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评论 > 大势前沿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日企撤退现象背后的危与机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 苏安

    前些日子西铁城宣布从广州撤退,不但在国内成为热门话题,也波及到日本舆论。这些年对中关系的不顺,同时劳务成本逐年上扬,加上安倍上台后日本货币政策引发的日元大幅贬值引发的成本问题等一系列不利因素接踵而至,严重制约了早年进入中国的日本制造业的盈

利能力。

  中国的劳务成本目前对于日本企业而言达到了人均8万日元左右,是10年前的3倍多,但比起日本国内而言依然只有三分之一。现在的问题在于日元从1元兑12日元一下变成了20日元,对于生活和工作在中国的日本人而言这个冲击远远比中日关系紧张带来的不安更加显著。事实上对于很多日本企业的管理人员而言,环保成本的增加远远比两国政治关系带来的困扰更大。但是另一面,中国市场的前景依然广阔,经济规模虽然已经是世界第二但增长速度依然是发达国家求之不得的高度,对于严重依赖海外需求的日本企业而言,中国市场究竟该不该就此放弃不仅是情感上的问题,还必然的是需要更为现实的考量。

  比如资本市场就敏锐的发现中日关系的紧张,以及在华日企目前的困境实际上无法掩盖双方经济层面的互补性。曾为笔者工作的一位日本分析师,前年跳槽去了一家大型美资资管公司,最近突然来交流中国方兴未艾的自贸区,因为他发现利用自贸区展开电子商务的巨大商机正在给很多企业带来机会。夏普那样的企业正面临生死劫,索尼松下等消费品牌的衰退并不意味着日企在中国的机会全面崩溃,无论是花王还是FANUC、村田制作所,其强劲的股价走势都有着中国需求的支撑。婴幼儿用品,日化产品,智能手机,产业机器人,乃至旅游,中国企业和个人对日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对日本企业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商机。

  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的带动了国民消费需求的结构变化,而能否适应这种变化不仅给日本企业带来困扰,但也对中国本土的经营者也带来了挑战。日本主流媒体在两会期间还专门采访了格力和春兰的女性经营者,介绍他们如何应对时代的变化,间接的对那些只知道一味抱怨经营环境转差的看法表达了委婉的批评。一些常年跟中国打交道的专业人士也在分析了各种客观的不利因素后,对多年来日本企业进入中国后的行为做出了反省,这些反思中最值得注意的因素是:日本企业忽视了对人的投资。

  早年一味以低廉劳动成本为目的进入中国的加工型企业甚至全球化品牌的大企业,实际上在中国并没有专业的人事部门,管理层的教育无法跟上时代的变化,底层劳资关系一直非常僵化,无法形成在日本国内那种长期稳定的雇佣关系。这种弱点不是简单把工厂转移到东南亚国家就可以实现的。作为无论地理还是文化都最为接近中国的发达国家,日本在这方面的不足显得尤为遗憾,这涉及到日本企业今后是否能最大限度享受中国消费升级的大时代。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business.sohu.com true 财经综合报道 https://business.sohu.com/20150330/n410512672.shtml report 1879   前些日子西铁城宣布从广州撤退,不但在国内成为热门话题,也波及到日本舆论。这些年对中关系的不顺,同时劳务成本逐年上扬,加上安倍上台后日本货
(责任编辑:UF029)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