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近日公布了2015年中央财政预算,这21张表格及说明中的万千个数据,透露了今年中央财政7万多亿元的收入预算和同等规模的支出预算。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邓淑莲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预算编制和公开角度来看,今年的中央财政预算贯彻了新预算法。比如,今年依法首次公布了中央本级基本支出预算表,向公众披露了基本工资、津贴补贴、住房公积金、公务接待费等支出金额。
不过,庞大的“其他类”支出仍让引起了邓淑莲的关注。她认为这给政府留了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其他支出应该细化。另外,在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表里,获利颇丰的金融企业利润收入依然“缺席”。
金融业利润继续“缺席”
2015年财政预算报告,明确提出将部分中央国有金融企业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范围。《中央金融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办法》或将于今年出炉。
根据2015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表,今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数为1550亿元,比去年执行数增长9.9%。
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由国企利润收入、股利股息收入和产权转让收入三部分组成。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国企股利股息收入预算数剧增为100亿元,为上年执行数的1019.4%。
目前,中央金融企业包括工、农、中、建等商业银行,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等。今年的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范围并不包括上述金融央企。
邓淑莲告诉本报记者,其实目前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质上是国有资本上缴收益的预算,并未反映国有资本的营业收入、其他非营业收入,投入成本、净利润等关键数据。而且,目前国企上缴的收益占国企利润还是偏低,且上缴的收益最终大部分还是流回国企,全民享受到的这部分收入并不多。
今年的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表,依旧未纳入金融企业利润收入。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高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去年,财政部公布《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的通知》,国有独资企业应交利润收取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即纳入中央国资预算实施范围的中央企业税后利润的收取比例分25%、20%、15%、10%和免交五类执行。
“其他类”收支规模不小
本报记者翻阅中央财政预算表格时发现,“其他收入”、“其他支出”出现较多,而有些“其他类”收支规模还不小。
比如,在2015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表里,非税收入中其他收入高达580亿元。另外,一些其他类虽然金额不大,但占比不小。比如,在2015年中央本级支出预算表中的一般公共服务支出里,群众团体事务支出约30亿元,而其中的其他群众团体事务支出约20亿元,占总支出约67%。
邓淑莲认为,“其他类”金额过高、占比过大是预算管理极不透明的表现。“其他类”科目本身没有问题,问题是这里面究竟装了哪些收入、支出,这种不透明会掩盖一些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其实,其他类过多与政府账目公布不完整有关,也与其他类不够细化有关。政府收支科目由略到详分为类、款、项、目四个级别。《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2015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了解到,前述非税收入的其他收入中,就细分了石油特别收益金、国内外捐赠收入等十几项。
在首次公布的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分地区预算汇总表里,详细披露了总额5.6万亿元中各地区分配到的具体额度,不过,其中未落实到地区数高达约1.5万亿元。
邓淑莲对此表示,未落实的地区数就是还没确定的支出,这部分钱以后靠地方来向中央争取,这给中央政府留有自由裁量权。
本报记者发现,今年中央财政预算也在缩减其他类,在中央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中,一些其他类支出未作预算安排。比如其中的交通运输支出中,其他支出去年执行数为100亿元,今年该项未列预算数。
另外,邓淑莲告诉本报记者,在2015年中央本级支出预算数25012亿元中,基本支出是约9376亿元,项目支出大概是15636亿元。此次中央首次公布了基本支出的预算表,但并未公布庞大的项目支出的预算表。来源一财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