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昌4月2日电(记者郭远明、吴锺昊、郭强)高挽裤管,脚踩水田,泥泞满身……这是千百年来农民辛勤劳作的写照。今年春耕期间,记者在江西部分农村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穿着皮鞋的农民在田边指挥专业人员流程化育秧耕作,自己脚不沾泥、手不碰水,一派闲适。
从“两脚泥”到“穿皮鞋”转变的背后,是农村土地流转加快、社会化服务水平提升、生产管理不断创新等给农业带来的深刻变化。
一变:生产社会化服务促农民“洗脚上岸”
上高县锦江乡村民吴文明今年承包了280亩水田,在与江西绿万佳种养专业合作联社签订水稻种植全程社会化服务合同后,他顿时倍感轻松。
“我只需要根据种植亩数,核算清楚成本,其他事情都由联社来完成。”吴文明说,联社负责为他提供优质种子、工厂化育秧、机械插播、统防统治、机械收割、集中销售等全程化的农业服务,粮食售卖给联社,扣除成本花销就是他种田纯收益。
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了轻松种粮,也带来了成本下降。吴文明给记者算了笔账:当地人工打药价格为每亩10元,联社用机械打药成本仅8元;人工施肥价格每包10元,用机械仅7元。“就打药和施肥两个环节,一年就节约5000多元支出。”
作为服务提供方的江西绿万佳种养专业合作联社,由上高县农机服务、技术推广、农资销售等17家不同类型的农业合作社在2013年联合组成。合作联社总经理黄晓峰说,随着农村土地流转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速,原来分割在农机服务、农技指导、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将加快整合力度,便捷、成本低的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已成为种粮大户的最佳选择。
江西省农业厅统计,目前江西各类经营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10.02万个,成员超过90万人。在此带动下,江西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接近70%。
二变:农资企业“洗牌”,加快社会化服务进程
鄱阳湖区的鄱阳县中天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拥有五架农用飞机,为当地数十个种粮大户的1万多亩土地提供农资供应、飞机统防统治、粮食烘干等全流程服务。2013年之前,这家企业还是以农资销售为主业。
公司总经理胡中林告诉记者,随着土地流转加快,散户农资化肥需求下降。更多的种粮大户因需求量大,经常越过乡镇一级农资销售点,直接向生产厂家提货,农资供应体系不得不从多层化向扁平化转变。而全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意味着农资市场的集中,农资企业参与其中容易获得规模收益。
对此,上高县丰农植保技术服务站总经理胡茂成深有感触:“我们在乡镇只保留了一些销售点,供应一些种植大户,村级零售点已全部撤销。”通过参与全程社会化服务,他将农药化肥直接以批发价出售给大户,提高了销量,节省了流通成本,农民享受了实惠。
目前江西家庭承包地流转面积953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30.6%。在鄱阳湖区、吉泰盆地等江西粮食主产区,越来越多的农资销售企业参与到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寻求商机,正进一步加快全程社会化服务步伐。
三变:农民从“田间打拼”到“向管理要产量”
要“穿着皮鞋”种田必须会管理。这是不少种粮大户和基层农业部门负责人的肺腑之言。
吉安市青原区种粮大户罗昭明承包了3700多亩农田。前些年,他在农机农资方面没少投入,但他坦言,大包大揽的管理方式耕耘了7年,每季水稻亩产始终在800斤左右徘徊。
“鄱阳县一些农户田间管理比我们专业,每亩单季产量超过千斤。”通过实地考察,罗昭明今年决定转变管理方式,从鄱阳县聘请16名专业农民组成的管理团队,每人负责管理300亩水稻。核算成本基础上,每季亩产达到800斤,确保每人5万元工资;低于800斤,则从工资中按比例扣除,超产部分管理团队可获其中60%的收益。“通过超产奖励激发管理人员热情。”他说。
罗昭明引进的管理新模式来自鄱阳县种粮大户高彩霞的创新。这套“统分结合”两级分红的规模化粮食生产管理模式,正被江西省内甚至湖北、安徽等地粮食种植大户和龙头企业借鉴。
吉安市农业局总经济师聂建林分析说,粮食种植到了一定规模后,科学管理将愈发重要。农民需要用科学的农业管理挖掘社会化服务带来的生产便利,调动各环节积极性,用管理向农田要产量,真正学会“穿着皮鞋”种田。
作者:郭远明 吴锺昊 郭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