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本市场 > 上市公司调查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哪个家庭不以爱为名,但怎样的爱让孩子受益?(图)

来源:第一财经网站
  城市规划专家梁鹤年教授曾提出“城市人”的概念,其新近出版的亲子教育类文集《家有四男》,在回顾育儿心得之余,也意在通过自身实践展示人与周遭的相处之道。

  梁鹤年教授家有四个男孩—老大有病,不能控制手足,而终成大学教授,同时创立了一家男装网站;老二两岁时还不会说话,一开口就语句整齐,大三考上医学院,却选择为穷人服务;老三幼时却缺少自信,成年后自牛津大学毕业,选择在大学任教;老四既热情又盲目,不怕吃亏,这让他一生好运气。

  四个孩子,统统算得上“成功”,但,“我从来没有追求孩子的成功”,近日在上海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梁鹤年一连否认,“假如要我在一个好人和一个成功的人之中选择,我宁愿他做个好人。因为成功的人,很多时候要妥协自己的原则。”

  梁鹤年的育儿哲学是“有方向,无目的”,“只要方向对,保证不往后走,往前走到哪里是无法把控的”,他解释,成功是渐进的,不是天天发生的,父母如一味满足于孩子的成功,并不益于培养习惯。而好的习惯才最令人终身受益。

  1970年代,梁鹤年从香港大学毕业后便远赴美国、英国求学,先后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和剑桥大学的硕士学位、英国雷丁大学博士学位。身处西方社会几十年,他的育儿学仍然有强烈的“东方”底色。梁家的家训是“慷慨、正派、服务精神”。梁鹤年说自己最大的成功是教得孩子尊重女性,表现在忠诚、勇敢、大方这些“老套”的东西上。

  他反对把家看成社会的缩影,反对父母是孩子的朋友,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要民主,做家务也付酬劳等。理由是:家庭不是社会的缩影,家庭以爱为本,而社会以利益为纽带,做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应该做的事情,不应该看作交易关系。父母对孩子更不可以民主,因为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不对等的: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先天的无条件的,双方并无契约关系,因为永远没有办法拆伙。“孩子这么小,我们这么庞大,怎么可能平等。他们不需要平等,需要爱和安全感。安全感使他们产生对家庭的信心”,梁鹤年解释。

  西方重独立,而梁家的孩子,一直到大学毕业都住在家里。“因为家是培养人与社会交往的场所,家是无法避开的。”梁鹤年说,与朋友交,合则留不合则去,而与家人处,合与不合都不能脱身,大学期间是年轻人最理想但最冲动的一段时间,家人更得在一旁提点。如果在家里没问题,上社会也没问题。

  “一切以爱为出发点”,梁鹤年总结梁家的哲学。在上大学的问题上,老三坚持住校,妈妈聪明应对,“你不需要得到我批准,你需要我的祝福”,老三及时“醒悟”,“他说不希望在这个问题上令兄弟选边站”,儿子对家的维护令父亲赞赏有加。

  西方强调“老师如朋友”,但梁家不这么看,老师与学生一个授,一个求,不平等,智识和能力上也都不对等。好老师与好学生的共同之处,即都尊重学问。梁家聘请的教琴老师是对中年犹太夫妇,女的教钢琴,男的教乐理,是街坊,与梁家相距不足一百米。男老师是个“使人头痛”的人。他自视大师,并不乐业。十多年来,这对夫妇外出度假都是由梁家替他看屋。夏天割草,冬天扫雪,天天收报纸和邮件,晨昏开灯、关灯(装着有人在家以防盗),并且没有酬劳。“我们这么做是尊重学问,因为授业的人不一定最理想,但他代表学问。”梁鹤年以苏格拉底被雅典判处死刑为启发,认为苏格拉底服从法律原则的做法非常高贵。“学问关键,传学问的人不关键,传学问的人是不能控制的。如果专注于个人,碰到不好的老师,孩子就会对学问失望,”他如是说。

《家有四男》近日由三联书店出版
《家有四男》近日由三联书店出版

  对话梁鹤年

  第一财经:

  四个孩子都非常令人艳羡。功利来说,他们在各自领域是很成功的。但你更关注小孩的品行、操守,不知你如何看待“成功学”?你认为好的品行和功利上的成功有什么样的联系?

  梁鹤年:

  非常密切。我不知道别人教小孩子要牺牲掉什么。但我相信成功和品行不应该有矛盾。要成功,你需要别人帮助你。从功利角度看,如果你品行好,别人更愿意帮助你。品行好是有好处的。富兰克林有句名言“诚实为上策”,虽然我不同意他的动机,结果一样。诚实是好事情,也是好的策略,虽然策略是有目的性的。

  中国受西方影响,凡事讲究自我保全,不能与人共存。与人共存是群体,自我保全是个人,群体好才能个体好。群体都是对你好的,你发挥的空间才会大。同时你个人的发挥也丰富了群体。

  

  你的家庭教育不强调成功,尽全力就行。所以梁家的四个小孩弹钢琴都弹到了皇家协会的十级,培养的是坚持的品格?

  

  是从一而终,以及好的习惯。如果我们老想着成功二字,品行慢慢变成工具,而非习惯。习惯是不论用处的。

  

  梁家的育儿法被归总为“东方式”的,一般来说,东方是权威式的,西方讲究平等。

  

  不能说东方,也不能说西方,梁家是一切“以爱为本,因材施教”。比如在家里辩论的时候,对与错都不是关键,只要一切出自于爱。孩子顺从你,“不做妈妈不高兴的事情”,而不是服从,服从是权利。他顺从的时候,是心服口服。我们不要求口服,口服是认错,孩子也是要面子的,认识到错就是了。

  我们家是思想传统,手法现代。重自由,不干涉孩子的自由,但必须从一而终。亚里斯多德的理念是好的习惯是最重要的事情,道理倒是其次。到了六岁左右,小孩还没有好的习惯,就比较迟了。

  

  哪个家庭不以爱为名义?

  

  爱是有具体意义的,父母之间有没有爱,是不是无条件奉献,终身的承诺,孩子能感觉到。父亲不尊重母亲,不是爱。爱不离开尊重和牺牲。尊重,要假设对方是对的,自己来反思。如果不同意观点,可以找出证据,而不是需要对方找出证据,承担证明的责任是尊重的基础。孩子不是为了自己辩护,而是不想令父母伤心。小孩子不要做父母不开心的事情,要不断灌输“爱一个人,不能让他不开心”。

  

  梁妈妈去老四的学校找了一份兼差,每周都趁机会请老四和他的朋友出去“大吃大喝”一顿,从旁观察每个孩子的特点,选择适合老四的朋友,会不会太过干涉孩子的独立成长,让他们过于依赖父母。这个度如何把握?

  

  因材施教,材会改变,3、6、8岁遇到的状况肯定不一样。孩子小时候从培养的环境里认识到哪一类朋友是家里喜欢的,之后慢慢地物以类聚。他从小有好习惯交往一些正派、慷慨的人,圈子固定了,长大后选择男女朋友就很自然的事情。我们四个小孩选的太太都合我们的意,但到这一刻,我们完全没有干涉,他们都是自由选择的。

  这个度要把握。西方有一类父母被称作helicopter parent,对孩子太过保护。要明白,我们不拥有孩子,孩子是上天交给我们,要高飞的。如果不把孩子当做私有财产,互相的关系会更好。

  

  梁家的小孩天赋很好,智商和情商都很高,理所当然“成功”的几率要高一些。你认为,按照你的教育法,有没有小孩是教不好的?

  梁鹤年:

  当然有教不好的小孩。丑恶、邪恶是存在的。有的小孩天生有某一种倾向容易导向邪恶,或者童年遭遇的事情留下了阴影。但少得不得了,大部分孩子跟我孩子差不多。我们真的可以说,如果孙子孙女未来是非常平凡的,我们也绝对爱他们。成功是要碰运气的,比如遇到一个好的老师。我从来没有追求孩子的成功,成就会带来更大的担子,比如骄傲就很危险。假如要我在一个好人和一个成功的人中选择,我宁愿他做个好人。来源一财网)
business.sohu.com false 第一财经网站 https://www.yicai.com/news/2015/04/4600805.html report 3702 城市规划专家梁鹤年教授曾提出“城市人”的概念,其新近出版的亲子教育类文集《家有四男》,在回顾育儿心得之余,也意在通过自身实践展示人与周遭的相处之道。梁鹤年教授家
(责任编辑:Newshoo)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