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养老保险发展的巨大机遇,在业内处于前列的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平安养老”)已开启了转型之路。历经平安产、寿、养、信托四个系列,刚刚从平安信托回到平安养老履新总经理的养老险“老人”高菁在近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就详细解释了其未来转型路径。
转型路径
高菁对本报表示,平安养老未来新战略定位是成为“中国领先的养老资产管理机构和领先的医保、民生福利服务提供商”。在这一战略定位引导下,将实现三大转型,即由单一的年金经营向以年金为主体的养老资产管理转变,由传统的企业团体保险向团体保险和政府医保配套服务方向转变,由现有的企业为主的团体客户经营向团体项下的个人客户服务方向转变。
当然,转型中总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困难。在高菁看来,放在平安养老转型之路面前的最大困难就是人才和进一步的政策推动。
“在投资方面,随着另类投资等创新业务的展开,需要与信托、基金、银行等公司竞争人才;而医保领域,现有人才主要集中在医保部门、公立医院等公有部门,公有部门员工的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还没有完全与私有部门体制对接,人才招募存在体制障碍。;而在B2B2C业务模式的链条上,需要引进互联网人才,而互联网行业整体人才稀缺,特别是客户体验、产品开发方面的人才。”高菁称。
同时,他也期待更多利好政策的出台,如职业年金、个人税延制度政策细节加快落地和完善,如涉及商保参与政府基本医保的受托、经办等服务能够有操作性更强的政策出台。同时,他也希望监管给予更多的支持,如养老资产管理牌照内涵的进一步深化。
而转型蓝图背后所要迎接的潜在市场有多大?据高菁预计,未来五年,商业养老保险的市场规模将预计超过3万亿。其中,2014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3.5万亿,假如释放三分之一规模,进入市场化投资管理,将有1万亿以上的规模;2014年企业年金累积基金达7600多亿,根据过往经验数据,预计未来每年有1000亿的增量;随着职业年金“破冰”,假设三年内机关事业单位逐步建立完毕,规模将达到1500亿,由于是强制性,职业年金每年的增量也将达到1500亿元;未来,个人税延型、无税优的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以及团体和个人委托的养老资产管理预计规模万亿以上。
互联网+养老险
“两会”之后,“互联网+”无疑成为热词。而作为已深入“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平安集团旗下子公司,互联网+养老险的模式无疑将成为平安养老实现战略转型的一大重要手段。而由团体法人客户经营进军团体和个人客户全面经营,即B2B2C,则是平安养老互联网保险发展的核心战略。
高菁表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平安养老将在保险保障、医疗保障、企业年金和资管业务领域,充分利用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的新技术,助推服务创新,提升用户体验。
同时,平安养老还将积极应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业务模式及业务流程进行改造升级,拓展客户接触场景,提升销售及服务的便捷性,实现从单纯的线下销售服务模式向线上线下双线经营、“地(传统)空(互联网)立体销售服务模式”的转变。
未来,在医保业务服务方面,平安养老将针对参保人“求医难、问诊难、缴费难、购药贵、缺服务”五大痛点,规划提供一揽子020服务解决方案。包括为参保人提供导医、治疗、购药、费用结算全过程信息服务,社保、医院、药店一体化移动便捷支付服务和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等。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