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报道 > 要闻快报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傅成玉中海油往事:建981平台深得相关领导满意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作者:公众号江湖夜雨不熄

  乾隆十三年,一位刚刚“退休”的白发老人回望皇城。此时他已74岁,侍奉过三代帝王,康熙看中他才气纵横、年少老成;以严苛著称的雍正临终前,遗诏他为顾命大臣,他日配享太庙;乾隆虽然对老臣多有忌惮,但对他仍称得上仰仗器重。

  谁也不知道,离开时这位年迈的老人在想什么。与他同朝为官的皇亲国戚、将军贵胄,无论是鳌拜、明珠、索额图,还是后来的隆科多,倒的倒,死的死。身至高位,风高浪急,似乎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敢断定,他,就能安稳着陆。

  而他,成了。

  他叫做张廷玉。

  请看我真诚的眼睛:

  讲这个故事的“唯一”原因,就是今天新闻男主角的名字,和他有一字相同。

  一、

  历史总是喜欢制造巧合,仿佛一位蹩脚的编剧,撒着狗血写着巧合,只是身在其中的人往往难以察觉。

  1982年2月,北京的一座小楼前,一家公司悄悄地挂上了自己的牌子——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这个公司,承担着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希望在海上搞好对外开放、挖出油气的重任,其背后的政治意义重大。而就是在这一年,一个浓眉大眼的年轻人加入了这家公司。

  30年后,他就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田开发商的掌门人,并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个掌权过“三桶油”其中之二的央企高管。

  当年的傅成玉,称得上是青年才俊,自1983年始,他先后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阿莫科、雪佛龙、德士古、菲利普斯、壳牌和阿吉普等外国大石油公司的合资项目中任联合管理委员会主席,还曾被公司派到国外进行长期的学习。他能够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同时非常熟悉外国石油公司的运作方式,老外很认同这个“不太像中国领导”的合作者,他在一线员工中的威望也很高。

  据说,1994年,阿莫科东方石油公司更换总裁,在内部交接工作时,请去了当时合同区联管会中方首席代表傅成玉。老板当着傅的面儿叮嘱新任总裁雷伯说:“不管你做什么决定,事先都要征求傅先生的意见。”

  当时有不少外企、民企想挖傅成玉,但他一直呆在了中海油。当时的报纸上还报道过他说的一段话:

  “民族强大了,比傅某富了更有意义,大中型企业富了,国家也就富了,国富民强,就可能实现我留学时的一个愿望。”

  而他留学时的愿望就是,有朝一日,要让外国人向中国人学习。

  二、

  张廷玉是康熙三十九年中进士开始做官,此后像平准噶尔、九子夺嫡、平青海等等人们熟知的“大事”似乎和他没有多少关系,但是,张廷玉干的恰恰是这个国家平稳运行的关键——内阁事务。如果以一个公司来看,也许可以理解为管理。

  而傅成玉在中海油的职业生涯中,其主要的思路就在于将海油建成一个具有现代管理体系、市场化、国际化的公司。早在1994年,还仅仅是个中层干部的他就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对国企进行反思:

  国家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给国有企业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能不能抓住历史机遇,全靠企业自己,国家已经把企业从怀里扔到海里,不学会游泳你没法活。……首先领导层观念要市场化,要从政府首长的角色中脱出来,站在企业领导者的角度,考虑直接发展生产力。

  人们熟知的傅成玉在中海油干的几件大事,最重要的就是——上市。与其他两桶油不同,中国海油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自认为是小公司,社会认知度也非常低,在1997年油价暴跌的风潮中,甚至有传闻称其要被并入中石化。但这个面目黝黑的企业家,参与并推动了中国海油下的几家分公司——中海油(也就是所谓的“油公司”)、中海油服的上市,尤其是前者在纽约、香港的上市,可谓几经波折,最终震惊世界,也让中海油以“新国企”的形象进入高层和公众的视野。

  当时,傅成玉任中海油的CEO,中国海油总公司的一把手是卫留成(后任海南省省委书记)。为了上市,中国海油上下进行了痛苦的改革,从1993年起,中国海油开始实施油公司、专业公司和基地公司的“三分离”,首先集中油气勘探开发的投资决策权和油气销售权,实现了资金的统一使用;然后将各专业公司从地区公司中分离出来,迫使其自主经营。

  傅成玉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是实现从计划经济的产品经营到市场经济的资本运营的惊险一跳,为与国际石油公司接轨创造条件。

  而后,在第一次上市失败后,中海油又进行了第二次尝试,最终在2001年2月27日、28日在纽约和香港两地挂牌上市,筹集资金14.3亿美元,股票认购平均超额5倍。当日红盘高挂,在香港和纽约分别收盘上涨17.6%和4.68%。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一个失败的IPO一般不会再引起市场上什么热烈的反应,但中海油却是个例外。”

  在整个上市过程中,据说国务院相关领导一直高度关心,亲自过问定价等问题。可以说,以上市这一事件为标志,海油不再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它的领头人也逐渐成为高层、媒体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

  三、

  在中国,央企高管与其说是商,更近乎于官。但傅成玉似乎为数不多的例外。

  张廷玉信奉的“万言万当,不如一默”,也许是所有为官者的心跳,但傅却非常敢说。中国跑能源口的记者,都很喜欢采访傅。无论是垄断、油价、改革等等敏感问题,傅成玉都有过言论。

  他也能说。相对于一般央企领导对媒体的“避”,傅成玉很善于主动应对。他刚到中石化就遇到了青岛管道爆燃事故,傅在第一时间发布了道歉声明,并到达了当地调查情况。此外,他还首次聘请了12名社会监督员对中国石化进行监督,人员来自高校、媒体、财经界和消费者群体。此外,在傅的宽松氛围下,中国石化主动触网,其微博微信“石化实说”、“石化黑板报”都开创了央企先河。

  他也是个很重感情、很有激情的人。据说,在中组部宣布任命,他即将离开自己工作几十年的中国海油,这个高大的男人数度哽咽,几乎落泪。而在其到了中石化之后,又恰恰面临复杂背景下各方对国企、尤其是石油企业的质疑。这个在国有企业干了一辈子的人,又亲笔写下了这样的文字送给中石化的年轻人:

  “当有人鼓吹,国有企业要从一切竞争领域退出去的时候,想变相搞私有制的时候,我们不信邪,不妥协,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提升国有经济的活力,影响力,控制力,这就是我们对理想的坚守。当有人用“效率低”和“垄断”来污蔑、抵触国有企业对国家发展所做的贡献时,我们始终保持头脑清醒,不为所动。我们没有因此而放慢在深山老林,荒野大漠,为寻找石油而艰难跋涉的脚步,也从来没有放松在全球市场,与国际竞争对手,与我们国际伙伴竞争与拼搏。我们一刻没有停止在科技创新上的努力,我们更没有一刻忘记我们的使命与责任。这就是我们对信念的承诺。”

  但这并不意味着傅成玉是一个政治觉悟不足的人,恰恰相反,他在把握、落实中央意图上体现出了很强的能力。在其任内,他推动了深海舰队“海洋石油981”等五型六船的设计建造。而在其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正式与外高桥造船厂签约建造“981”时,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还出席签约仪式。在2014年,“海洋石油981”在西沙钻井,被认为是新一代领导人在南海上坚定态度的表现,“981”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海洋强国、宣誓主权的利器。虽然当时,傅成玉已经调往中石化,但相关领导对其这方面做得工作应该是相当满意的。

  临近退休的傅成玉调往中石化,现在看来,应该是“很大一盘棋”的一部分。他在中石化极力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2014年8月,傅成玉向在场媒体亲口确认,原本2014年7月底,他按央企领导人的退休年龄已到点,但中央明确他将继续留任。媒体认为,这是中央希望其持续推动改革的表现。

  而今天,出生于1951年6月的傅成玉再过一个月就满64岁——这已经超过了央企一把手63岁的年龄上限。他呆了半辈子的中海油,建成了5000万吨的产能、收购了尼克森、利润超千亿;他推动的中石化销售板块进行重组——即拿出30%的销售公司股权引入外部投资者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据说千亿民营资本已经成功到位。

  工作33年,也该歇歇了。

  四、

  回到最初的场景,张廷玉离开时在想什么。那时他还不知道自己的晚年仍有波浪,那么此刻他是如释重负,或是怅然若失?

  这条路他走了很久,庙堂之上的同行者已经难寻踪迹,江湖之远的安宁岁月也许终将到来。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是大幸。

business.sohu.com true 财经综合报道 https://business.sohu.com/20150505/n412373108.shtml report 3685 乾隆十三年,一位刚刚“退休”的白发老人回望皇城。此时他已74岁,侍奉过三代帝王,康熙看中他才气纵横、年少老成;以严苛著称的雍正临终前,遗诏他为顾命大臣,他日配享
(责任编辑:UF030)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