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日前报道,中纪委的“打虎行动”,让多家与“老虎”存在瓜葛的上市公司也浮出水面,截至目前反腐风暴已吹至70家上市公司。多名曾以“成功企业家”示人的上市公司高管,或失联,或被抓。他们与“老虎”之间搭建的政商“朋友圈”,无异于企业成功路上的“助燃剂”:有了权力的荫庇,大订单拿得多了;有了关系的铺路,上市也变得简单了。
这种政商关系,与其美其名曰“朋友圈”,不如称之为“蛇鼠窝”。因为古人说:“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朋友聚居,讲习道义。”那些政商之间的勾结,不过是要谋取更多不法利益,用“朋友”形容真的是亵渎这两个字。不过,批评这样的朋友圈,并不表明所有的政商关系都要大加讨伐,市场经济也需要良善的政商关系。
有些时候,政府的管理可能出现偏差,良好的政商关系下,商人能够及时反馈市场主体的信息,提醒政府适当调整政策。还有些时候,市场失灵,企业在经营中遇到了困难,良好的政商关系也能够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当然,这些政商关系都是立足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之上,经得起社会的监督、历史的检验。
只不过,千百年来的政商关系都不容易做到这一点,它往往会面临负面的评价,公众总是担心商人和政府官员走得太近,就会偷偷进行钱权交易。这样的例子也确实屡见不鲜,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行动中,众多落马的高官背后或多或少都有商人活跃的身影。比如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背后有商人丁书苗,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背后有商人朱兴良等。
这些腐败案件中的官商勾结,既不能说是大量无良商人把原本两袖清风的官员拉下水,也不能说是众多贪得无厌的官员把清纯的商人“逼良为娼”。这种勾结往往都是利益关系的撮合,他们各取所需,简单的道德批判无助于防止“前腐后继”。更值得研究的是为什么商人和官员在一起就会腐败。
如果官员手中的权力公开透明,根本就没有兑换利益的空间,商人还会再黏住官员吗?如果企业的每一笔业务都需要接受合法性、合规性审查,官员对商人的任何特殊关照都将面临终身追责,官商还会经常厮守吗?说到底,不是官商不能形成朋友圈,而是朋友圈不能成为权钱交易的遮羞布。
由于难以确保权力没有兑换的空间,也无法核查商家的每一笔交易,前端无法保证,那就只能强化后端的监督,那就是为政商交往设立防火墙。官员与商人有交集,但不能有交易。官商的公务交往都应该在适当的公务场所,而不能在包厢里、宾馆中、会所内。有利害关系的官商之间,应该尽量避免私交,之前有私交也要尽量避嫌,官员在决策中遇到有私交的企业,更要主动回避。
诚如古人所言:“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当下中国重塑良善的政商关系,既需要官员与商人有着高度的道德自觉,也需要为他们的交往设立一道制度的防火墙,让权力不能为所欲为,让政府决策的过程及时暴露在太阳底下。这才有助于更加彻底地“打老虎”,连养成“老虎”的环境也一并清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