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客户端,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根据公开报道分析,仇和被带走调查或事涉房地产。
以改革成名的“仇和现象”
仇和,男,1957年1月生,汉族,江苏滨海人。1977年8月入党,1982年1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现任云南省委副书记,省委党校校长。
仇和曾以“仇和现象”引发全国讨论。他的成名源于在江苏宿迁的工作。
1996年宿迁建市初期,人均GDP还不到江苏省平均水平的1/3,仅相当于中部地区的1/1.7,被称为江苏经济的“第四极”。这个排在苏南、苏中和苏北之后,既穷且大的宿迁成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板。1996年7月,仇和担任江苏省宿迁市筹建领导小组成员。2000年12月起,仇和先后担任江苏省宿迁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江苏省宿迁市委书记,主政宿迁。
在宿迁,仇和的命运发生了转变,依靠一系列激进的人治色彩浓厚的改革措施,他一举成名。
2002年,宿迁推行1/3干部离岗招商、1/3干部轮岗创业,催生了上千“官商”。政府下达“招商引资”任务,给予招商引资的人一定奖励,一般不超过引资额的5%。
2003年,宿迁市强行推进教改医改,变卖幼儿园和医院,引起激烈争议。从当年的7月12日至10月2日的短短时间内,央视《焦点访谈》三次聚焦宿迁。
仇和还推动了城市改造,其中拆迁引发了大讨论。“仇和望一望,拆到南关荡,仇和手一挥,拆到沂河堆。”“拆了你别哭,没拆你别笑,那是仇和没看到。”民间段子如此描述。
仇和出名了,一场关于“仇和现象”的讨论随之而来。
《南方周末》报道了江苏省宿迁市市委书记仇和的8年为官生涯,仇和在担任沭阳县县委书记与宿迁市市委书记期间,以非常手段推进了一场又一场的“激进”改革。他的改革成果硕果累累但也多有指责,而他本人也成为了一个“最富有争议的市委书记”。
2006年1月20日,江苏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仇和得票541张,当选江苏省副省长,负责协调苏北发展、城乡建设、交通、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工作。
曾签廉洁承诺 或事涉房地产
2007年12月末,仇和从江苏省副省长调任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成为主政一方的“改革派官员”群体中,也一度成为“东部官员到西部任职”的干部调动模式的鲜亮样板。
城市建设、滇池治理、招商引资、城中村改造,地铁工程,改变机关工作作风,甚至计划将教育、医疗行业进行民营化改造……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仇和已经在昆明掀起了很多不可阻挡的“旋风”。对于种种诧异与不解,仇和的表态是:“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评论,允许在探索中有失误、不允许无所作为。”
“收入微薄的昆明财政根本无法支撑仇和那么多的工作,由于自身条件所限,短期内昆明也很难在招商引资方面获得巨大突破。”昆明市的一名官员说,“不过这些正是仇和希望改善昆明基础设施,提升投资环境的动力和理由。在地方税收来源严重缺乏,无太多财政潜力再挖的情况下,他也走上了许多地方政府流行的老路,即从土地上作文章。”
他表示,“整理土地”、“拆迁改造”等政策、宣传一时间让昆明“满城风雨”,“昆明主要是靠城中村改造来为房地产市场提供土地来源,随着拆迁成本越来越高,昆明的房价未来必将长期处在高位运行。”
为保证城中村改造工程的顺利推进,昆明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仇和为政委,市长张祖林为组长,市政协主席田云翔、副市长陈勇等为副组长的昆明市城中村改造领导小组。一名昆明房地产商人透露,为了实现土地盘活,仇和想出了许多办法,“除了从以前已经获得土地的老板身上再收点差价,还千方百计让每一块土地的价格都往上升”。
“仇和几乎完全越过其他官员直接过问具体的土地项目。”他说,“他经常组织各种部门领导、房地产老板在一起开会,直接谈想法、下命令,包括张祖林市长在内的其他领导很少有说话的机会,当然后者也清楚说了也白说”。
在仇和所率领如火如荼的城市拆迁、建设工作进展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不和谐事件”。2009年11月21日,市内螺蛳湾大型批发市场由于拆迁引发数千商户上街堵路事件;2010年3月26日,五华区城管部门在整治占道经营摊点时,与经营者发生纠纷并导致大规模冲突,包括一名采访记者在内的10多人受伤,多辆城管、警察执法车辆被损坏;2010年8月20日,梁家河村发生一起被拆迁人员引爆液化气罐事件,一对农村母女和拆迁人员共10人受伤。
伴随着昆明市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陆续开工,为避免“项目上马、干部倒下”,昆明市委、市政府39名市级官员在2008年12月签名承诺廉洁从政,仇和名列第一。该承诺书表示:决不采取暗示、授意、打招呼、递条子、指定、强令等方式,干预和插手工程建设项目,决不允许配偶、子女、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谋取私利,以实际行动营造昆明市建筑领域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只是,6年多后的今天,仇和还是违背了他的承诺,被中纪委带走调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