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商务部否认“外资撤离潮”:实际数据不支撑这种说法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4月16日电 今年以来,松下、夏普、佳能、微软等公司相继决定或考虑关闭中国工厂,一度引发跨国企业将在中国进行普遍调整的热议,不少人甚至据此提出,外资已形成撤离中国“潮”。

  在今日商务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对此表示,从数据来看,外商对华投资总体上进大于出,并未出现所谓的撤离潮。

  数据显示,外商投资新设企业数和实际外资金额分配增长22.4%和11.3%,终止企业数是下降17.6%,减资企业数也比去年下降了35.7%,其中制造业领域分别下降11.8%和37%,总体呈现进大于出的趋势。

  沈丹阳表示,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推进各项改革。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同时加大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使吸收外资环境持续改善,是吸收外资规模持续增长最主要原因。

  他指出,尽管也有一些跨国公司对投资环境有所抱怨,我认为这主要是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之后的不适应。比如我们的劳动力成本有所上升,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一些外商投资企业也可能是经营不善等因素,受这些因素的影响,确实有少数跨国公司对在华业务进行了调整,但总体上看数量非常有限的。

  沈丹阳列举了三组数据佐证其分析:首先,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今年一月底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2014年中国吸收外资1280亿美元,首次成为世界最大的外资流入国;其次,据上海美国商会《2015年中国商业调查》,有73%和75%的受访企业2014年在华业务实现盈利或者收入增长,有67%的受访企业计划2015年扩大在华投资;此外,今年一季度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比去年同期增长11.3%,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数据表明,我国投资环境的综合优势依然突出,吸收外资的综合竞争力依然比较强。

  既然从数据上看,我国吸收外资规模持续增长,为何仍然会出现“外资撤离潮”之类的说法呢?

  沈丹阳认为,这跟新常态下外商投资的投向结构发生变化有关系。一个显著的变化是,2001—2014年我国服务业吸收外资占比从原来2001年的24%,截至2014年已经提高到55.4%,制造业利用新增外资的规模和比重持续下降,即原有的一些制造业外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国的业务进行了一些调整。

  “制造业外资的下降和原有制造业外资的调整,实属正常,只是因被个别境外媒体关注甚至"放大",所以才有所谓的“外企撤离潮”这样的说法”,沈丹阳指出。(万方)

  作者:万方
business.sohu.com false 新华网 https://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04/16/c_127698245.htm report 1232 新华网北京4月16日电今年以来,松下、夏普、佳能、微软等公司相继决定或考虑关闭中国工厂,一度引发跨国企业将在中国进行普遍调整的热议,不少人甚至据此提出,外资已形
(责任编辑:Newshoo)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