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4月16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16日在2014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亟需由知识产权大国转向知识产权强国。专家表示,中国距离知识产权强国虽有差距,但有发展机遇。
知识产权强国“强”在何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专利、商标、版权等一系列指标都位居世界前列,已成为名符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但存在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申长雨说。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共受理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申请236.1万件,申请量连续四年居世界首位;商标有效注册量839万件,继续保持世界第一。
与此同时,中国的专利技术应用商品化率约为20%,仅是美国、欧盟的一半;专利密集型产业产值占GDP总量的27%,美、欧均已接近40%,还存在创造能力不足、保护程度与社会期待有差距等问题。
为此,中国官方在2014年底提出《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新目标。
“世界上并没有一个关于知识产权强国的统一评价标准,中国建设的知识产权强国一定是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申长雨解释,既要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要参照国际通用指标,比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核心专利及知名商标数量、专利许可和转让费用出口金额等。
知识产权强国目标“怎么走”
行动计划被视作继2008年颁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之后,又一次为推动国家知识产权发展所描绘的蓝图。申长雨表示,行动计划部署了2014年到2020年实施战略的总体安排,“抓住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两大关键”。
具体来说,通过支持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参与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引导企业拓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范围,让专利权质押融资金额由2014年时的489亿元(人民币,下同)达到2020年时的1800亿元。
记者注意到,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方面已先行一步。2014年全国专利行政执法办案总量24479件,同比增长50.9%。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设立知识产权法院,具有一般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权的基层法院数量增加,使得2014年全国地方法院新收知识产权行政一审案件9918件,同比增长243.7%。
行动计划还提出,要建立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目标评估制度,将知识产权研发支出计入GDP以激励社会研发热情。
中国科学院大学法律与知识产权系主任李顺德表示,行动计划相当于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奠定了政策基础。他也提醒,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应靠市场激励,“因为知识产权实际上是私权,所以应该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
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契机”
申长雨认为,知识产权关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两个重要问题,它既是创新的“原动力”,也是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于知识产权工作而言不失为机遇。
“知识产权战略已得到社会重视,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并列为三大国家发展整体战略,其支撑经济新常态的作用将更加显著。”李顺德也颇为赞同。
值得一提的是,《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企业要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形成参与和引领国际产业合作与竞争新优势,地区要加强科技创新及知识产权等合作,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一带一路"是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发展的新探索和新实践,无论是地方还是企业,都要善于把握这个难得的机遇,在这个过程中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说。
作者:张素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