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日是两会开始的第四天,今日看点一方面来自于上午财政部长楼继伟答就当前财政方面的相关问题答记 者问;下午的政协记者会,七位重磅经济学界委员就大家关心的经济问题进行逐一解答,下午另一场重头戏是农业部记者会,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就当前大家关心的农业问题答记者问。可谓精彩纷呈,内容颇丰。
楼继伟:地方在总体风险可控 将采取适度扩张财政政策
新常态下财政政策如何应对?需要怎样“广开财路”?会调整个人所得税来刺激消费吗?地方债务情况如何?……6日上午,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就财政工作和财税改革热点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
顶住下行压力 必须采取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
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支步入新常态。对此,楼继伟说,我们要稳步去杠杆化,但又不要造成经济“断崖式”下落。顶住下行压力,必须采取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
他坦言,收入增长乏力,经济增长放缓,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连续30多个月负增长,这种背景下,我国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体制面临巨大压力。
他介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按照预算收支的口径,全国赤字率是2.3%,但按当年实际收支差额口径看,赤字率约为2.7%。这对于支撑经济发展、抵御下行压力,将发挥重要作用。
地方债总体风险可控 今后绝大部分要自发自还
针对地方债问题,楼继伟说,2013年审计署公开了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的地方债务审计情况,我们又对这次审计后一年半以来地方的存量债务做了一次统计,目前正在审核。结束之后,要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
“总体上看,地方债风险可控,局部地区债务比例过高。”楼继伟说,地方债的问题是一个客观现实。预算法修订之前,地方是不得举债的,事实上却产生了很多。
楼继伟谈到,地方债自发自还的试点效果不错。“今后绝大部分都准备要地方自发自还了,现在有一部分是中央代发、地方自还。”
落实税收法定有时间表 “营改增”改革今年完成
针对媒体质疑上调燃油税是否“随意”的问题,楼继伟说,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是有时间表的,我们在时间表的框架之下依法开展工作,并不是随意。去年连续三次上调燃油税是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共同研究的,也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最后报国务院批准同意之后才出台政策。
在回应个人所得税问题时,楼继伟说,简单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并不公平,最根本的问题在于税制改革,总体来说,个人所得税面临税制不合理的问题。目前,我国实行分类征收个人所得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对此进行改革,改成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实际就是综合所得税制。
他还谈到,今年按计划应完成“营改增”改革,也就是把生活服务业、金融业以及建筑业、房地产业的营业税全部改成增值税,现在正在做关于不动产的方案,这是“营改增”最难的一步。
直播回顾:
七名全国政协委员谈经济
![]() |
3月6日14时30分,政协记者会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厉以宁、李毅中、陈锡文、林毅夫、杨凯生、常振明、贾康围绕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厉以宁:经济要寻新动力 靠人民创造力
![]() |
3月6日下午2时30分,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召开记者会,邀请全国政协常委厉以宁、李毅中、陈锡文、林毅夫以及全国政协委员杨凯生、常振明、贾康谈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并回答记者提问。图为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原副主席,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网/中国政府网 翟子赫
3月6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召开记者会,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原副主席,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称:关于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问题,实际上包含了三个内容:
第一,增长速度从过去的高速增长现在逐步走向中高速增长。
第二,结构要调整。新常态是一个调整结构以后的经济,这里很多产业要不断升级。
第三,要寻找新的动力。今后经济增长靠什么?要靠广大人民的创新精神、创业活动。也就是说,过去我们所习惯的靠数量规模的扩大、靠投资的驱动,这些都不能适应新的情况了。所以今后的动力来自人民的创造力。
厉以宁在自贸区的问题时表示,从上海自贸区的经验来看,关键是制度创新,它要复制一批可以推广的模式供大家来用。所以丝绸之路海上、陆上的一带一路都是在上海自贸区的影响之下能够发挥自己作用的。
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三点:第一,贸易和投资是并重的,不是单纯的为了贸易,也不是单纯的为了投资,适合于投资的就投资,适合于开展贸易的就贸易。第二,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比如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条带实际上有很多基础设施要做,我们把基础设施能够搞好,这对整个路线将来的畅通是有好处的,包括海上丝绸之路同样如此。第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跟沿线国家更好的合作,更好的谅解,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大家拿出相互信任、诚意出来,这样一带一路一定能搞得好。
林毅夫:中国经济8%增长潜力仍在 旧优势丧失
6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召开记者会,全国政协常委林毅夫就中国经济增速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经济增速一直是海内外关注的焦点。去年,中国经济实际增速为7.4%,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增长目标定在7%左右。
林毅夫把中国仍有20年8%增长潜力的主要因素归结为,以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特点的后发优势,以及中国目前具有的五大比较优势。
林毅夫重点阐述了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仍能获得中高速增长的五大比较优势:装备制造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新的电子产业、材料产业、精密仪器带来增长亮点;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快递业务等互联网新业态方兴未艾;绿色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等新产业涌现;传统制造业通过“走出去”寻求生机;“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基础设施投资将创造更大的市场需求和就业。
“基于以上判断,在新常态之下,我相信中国经济仍有8%的增长潜力。”林毅夫说,“达到7%左右的增长是没有问题的。”
李毅中:工业界要进一步节能减排 把欠的账补上
![]() |
6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召开记者会,全国政协常委李毅中表示:“至于生态文明建设,工业上确实占了全社会能耗的70%,也是主要污染源,所以工业界要进一步节能减排,调整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把欠的账补上,把这个工作做好。但是不要因为这些事情忽视了或者放松了对工业的重视和投入,以至于它边缘化,那就脱离了中国的国情。通过学习政府工作报告使我感到振奋的是,总理用了很长一段讲制造业,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这就体现了我们中央国务院对工业的重视,对制造业的重视。”
杨凯生:银行业不良率比较低 不必看空
6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召开记者会,全国政协委员杨凯生表示,今年经济增长压力也很大,甚至困难比去年还多,那今年形势怎么样。这恐怕要看银行抵御、消化不良贷款的能力是怎么样的。
杨凯生说,“这里有两个主要指标:一个是中国的银行业目前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也就是说针对不良贷款提取的拨备和不良贷款相比是多少。我告诉大家是230%,也就是说每一块钱的不良贷款,现在银行已经准备了2.3元钱放在前面,即使这一块钱一分钱也收不回来了,还有1.3元的富余。中国银行 资本充足率也是达到巴赛尔要求的,目前是13.18%。更重要的是中国资本充足当中,核心资本比率是超过10%的,这在国际同行中又是领先的。所以目前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确实比过去有所上升,但是针对于银行的整体资产来说,不良率还是比较低的,同时它们抵补未来可能出现新的风险的能力还是强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看空中国银行业似乎不必要,唱空中国银行业更没有什么道理。”
陈锡文谈土地流转:避免随便瓜分 让农民自己选择
6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召开记者会,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陈锡文6日在北京表示,中国的土地流转正逐步向前推进,但要避免随便瓜分,或通过行政手段强制推行。
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陈锡文说,中国有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家中土地撂荒。因此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的文件提出,要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据陈锡文介绍,去年6月底的统计显示,中国农村流转的土地经营权总面积是3.8亿亩,占到28.8%。把土地部分和全部流转给他人使用的农户接近6000万户,占全部承包农户的26%。
“当然我们现在要避免的就是随便瓜分,通过行政手段强制推行,因为农民流转土地一定有自己的考虑。”他说。“如果他没有更好的收入,你强制他流转,某种程度就剥夺了他的权利。”
常振明:不能把效率低下同国企划等号
6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召开记者会,全国政协委员,中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常振明6日在北京表示,不能把效率低下这个词和国企划等号,国企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认为,今年国企改革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政企分开,是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管理由管资产到管资本,这样可以给企业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国家通过资本纽带行使管理的权利。
二是要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的功能,分类进行改革。他认为主要需要明确公益性企业应该更多的侧重社会效益,而竞争型和商业类的国有企业更多侧重于经济效益,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考核机制和标准。
三是挖掘各类资本的潜力和活力,有序推进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另外,要采取市场化人才激励约束机制,体现企业管理者的市场价值也是十分必要的,尽可能提高国有资本的运行效率。这是今年深化改革的主要三方面。他最后表示:“相信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能使企业国际竞争力能进一步加强,释放出更大的活力和动力。”
贾康:财税改革是全面改革的“开场锣鼓”
6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召开记者会,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党委书记,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在谈到未来我国财税领域改革的重点时表示,财税改革是我们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形成了关于全面改革的决定之后,我们看到财税改革是率先得到了政治局的会议对于方案的批准,等于是全面改革的“开场锣鼓”。
它的意义是我们要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它是基础支柱、全面改革的支撑。从已经得到的信息来看,财税配套改革的总体设计还是相当清晰的。
直播回顾:
![]() |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中国粮食安全很好
中国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6日下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现在的粮食安全形势很好。
余欣荣介绍,2014年,中国实现了粮食总产的“十一连增”。粮食总产创新高,去年达到了12142亿斤。中国粮食连续8年登上10000亿斤台阶,连续4年登上11000亿斤台阶,连续两年登上12000亿斤台阶,“这些都进一步说明了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已经稳定地登上了较高的发展水平”。他说。
余欣荣说,中央提出推进农业现代化,要推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在这一过程之中,我们要始终把粮食不出现大幅减产、粮食产能不出现下滑作为“调”和“转”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中国人的饭碗要始终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而且饭碗里面主要装中国粮。坚定不移地推进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确保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余欣荣表示,有坚定的信心实现这个目标。这需要做到,保护和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务农种粮的积极性,保护调动好粮食主产区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同时,提升粮食基础保障的能力。切实守好耕地红线,建设一批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做到藏粮于地。另外,提升科技的支撑能力,实现藏粮于技。(杨晓波/综编)
直播回顾:
新华网两会之明日关注
商务部部长答记者问
女性人大代表答记者问
环保部部长答记者问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