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纵观历史大牛市基本都出现在经济繁荣期的末期,而非萧条期,比如美国大萧条之前的牛市,中国2007年的牛市等。股市繁荣一般有两大因素支撑,一是资金,二是信心,二者缺一不可。为什么在经济繁荣期的末期会形成牛市呢?首先,长期的经济繁荣可以带动股民认为股市也会向好的心理预期;其次,经济繁荣末期,实体经济开始下滑,实体经济的资金也容易进入股市,在这两种作用下,经济繁荣末期会容易出现牛市。
关于本轮股市的疯狂,有人认为是“资金牛”,有人认为是“改革牛”,而笔者认为是“萧条牛”,萧条经济周期下的股市不会出现大牛市。
纵观历史大牛市基本都出现在经济繁荣期的末期,而非萧条期,比如美国大萧条之前的牛市,中国2007年的牛市等。股市繁荣一般有两大因素支撑,一是资金,二是信心,二者缺一不可。为什么在经济繁荣期的末期会形成牛市呢?首先,长期的经济繁荣可以带动股民认为股市也会向好的心理预期;其次,经济繁荣末期,实体经济开始下滑,实体经济的资金也容易进入股市,在这两种作用下,经济繁荣末期会容易出现牛市。
而经济萧条期的牛市只有资金一方面的作用,而这种资金或主要靠实体经济衰败后的资金转移,或是靠政府货币宽松政策的资金外溢,都缺乏长期的信心支撑,人们只是短期跟风或博傻,因此萧条牛注定不会大,也不会长。
当然具体到中国本轮股市上涨,更多是依赖实体经济的资金转移。在前几年,虽然货币紧缩融资困难,但中国实体经济的预期还是乐观的,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困难都是暂时的,但政府迟迟不大幅放松货币政策,这两年中国企业家已经彻底失去了信心,普遍缺乏经济扩张的欲望,因此也只能将资金转移到股市去博一博。这与前两年美国推出量化宽松时催生出的牛市还不完全相同。
改革牛的提法是有道理的,但背后的理解却不尽相同,改革能否给企业家和股民带来信心,这是有疑问的。现在的改革牛论者,大多认为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改革能带来经济基本面的改善,从而催生牛市。但股市是实体经济晴雨表的提法已经被多次证伪,实证研究早已表明,牛市与经济基本面大多是负相关关系,不仅在中国是这样,在美国也是这样,比如1964年道琼斯工业指数是874点,17年后,也即1981年,道指仍然是875点!17年竟然原地踏步。但是GDP呢?在这17年期间,GDP增长了370%!更有意思的是下一个17年,就是1981年至1998年,情况却来了个大逆转,GDP增长不足300%,股市增长却超过10倍!也就是说,在美国,股市也不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
晴雨表理论之所以发生错误,是因为大资金更倾向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有长期稳定回报的,而股市赚钱都是一时的,当实体经济机会比较多的时候,资本肯定首选实体经济,因此实体经济繁荣时一般难出现牛市,而实体经济衰败时,企业不扩张,资金才转投股市,实体经济和股市不可能同时繁荣。
但改革到底能不能促成牛市?我认为是可能的,首先股市自身的改革以及资本管制的改革有利于形成牛市;其次改革的时候往往是经济低速增长的时候,中国在改革气氛高涨的情况下经济增速都不会高,因为改革必然会牺牲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这就会导致实体经济资金转移到股市,形成“改革牛”。从这两点看,改革牛是存在的,但是改革牛与萧条牛一样,都不会出现大牛,都是小牛,但本次还是以萧条牛为主,改革牛还不是主要的。
萧条牛也并非中国独有,美国本轮牛市也是萧条牛,美国经济最差的时候,股市却一直上涨。但同样是萧条牛,中国与美国的情况却有不同,首先,美国有量化宽松的资金基础,而中国没有;其次,美国股市上涨是因为部分高科技企业盈利能力较强,比如苹果、谷歌等,而中国则不存在这样的情况,因此中国的萧条牛不会像美国那样轰轰烈烈,而且美股牛市已经进入第6个年头,但美国散户参与度一直相当低,过去几个月美股基本处于横盘整理状态,甚至可能出现大幅回调,可见美国的萧条牛也已经基本见顶。
当前中国股市的风险已经在积聚,根据不完全统计,股市杠杆融资规模已经超过2万亿,一些股民疯狂借钱炒股,杠杆倍数超过3倍甚至5倍!炒股票和炒期货一样,根本不管什么业绩和基本面,变成纯粹搏傻或赌博!一夜暴富的故事天天有,搞的人心痒痒。根据西南财经大学的教授调查,中国股市的新入市者中大半是没有上过大学的人,这不禁让人忧虑中国股市目前所面临的风险。这样的故事在美国大萧条之前也曾上演。1929年股市大崩盘前,约瑟夫·肯尼迪果断卖光了手中的股票,原因是一个给他擦鞋的男孩也和他讨论股票经。他的理由是,如果连擦鞋的人都在买股票,股市一定是要下跌了。
因此笔者认为经济萧条期不要轻言牛市,更不要轻信牛市!
作者高连奎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世界经济项目主管。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