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评论 > 商业评论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中储粮“以陈顶新”:改头换面肥了谁?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作者:中国新闻网

  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栏目报道了辽宁省开原市庆云堡中心粮库、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白依拉嘎收储库在粮食收储中存在“以陈顶新”问题。据中储粮官方网站消息,中储粮对此回应称,总公司对此高度关注,已迅速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目前,央视报道反映的问题正在核实之中,一经核实,将会同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坚决严肃查处、绝不姑息。(4月18日 中国新闻网)

  近年来,中储粮一些地方粮库可谓丑闻不断,以前媒体曾曝光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系统利用国家“托市粮”收购政策,以空买空卖“转圈粮”28亿斤,骗取国家粮食资金7亿多元,挖出了110名收受贿赂、贪污挪用粮食资金“硕鼠”,揭开了中储粮系统运营监管中存在的巨大漏洞。今天再曝一些地方收储库在收储中勾结粮商“以陈顶新”,套取国家补贴,赚取差价不光彩之事,让众多的民众质疑:监管漏洞为啥堵不上.陈粮为什么轻易地洗白了身份,改头换面进入了中储粮库,“以陈顶新”肥了谁.

  按照国家的定位,中储粮承担的是粮食“蓄水池”的作用,应付国家在战争、饥荒时粮食供应需求。为了把这个“蓄水池”蓄满,国家制订了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以保证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和收入的持续增长,为农民收入提供托底支撑,政策性粮食收储让中储粮在粮食领域已经建立了无人能及的优势地位,也给一些不法粮商和收储机构“内鬼”提供了“移花接木”的套取补贴赚取差价的空间。

  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中储粮由于布点分散、覆盖广泛,员工队伍庞大,资金流量巨大,监管困难多,腐败隐患多。去年9月中央第一巡视组对中储粮总公司进行巡视后,就明确指出它“存在着基层腐败案件高发、多发”的问题。但根本原因在于长期以来,中储粮下属一些分公司对下属企业缺乏行之有效监管措施,制度不健全和监管漏洞是导致个别粮库领导层蜕化变质,形成窝案串案。

  “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饭”。辽宁省云堡中心粮库、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白依拉嘎收储库在粮食收储中存在“以陈顶新”问题影响的是整个中储粮,而暴露的问题真让人触目惊心,这些陈粮就这么轻易地洗白了身份,改头换面进入了中储粮库,最终受损的是国家和农户,肥了一些个人腰包,而这些陈粮经过反复轮储,粮质难以保证,最终走向的可能还是百姓的餐桌。

  今天,民众期待中储粮总公司尽快查清事情真相,早日给公众一个满意的处理结果,但最希望中储粮要铁腕治企,对违反国家政策的包括“以陈顶新”在内的“四害”行为零容忍,从严加强对委托、租赁收储企业的管理,切实履行政策执行主体责任,让偷粮“硕鼠”、钻粮“蛀虫”不再有生存空间。

business.sohu.com true 财经综合报道 https://business.sohu.com/20150420/n411524568.shtml report 1101 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栏目报道了辽宁省开原市庆云堡中心粮库、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白依拉嘎收储库在粮食收储中存在“以陈顶新”问题。据中储粮官方网站消息,中储
(责任编辑:田欣鑫)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