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马桶盖火了。
盖因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年前的一篇雄文《去日本买一只马桶盖》的缘故,春节期间,去日本旅游的中国人,除了带回岛国的招牌电饭煲外,还把那的马桶盖几乎买断货了。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手扛一个马桶盖回来,这个画面未免太过喜感,也让抵制日货的爱国者们咬牙切齿,但你们可以在街头砸日本车,却又不能冲到人家家里去把马桶盖给拆了......
从小小马桶盖里,吴晓波看到了中日两国制造业的惊人差距。吴晓波称中国传统制造业的企业家依旧沉迷于低成本优势的幻想里,别人已经在产品的科技含量上领先你一个时代了。结果就是消费者用脚投票,拒绝国货,抢购日货,因为你生产不出能让屁股如沐春风的马桶盖子,能让饭粒晶莹剔透的电饭煲。
许多人一踏上日本国土,立刻感觉到这里的不同:一尘不染的道路、干净整洁的城市、彬彬有礼的路人、停车让行的汽车、夜不闭户的住宅。这哪里是一个正在衰退和老去的国度,分明是一个强大无比的国家。这似乎也印证了吴晓波的看法。
吴晓波认为日本智能马桶盖能够自动加热、消毒和洗屁股很了不起,中国人生产不出这样的产品。但是他没有提供证据,唯一能够支持他的说法的只是文中与美的工程师就日本电饭煲技术领先的论述。其实,如果吴晓波能够到淘宝上搜一下,就会发现大量的洗屁股马桶盖在售,无论是国产还是外国产的,无论什么价格和性能的都能找到。这种高科技马桶盖并不是什么稀罕事物,微博上也早有人对此进行了质疑,所以,产品技术的差距不成为中产阶级蜂拥日本扫货的理由。
在马克君看来,中国人赴日扫货的原因只有一个:日元大幅贬值。日元对人民币汇率在最近两年内贬值了35%。以前7元左右人民币能换100日元,如今只要5元左右人民币就能换到100日元了。
无形之中,以日元计价的商品对中国人来说便宜了35%!人性都是逐利的,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日本苹果店的iPhone6和俄罗斯一样纷纷断货,我们看到赴日旅游便宜了很多,而2015年春节,中国赴日旅游的人数较往年增加83%,我们看到日本机场大包小包等候飞机的中国游客的身影成为一道风景。
在日本做旅游生意的,和做出口生意的企业和商家,笑开了颜,但实行大幅贬值政策的“安倍经济学”真如吴晓波所说的取得胜利了吗?
未必如此,因为本币针对外币贬值有利于出口,损害了进口。以外币计价的商品,进口到国内的价格更高了。对于在海外建厂的日本跨国企业,比如松下等制造业巨头,也逃不过本币贬值的伤害。因为原本一个中国工人的月薪3000元人民币,在日本本部的会计报表上,两年前只有约4万日元,而到今天,变成了6万日元。人力成本上升了35%!再加上大陆用工成本和土地成本的年年攀高,导致这些跨国企业难以承受在大陆生产的代价,只好关停工厂。
所以我们会看到松下、东芝、西铁城等老牌制造业日企选择关停在华工厂,我们看到年前甚至有一家日企上午还在生产,下午直接关门了。
有人会问,那日本在华投资为何会增加呢?投资是一回事,但那些劳动密集型的工厂不会再有了。
对于普通日本人来说,日子也未必更好过。那些出口和旅游行业的从业者,当然从安倍的政策中获益,然而那些从事进口行业的日本人,则面临着凛冽的“寒冬”,特别是在国内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成本提高35%就意味着产品没有销路,意味着就此失业。对于那些在日本打工留学的中国留日学生来说,打工收入大幅减少也让他们面对国内亲友时有点尴尬。在日本刷盘子回国买房的日子再也不复返了。两相抵消之下,能说对经济有促进作用吗?本币贬值只是让财富在不同的人手中转移,并不能创造财富,日本2014年GDP增速为零就是“安倍经济学”无效的证据之一。
中国人去日本扫货,可以看成是当年港币对人民币贬值时,中国人去香港扫货一样。因利益驱动,仅此而已,并不像吴晓波所说的中日制造业惊人差距那么夸张,也不像徐静波所说的中日两国民间关系改善那么乐观。
甚至每一个聪明的中国人,都应该从抢购日本马桶盖事件中反思一下,如果哪一天中国央行突然让人民币对美元贬值35%,你该怎么办的问题。因为运气从来只亲睐有准备的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