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年一度的博鳌论坛又一次召开,今年的主题是“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这意味着亚洲区域内合作有了新起点,合作会更加紧密。
而托起亚洲合作新起点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就是“一带一路”的建设。在博鳌论坛召开前,就传出消息,论坛上将会发布一
带一路的项目清单。资本市场于是随风起舞,“一带一路”指数飙升。27日的会议,“一带一路”也被列入会议议程。与过往的讨论多停留于战略层面不同,这次论坛已进入实务层面。论坛期间,也可能会有重要的经济合作协议签署。
随着区域内投融资机制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源项目建设、中国制造业产能的转移等均会给相关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本专题聚焦于企业界对“一带一路”的看法、倾听企业界的声音。
导读
据外界预计,“一带一路”战略将涵盖包含亚洲在内的26个国家和地区,合计44亿人口,将产生21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仅仅在公路、铁路、港口、油管、桥梁、输电网路、光缆传输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上,就将衍生庞大商机。
本报记者 慕丽洁 博鳌报道
3月28日上午10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2015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并将发表以“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为题的开幕式主旨演讲。
在经过了两天的预热之后,本届论坛上已刮起了一阵“一带一路”热旋风。自27日起,以丝绸之路、互联互通为主题的论坛已多达十场。外界纷纷期待,“一带一路”详细规划能在博鳌出炉。
政商界的精英们在本届博鳌论坛上关注的第一大焦点非“一带一路”莫属,而且他们已经行动起来开始布局“一带一路”——在3月27日下午举行的一场关于“一带一路”的分论坛上,香港特首梁振英就在尽全力争取让香港更好地收获“一带一路”红利。
梁振英试图让博鳌论坛现场的政商界精英相信,香港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梁振英表示,“一带一路”战略是涵盖亚洲、欧洲、非洲中很多城市的重要战略,这些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很大,这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金融中心的支持,那就是香港。“一带一路”战略的升级离不开香港的支持,香港是提供最大人民币流动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同时也拥有众多的金融衍生品。与人民币有关的基础建设融资、项目投资风险管控、成熟的股权融资市场,这些都是香港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优势。
洲际油气董事长姜亮则在博鳌论坛上对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了借助“一带一路”东风加速收购中亚油气资源的打算。
“一带一路”利好中企“走出去”
3月26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原中金公司总裁朱云来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对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在内的媒体表示,在“一带一路”的大概念下,中国企业应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中国现在还是一个制造大国,而亚洲有40亿人口,非洲有10亿人口,拉美有5亿人口,因此市场潜力还是大的。如果中国的产品在市场上拥有良好的性价比,那就会拥有好的市场开拓机会。”朱云来说。
2014年,对外直接投资的迅猛增长令中国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中国企业在全球并购市场上表现抢眼,使2014成为中国资本净输出“元年”。
据商务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2014年,中国共实现全行业对外投资1160亿美元,如果加上第三地融资再投资,2014年我国对外投资规模约为140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95.6亿美元,实际对外投资高于利用外资约200亿美元。
习近平主席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作为一个合作发展的概念,“一带一路”以经济发展为主轴,创造出中国与亚洲及其他区域在政治、经济、文化相互融合的命运共同体。
据外界预计,“一带一路”战略将涵盖包含亚洲在内的26个国家和地区,合计44亿人口,将产生21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仅仅在公路、铁路、港口、油管、桥梁、输电网路、光缆传输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上,就将衍生庞大商机。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资深董事Jonathan Woetzel在博鳌论坛上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也表示,“一带一路”可以使企业和政府都获利。
“一方面,企业要抓住‘一带一路’带来的市场因素积极走出去;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也可以扮演好统筹的活跃角色。‘一带一路’可以充分利用中国的技术、资本以及基础设施能力,用更活跃的合作模式来实现多赢。”Jonathan Woetzel说。
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保育钧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一带一路”实际上对于民企的机会很大。
“政府负责在前面引路,但大量的项目是由民企参与完成的,譬如基建、修路等,施工的主要力量就是民企。而施工的原材料生产和加工商很多也都是民企,它们将成为以后国内、国外投资的主体。”保育钧说。
“走出去”风控秘诀:“公平竞争意识+实事求是+抱团合作”
原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3月27日在博鳌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尽管“一带一路”是由中国发起的,但中企必须拥有公平竞争的意识。
“我们的企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整个投资运作机制和筛选标准都是根据国际规范来做的,采取公平透明的原则,只有有能力的中国企业才可以在其中寻找到商机,而不是想当然地认为获得项目很容易。”龙永图说。
除了公平竞争的意识外,对战略和风险的把握对于中企来说也同样重要。
朱云来认为,中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当把握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企业自身的市场和发展需要来制定策略。同时,还要学会管理,并学会善于判断市场风险。
Jonathan Woetzel在博鳌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提到了中企借助“一带一路”东风走出去所面临的三大挑战与风险。他认为,人是根本的一个挑战,就是中国怎样培养国际化的人才,很多中国企业都缺乏国际化经营的经验。中国企业领导层里面有海外教育的较少,包括很多传统行业的企业也是这种现象,很少有国际经验。不过现在互联网这样的新兴产业里面国际化人才就开始增多了。
第二个是财务,当然做海外投资,财务是很大的一个风险,考虑要怎么规避这样的风险,比如说PPP公共私营合作制模式,利用政府规避风险的能力,或者是利用海外投资保险。
第三是战略,应该更多地交流和讨论,对现有的投资海外的案例进行分析,归纳其长处、短处,这样的机会目前还不够。
中国国际贸易中心董事长、原商务部副部长廖晓淇在博鳌论坛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民企在出海过程中要学会“抱团出海”。
他认为,目前民企相对国企势单力薄,所以需要“抱团出海”,组成投资公司出海。但单个吃不下,所以我们几个人抱团,制定一定的规则,然后出海。这时候需要政府金融、法律、外交事务的支持。金融上可以寻求包括亚投行、所在国金融机构的支持。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