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闭了位于上海的等离子电视工厂两年后,日本松下关闭了其在中国的最后一家彩电工厂—山东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这也意味着松下已全面停止了在中国的彩电自主化生产。
停产
2月2日,对于山东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300名员工来说,是人生中灰暗的一天—松下方面当天发布公告,1月30日山东松下正式停产。
早上,公司员工照常上班开会,却没想到会上公司日方负责人宣布了停产的消息。“2月2日突然就宣布停产了,之前一周完全没有预兆,我们还正常上下班,甚至还有加班。” 在厂里工作了十几年的李鑫(化名)对新金融记者表示,“当时我们就呆住了,都不敢相信厂子说倒就倒了。之前也有消息说可能会停产,但大家都以为是三五年之后的事,真没想到会这么快。我们手里的合同是3月份到期的,要停产也应该是3月份,不知道为什么提前停产了。”
公开资料显示,山东松下是日本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下称日本松下)、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与济南高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创办的中日合资企业,占地面积为46480平方米,拥有300名左右的员工,主要从事于超薄型电视的生产与销售工作。
山东松下设立于1995年,于1996年开始生产显像管电视机,此后,在中国境内生产电视机长达19年。日本松下2月2日发布的《关于山东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事业终结的通知》中称,已经于2015年1月30日终止该工厂的生产业务,同时将会进行企业清算手续。
对于为何关闭山东松下,松下方面官方给出的解释为,关闭工厂是为了谋求在超薄型电视方面更好的整体收益能力,提高影响力并扩大销售。部分业务用显示器制品将移交至本公司集团企业之一的三洋电子(东莞)有限公司(广东省东莞市)进行生产。
“按计划我们会在2月底终止全员的雇佣合同,可能还会有一部分负责清算的员工会在不同的时间离开公司。” 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的相关人员对新金融记者表示,“同时,松下的销售和售后这些体系都不会有什么变化。”
曾经
早在两年之前的2013年1月初,松下位于上海的等离子电视工厂就已停产,随后关闭,裁掉了员工。当时,松下将上海工厂的组装设备集中到山东松下,期望能够提高效率。但这一切,都没有如愿。
1987年日本松下在华设立了第一家合资工厂,开始在中国生产彩电产品。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也于1994年成立,并于2002年实现独资,主要负责开展家电、系统、环境、元器件、医疗设备等商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活动。
电视机业务曾是松下在家电中的最强项。面对中国本土彩电纷纷转营液晶电视,松下采取了保守的技术封锁策略。2007年,为对抗液晶电视,松下与日立成立了等离子电视战略联盟。
保守往往意味着失去。2012年,松下年度净亏损7542亿日元。2012年底,松下决定关闭位于上海的在华最大的等离子电视工厂。根据松下方面的数据,公司2014年二季度电视机业务销售呈减少趋势。
目前中国市场上,松下的彩电销量已可以忽略不计,冰箱销量50万-60万套,空调销量100万套左右,洗衣机的市场表现最好,销量大概200多万台,市占率7%左右。目前松下在中国的销售额为600亿元人民币(1兆日元),占松下全球收入的13%。
“在20年前,松下是在彩电领域占有率最高的,但这些年松下在全球家电领域的地位大大下降了。直至2013年,松下的家电业务只占集团整体业务的20%,到现在应该只占10%左右。松下没有必要在中国保持很高的产能,它在中国的停产也是在大家意料之中的。”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对新金融记者表示。
除了停止中国彩电自主化生产,日本松下还在研究出售位于北美墨西哥的一家彩电工厂,该工厂主要针对北美市场供应电视产品。
转型
随着松下关闭工厂、日立退出家电业务、索尼卖楼填亏等消息出现,“唱衰”日本电子企业的声音日渐发酵。但是,这些昔日的巨头们真的败了吗?
仔细分析一下会发现,虽然日本企业在终端消费电子上的优势不再,但它们依然在核心零部件、上游化学材料方面保持强势。比如夏普的液晶面板、松下的锂离子电池、索尼的摄像头……这些不可或缺的零配件都隐藏在其他品牌产品内部,就连风靡全球的苹果产品内部也不乏日本零部件。
日企在有意识地收缩利润微薄且竞争激烈的B2C制造,同时持续在B2B(商用)上发力,后者则是整个产业链上核心技术和利润所在。
2012年,津贺一宏担任松下总裁,大力裁减不景气的业务,将业务重点从消费电子产品转向家用电器、汽车电池、太阳能和照明设备等。他在演讲中透露,松下2018年将实现10兆日元的目标,其中成长期许最高的是住宅、汽车和面向行业的“B2B解决方案”业务。
“松下不认为现在自己还是一个家电企业,它已经全面地转型了。”刘步尘表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