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地方推“互联网+”忌一哄而上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互联网+”这个概念。这个概念一经媒体传开,瞬间成为追捧对象。地方政府、产业界、互联网界,以及投资市场中,到处都有各种解读,进而有各种行动。

  政府工作报告使用了这样的表述:“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市场的特性永远是喜欢追逐热点——从“互联网+”到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诸多时髦概念似乎都很容易激发想象力。在这个意义上,“互联网+”的瞬间走红不会让人感到意外。

  政府工作报告还公布了一个数据,国家已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同时,中央政府希望整合筹措更多资金,为产业创新加油助力。真金白银的创投引导基金与走红的概念一道,吸引着各方的关注目光。

  这其中,地方政府是重要一环。在中国式的市场经济中,地方政府一直扮演着一个紧要的角色。这个角色在舆论场上有所争议,但不能否定的是,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地方政府的确也曾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作用。如今中央政府推出“互联网+”概念,并有创投基金配套,地方上自然随之响应与行动。有些地方官员甚至在全国两会会场就告知媒体,当地既会推进互联网经济产业园和创业园发展,也会在创投基金方面有所作为。

  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来看,从中国经济在下行压力谋求突围的需求来看,做大做强互联网产业,推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等,都是重要的经济战略。如此,方方面面在政策上有倾斜、资金上有配套,确也合乎逻辑。

  不过,鉴于过去的诸多经验教训,在“互联网+”议题上,需要防范泡沫滋生,也要防范政府创投基金被套。这里边尤其需要提醒的是,各种互联网产业园区或创业园区不要一哄而上,造成浪费。同时,政府引导基金须妥善使用。一些人借助新兴产业概念套取政府资金的乱象,不可重复出现。

  各种园区在时髦概念之下一哄而上,是过往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常见现象。政府之有力,其利弊皆很明显。政府主导之下的园区建设,常会导致供大于求。“遍地开花”的结果,自会埋下无序发展的隐忧。这种隐忧不独表现为互联网产业园区或创业园区的建设,也会体现在其他相关产业的推动上。比如,很多地方都表态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目前已开始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

  政府创投基金是另一个值得担忧的问题。在互联网领域,特别是在近几年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财富效应的刺激下,各路市场投资基金纷纷进入这个领域。在“互联网+”概念走红之后,市场资金的投资潮恐怕即将开始。

  市场的问题市场解决,但政府创投基金不太一样。一者,存在市场主体刻意套取政府基金的问题,此类“桥段”过往出现很多;二者,政府创投基金并不具备较高的风险承担意愿与能力,其目的主要是引导,而非盈利。在互联网概念很容易成为股价“激素”的市场环境中,政府创投基金当慎重作为。

  地方政府在支持产业发展方面,常让人有“双刃剑”之感,其负面效应过去在光伏等产业发展中表现最为明显。“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是比光伏更新、更热闹的新概念。地方政府在推动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时,理当慎重拿捏,不可过急过猛。

business.sohu.com true 第一财经日报 https://business.sohu.com/20150324/n410210997.shtml report 1448 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互联网+”这个概念。这个概念一经媒体传开,瞬间成为追捧对象。地方政府、产业界、互联网界,以及投资市场中,到处都有
(责任编辑:UF020)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