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评论 > 经济茶座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时评:养老金入市当谋定后动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时评】养老金“入市”当谋定后动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评论员 葛丰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会长于革胜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养老金市场化投资运营初步方案正在征求意见中,今年有望出台。

  通过市场化投资运营以尽快实现保值增值,这是摆在养老金托管机构面前迫切的任务。原因在于:一方面,尽管由于口径不一,关于中国养老金未来缺口的估测结果尚无定论,但是目前各界基本不存疑义的共识是,中国的养老金支付压力极其沉重。事实表明,仅过去十年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财政补贴就已超过1万亿元,而且这种情况,随着老龄化加剧还会进一步趋于严重。另一方面,由于种种限制,中国本就入不敷出的养老金结存年均收益率仅为百分之二点几,扣除通胀后实际处于不断“缩水”中,其累计损失按照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中心主任郑秉文测算,过去20年全国养老金扣除通胀后贬值接近1000亿元。

  上述抵牾导致养老金市场化投资运营呼声日炽。那么为什么相比之下,这一动议的实际进展显得颇为迟缓呢?

  首先,在必须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中国总体不高的投资回报率很难支撑大规模资本获取理想中的低风险高回报,例证如中国的融资平台(过去几年新增债务的主要投向),平均资产回报率只有区区3%;再譬如中国短涨长跌的资本市场,扣除本轮上涨因素后的股市长期真实回报率甚至远远低于银行存款复合利率。

  也许有人会问,早已入市投资的社保基金投资回报不是很高吗?其实,社保基金“市场化运营”高收益率不足为凭。社保基金自2000年成立至2013年底,年均8.13%的投资收益率大量来自难以复制的非典型性因素,这其中既包括2007年股市疯涨以至当年投资收益率高达43%的尖峰效应,更包括诸如参与发起国企上市,从而坐享一级或一级半市场巨额收益,以及无偿接受国有股转持等定点投放的政策红利。

  其次,排除市场不利因素,诸如养老金投资机构等国有资金运营单位,自身仍存在一系列体制性难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其在绩效评估、公司治理、投资经验等方面,也都存在欠缺之处。这些欠缺即使可以通过委托专业化市场机构代理等技术手段部分弥补,但是参照行至半道的国企改革历程可知,受托人的市场化,并不能完全抵消委托人非市场化的不利影响。

  第三,在内控机制存疑的情况下,外部监管的重要性无疑将进一步被凸显,但这方面现存的难题是,中国的养老金统筹层级过低,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不仅监管机构必须面对极为分散的监管对象(即各地养老金管理机构),甚至有些情况下,层级同样不高、数量同样过多的监管机构自身就存在被道德风险侵蚀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经常被称为“保命钱”的养老金市场化投资运营实有必要秉持审慎、渐进原则,毕竟,谋定后动、知止有得,这一古老智慧迄今仍适用于所有与此类似的重大改革。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business.sohu.com false 中国经济周刊 https://www.ceweekly.cn/2015/0323/106217.shtml report 1379 【中国经济时评】养老金“入市”当谋定后动《中国经济周刊》特约评论员葛丰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会长于革胜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养老金市场化投资运营初步方案正在征求意见
(责任编辑:UF020)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