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只是中国地方经济数据造假的一个缩影,背后则是地方官员出于经济发展和政绩压力的招商引资考量,而随着中央巡视组在基层的不断调查和摸底,有关经济数据造假也日渐引起高层重视。
去年10月,中纪委网站公布辽宁省委对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的整改情况,其中便包括虚增财政收入及招商引资弄虚作假,新华网据此发布评论称,经济数据造假在全国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存在,有些地方年年招商引资,公布的数据很漂亮,但真正落到实处的投资寥寥。
那么,中国各地实际利用外资数据,到底含有多少水分?地方经济数据造假又有多严重?面对经济数据造假又如何善后?日前,本报记者就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中出现的虚假买外资进行了调查。
在此背后,也有必要对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进行再反思。
始于改革开放之初的招商引资战略,对中国的发展居功至伟,而如今,虽然外资在技术、管理和文化层面,仍有其先进性,但在流动性泛滥、外储过剩的背景下,从资本的角度而言,招商引资中的优惠政策、鼓励创汇的出口退税政策,都已不合时宜。而其中最核心的,是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引进外资的指标考核,科学性和合理性更有待定夺。
外资猛增真相:造假
京杭大运河畔的古城淮安,原是江苏省一个落后贫穷地区,但近几年却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经济数据答卷,其中最耀眼的部分,便是实际利用外资数量增幅连续数年位居全省第一。
公开资料显示,2009~2011年淮安市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5.47亿美元、10.5亿美元和16.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5.1%、92.2%和54.1%,增幅连续三年全省第一。2012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0.9%,增幅全省第二,虽未实现“四连冠”的年初目标,但总量仍居区域第一。
但本报记者在淮安的调查发现,这些经济数据,其中有一部分是造假而来的。几年来,该市所属多个县(区)乡(镇)都在花钱“买外资”。大致行情是,每100万美元外资“售价”17万元人民币(价格高低不等),而具体操作方法亦有好几种。
据淮安市政府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对本报记者透露,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种是政府动员外资企业增加注册资金。例如一家注册资金为200万美元的公司,政府要求增加到1000万美元,多出来的800万美元,政府来操办。每次到了政府考核招商引资任务的时点,就会有官员去动员已落户本地的外资企业增资。
而在淮安市政府网站上一篇有关淮阴区2009年利用外资情况的报道更是直接称,淮阴区对外资采取更加灵活优惠的激励机制,在项目引进上,同等条件下外资优先于内资,在项目考核上向外资进一步倾斜,“凡外资项目只要注册资金全额到位即视同项目竣工。”
上述报道并总结了淮阴区的成功经验—“区纪委积极动员美嘉包装项目扩大生产,在确定需增资472万美元时,主动帮助美嘉包装有限公司办理增资、外汇账户手续,仅3天时间就到账200万美元。工业新区引进的实源采卤项目增资500万美元,区房管局引进的正雄制衣项目增资300万美元,增资总额1000万美元,占全年到账外资5362.7万美元的18.65%。”
在淮安涟水县,本报记者则发现了一个澳门企业被政府要求配合增资600万美元,并迅速代为操办的完整案例。
据上述淮安官员透露,另外一种办法是借用港澳商人的身份,注册纯粹的空壳公司,注资完毕后一周左右时间把资金抽走。
在连云港市,本报记者调查获得的大量卷宗和文件显示,还有当地政府借用港澳商人的名义,进行虚假注册,有的在一人名下注册十几家公司,涉及产业五花八门,金额多达上亿美元。
江苏某地级市辖区的一名副区长对本报记者透露,区领导班子曾经专门开会研究怎么买外资、怎么想办法。有时候秋天已经过了,招商引资任务还差得远,就拼命向下分配任务、施加压力。有一年他所在的区只有两个外商实际投资项目,其他全是买来的,“而有些地方,百分之百都是买来的。”
港商入狱,官员压力大
商人在地方政府官员的动员和要求之下,配合地方政府引入外资,然后以招商引资奖励的方式获得了利益。但这也给他们带来了另一种后果,锒铛入狱。本报记者在连云港、淮安等地获悉,因买外资,多名商人事后已因非法经营罪或者非法买卖外汇罪的罪名入狱。截至本报记者发稿时,这些案件仍然在处理进程中。
本报记者获得的资料显示,2013年5月22日,淮安市公安局对王某、赵某等人立案侦查。理由是“违反了国家外汇管理规定,涉嫌违法买卖外汇,已触犯《刑法》第225条之规定涉嫌非法经营罪”,而此案件也是公安部、江苏省公安厅的交办案件。
而此前的2012年,淮安当地几个乡镇联系上他们,请他们帮忙买外资。在他们协助之下,几个乡镇都顺利完成各自的2012年年度外资考核任务。
在连云港,为帮助当地政府招商引资,一名邓姓香港籍商人注册成立了十多家公司,共涉及1亿多美元资金。所有的方式都是用美元完成注资之后,再将资金转走。
相关司法卷宗和资料显示,上述所有涉案的外资公司的设立审批、工商登记等公司注册手续及后续增资均由当地政府指派相关部门和人员一手操办,相关的工商注册费、证照材料费、验资报告费等均由当地政府承担。
事后,当地政府以招商引资奖励的方式,给这名香港商人回报:总计2000多万元,以及一块土地,但这名港商事后也以非法经营罪和抽逃资金罪被捕入狱。
与此同时,地方官员也不轻松。
江苏南京市一名游走于外贸行业20多年的香港籍企业家对本报记者表示,在地方政府的考核体系、在竞争压力下,没有哪个地方主要领导敢让自己辖区的外资数据降下来,而这也是上下皆知外资造假却没有人敢捅破的根本原因。
“任务太重、压力太大,比如说市政府分配给每个县1亿美元(指标),县里再摊派给镇上,10个乡镇每个1500万美元,层层加码。大家都知道(买外资),上面也晓得,但是各种原因,任务还是不断摊派下来。”江苏省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层官员对本报记者说。
据知情人士透露,连云港市、淮安市如此利用外资兴盛于2010年,当年几近翻番的增长任务激发了重压下基层官员的“创造力”。
以江苏连云港市灌南县为例,据该县官方文件,其对2010年引资考核目标要求是:全县2010年县外客方到位资金134.5亿元,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超亿元工业项目55个,新增注册资本18.2亿元。
这个目标被分解到各个部门、各个园区、各个乡镇,例如县委组织部的目标是1000万元,注册资金到位1000万元,县委党校也是1000万元,该县的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也被分派任务,各500万,县残联、妇联、供电公司、环保局等都被分配了任务。
当招商引资指标继续以计划的方式下达,一片热火朝天的场面。下面这种场景司空见惯:
“区委区政府将于12月中旬在上海召开招商推介暨项目集中签约会。在本次签约会上,各乡镇、各部门签约项目不少于1个,项目投资规模内资必须达到5000万元以上,外资总投资必须达到500万美元或注册资本达到200万美元以上。其中乡镇要有亿元以上的项目参加签约。签约项目必须是"突击季"期间(2014年四季度)签约项目,而且签约的项目必须是真项目、好项目、大项目或外资项目。”去年当地媒体报道称。
不是新鲜事
这在业内已不是新鲜事,而上述操作手法也非江苏首创,淮安和连云港亦非孤例。
据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广东一带甚至出现了专业做外资买卖的中介机构,由它们借用香港或台湾地区人士的身份证件注册外资公司。公司成立后,从境外汇入美元,又以购买设备等名义,将钱转入“中介”指定的账户。作为回报,每“投资”一定量的美元,中介将获得相应的地方财政奖励。但事实上,这些企业纯属子虚乌有,遇到检查时,找家经营范围类似的企业,挂个铜牌来应付。
包括前述淮安官员在内的多名受访对象对本报记者表示,他们也是从南方学来的,苏州、无锡、南通都这样做,现在则扩展到宿迁、连云港、徐州,据他们了解全国很多地方都这样。
前述香港籍企业家表示,各地政府对外资的招商引资压力巨大,为了完成任务,几乎不择手段,于是,相应的“市场服务”应运而生,一些机构专门提供外资注册,向地方政府收取费用。
“近些年来,地方政府的买外资成本水涨船高,从当年的每百万美元注册资本4万~6万元人民币的成本,一路上涨,目前地方政府买外资的综合成本,很多地方已经达到了每百万美元注册资本30万~40万元人民币。”前述香港籍企业家说。
据上述香港籍企业家了解,他所提及的情形,全国很多地方都在这样做,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到落后的中西部地区都有。而从事这个的中介机构也五花八门,其中有一些是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等边缘性金融机构,利用手中的闲置资金完成虚假注资、周转。
尽管目前仍很难估算假外资的总量,但通过抽样调查可窥豹一斑。
九三学社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龚震曾对此进行实地调查,他所调研某县的情况是,2012年县里下达给每个乡镇2000万美元的外资到账任务,一些乡镇去年一个外资项目也没引进,全县总计完成不到3000万美元,完成率不足目标值的15%,其余都是花钱买来的。当地政府网站后来发布信息称,该县注册外资实际到账超过2亿美元。来源一财网)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