投融资的新机制,打通通道。
外需方面,会议提到,现在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转向
会议指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一些变化可以鲜明佐证这一点,比如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而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不仅是劳动力,中国经济增量扩能还面临资源环境的硬约束,会议称,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有观点认为,中国经济下行长期原因主要是经济供给结构老化,以及各种各样的供给约束和供给抑制,由此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更新经济供给结构、放松供给结构、解除供给抑制。
会议指出,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
在中国人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看来,中国面临一系列结构“不平衡”的挑战,因此现在即使经济增长慢一些,也不需要大的刺激。
万博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曾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应当进一步放松包括高税收约束、高融资成本约束、高垄断约束、高管制约束等供给约束。着手点包括从结构性减税到大规模减税,以及继续放松政府管制、减少行政审批等。
化解各类风险尚需时日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保持在7.5%左右,四季度以来,下行压力有所加大。经济新常态下各类风险化解恐怕还尚需时日。
会议称,伴随着经济增速下降,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
今年房地产业的风险最为典型。2014年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连续第10个月出现下降,今年1~10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7220亿元,12.4%的同比增速降至2009年8月以来新低。
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告诉记者,由于房价低迷、实际利率上升、理财产品等境内外其他投资渠道兴起,之前可以吸收过剩供给的投资性需求已开始消退。政府有能力,且有望继续出台宽松政策以应对房地产下行,但政策放松恐怕只能缓和下滑的程度、却无法根本扭转。
中国企业杠杆率究竟有多高?央行调查统计司副司长徐金诺曾指出:2012年我国非金融类企业部门的杠杆率为106%,2013年进一步增至109.6%。这一数值远高于德国的49%、美国的72%、日本的99%。
一位不愿具名的政府人士表示,偿债成本不断挤占经济再发展资金,使得潜在经济增长率受到压抑,但不能盲目为化解风险而化解风险。当前我国经济最大的风险不在于杠杆率的绝对水平,而在于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可能引发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薄弱环节风险。
会议亦称,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