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报道 > 要闻快报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中石油利益输送背后还有管理权的集中和监督的放纵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本身制度就有缺陷,小型项目不招标,大型项目招标公开但评分保密

  上、中、下游重大项目合作伙伴的招投标、采购,相对封闭、信息不透明,门坎有量身定做嫌疑,都蕴含了贪污的机会。据一位工作21年的中石油二级单位人士透露,油气田开发专业化程度极高,因此工程招

标、设备采购一般都不会举行大规模招标会。企业只需获得中石油、中石化内部的采购网员资质,即可参与。虽然中石油的招标程序设计的十分严密,招标也是网上公开的,但是评分的过程都是保密不透明的。此外,招投标项目一般都是百万元人民币以上,百万以下基本不进行招投标,所以为了规避招投标,中石油还经常会将超过百万的项目拆成2个以上项目。

  伯恩斯坦(BernsteinResearch)驻香港能源分析师尼尔·贝弗里奇(NeilBeveridge)这样评价中石油的支出:“其他石油公司也不好,但中石油尤其糟糕,因为在资本支出上毫无纪律可言,以致成本暴涨。”杰富瑞(Jefferies)驻香港能源研究主管LabanYu则认为,根据中石油的公开披露的数据,根本搞不清中石油的帐目。

  而由于并未整体上市,很多适用于资本上市公司的监管规则也鞭长莫及

  中国石油是根据《公司法》和《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独家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11月5日。但其母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至今仍未上市。而母子公司间管控失灵,母公司空壳化、行政化问题,被视为中石油痼疾。国资委第一任掌门人李荣融曾几番推动中石油等央企母公司改制上市,最终无果而终。经济学家吴敬琏告诉《彭博商业周刊》:“母公司不上市,就容易存在暗箱,上下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就难以制约。”

  中石油领导的权力巨大,监管受到掣肘,在海外更是不受控制

  在中石油这个石油帝国的高层们,在突飞猛进的石油生产中,可以说拥有资源的绝对支配权。动辄千亿元的采购费用,直接插手重大工程项目、人事安排、分配方案,却由于管理架构,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管与风险防范机制,为寻租提供了温床。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business.sohu.com true 财经综合报道 https://business.sohu.com/20150228/n410908227.shtml report 1762 本身制度就有缺陷,小型项目不招标,大型项目招标公开但评分保密上、中、下游重大项目合作伙伴的招投标、采购,相对封闭、信息不透明,门坎有量身定做嫌疑,都蕴含了贪污的
(责任编辑:田欣鑫)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