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香港为什么那么香(图)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香港为什么那么香
唐涯

  上世纪60年代末期,香港已经从转口贸易港成功转型为出口加工制造+贸易航运中心。但是,金融(服务)业还不是主业,证券市场也处于蛮荒纪元—整个市场上交易的股票只有数十只(主要是英资的汇丰、置地、九仓、太古船坞等),经纪几十人,流动性极度匮乏。

  1961年,香港股市交易额曾一度突破10亿元大关(合14.14亿港元)。当时的这一历史新高主要是因为怡和洋行(香港历史最悠久的英资洋行)上市所致。怡和控股发行90万股,每股16港元,超额认购达到56倍,开市价即达31.25港元。然而第二年,香港股市的交易额又回落到8亿元以下。随着越南战争、中东战争的爆发,英镑贬值,加之本地的银行挤提事件,股市交易额一路下滑到4亿港元。

  市场之缺乏深度,可从一个小事上看出端倪:当时的“经纪”是一门垄断性的职业,佣金大约在0.75%~1%。客户要参与到证券市场的交易中,需要向“经纪”的“跑腿”下单,这些“跑腿”用自己的资产担保其客户,然后才可通过经纪进行买卖。

  然而,曙光已经隐约出现。

  上世纪60年代香港的混乱社会秩序,使得港英当局下决心调整政策,一是零容忍地打击腐败、整肃警队(后来香港TVB剧集里神通广大的“廉政公署”就正式成立于1974年。当年廉署招募大学毕业生达到6000港元一月,相当于一个普通白领的10~20倍的薪资)。“廉政风暴”过后,港英当局逐渐转轨为现代化透明化的高效政府。法治社会雏形渐现,为后来进一步的金融贸易自由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开始重视民生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强化华人参政。这一系列政策的效果极其显著—香港经济增速进一步加快,华资迅速崛起,开始在房地产和金融业初显峥嵘。

  1969年12月17日是香港金融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天。由华商李福兆牵头筹备的“远东交易所”(远东会)正式开幕。

  这是香港第一个专门以华人为对象的证券交易所,打破了外资在证券市场一统天下的格局。以此为起点,香港的证券市场进入了群雄逐鹿的“四会时代”:1971年成立的“金银证券交易有限公司”(金银会),1972年成立的“九龙证券交易所”(九龙会),最早的“香港证券交易所”(香港会)。四会争相放宽上市条件,争取上市企业,同时经纪行业的竞争性大增,下调佣金,提供保证金(俗称孖展,margin)业务。

  与此同时,香港开始实施十年建屋计划(1972年)和居者有其屋计划(1976年),香港的土地价格开始上涨,房地产成为了新兴的商业活动。除了银行信贷业务外,按揭服务又成为新的金融业成长点—不断攀升的房屋价格反过来再刺激了投资的需求。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之间形成正向的螺旋,形成强大的力量,推动着香港从制造业迅速向金融服务业转型。

  70年代开始,全球兴起了一股放松金融管制的“自由化”浪潮,资本市场的全球化和一体化成为不可逆的趋势。1973年,香港解除外汇管制,1974年开放黄金市场(黄金进出口自由),1977年建立商品期货市场,1978年放开外国银行在港设分行条件,开放银行牌照,1978~1982年间彻底实现资本进出自由—香港成为名副其实的“自由港”。

  政策上的壁垒完全被清除,辅之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以及前20年打下的工业贸易基础,此刻的香港,已经和世界站在同一个地平线上。

  对于香港来说,上世纪70~80年代似乎是为它量身定做的时代,每一次的浪潮来临它都稳稳地立于浪头之上。

  1978年中国内地正式实行经济改革并逐步开放全球贸易。超过10亿人口的庞大市场,近乎封闭的经济环境,对任何掘金者都是巨大的诱惑。然而,意识形态的分歧使得两边都小心翼翼—城外面的不敢冒进,城里面的也不愿造次。此时的香港和香港人,充当了最好的润滑剂和试验田—天然的血缘地缘关系,使得港人对内地的政治语言体系并不陌生,内地对香港的资金也少几分戒备。

  在内地改革开放的早期,在对中国内地的境外直接投资(FDI)中,港资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这是一个绝对的帕累托改进:内地快速复制了香港模式,出口加工业从珠江三角洲向广袤内地拓展,最终创造了一个“中国制造”的时代—在内地加入WTO之前,如此巨大的产量和市场,使得香港的地位变得格外特殊。借此东风,香港顺利完成了产业的升级换代,同时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内地的桥梁—各大国际企业和金融集团纷纷在香港设立亚太总部;香港毫无疑义地成为了亚太地区的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在亚太地区风头一时无两。

  1986年,香港证券市场的交易额已从1969年的25.46亿港元攀升至1231.28亿港元。四大交易所的春秋战国时代也终于走向了尾声。1986年4月2日,香港证券市场结束了“四会时代”,合并后的香港联合交易所(联交所)成为香港唯一的证券交易所,全部采用电脑辅助交易系统进行买卖,极大提高了市场交易的透明度,减低了监管的难度。交易秩序的公开化,进一步推动了香港金融体系的国际化。同年9月22日,联交所获接纳成为国际证券交易所联合会的正式成员。至此,“纽(约)伦(敦)(香)港”的雏形浮出水面。金融业和相关服务行业成为香港的支柱行业。

  从1970年到1994年,香港的人均GDP从925美元上升到21421美元,其间始终保持着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率(1985年除外),其中1979、1980、1981、1984年各年的增长率更高达31.3%、27.4%、20.6%和20.5%。那是一个遍地黄金的岁月,香港人跑马、跳舞、喝下午茶,讲牛津腔英语,出境旅游……样样透着矜贵和纸醉金迷。

  难怪在1992年的时候,有一首叫做《我的1997》的民谣风靡大江南北,歌里唱:“香港,香港,怎么那么香?让我去花花世界吧,给我盖上大红章!”(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作者:唐涯
business.sohu.com false 第一财经日报 https://epaper.yicai.com:81/site1/html/2015-05/06/content_236821.htm?div=-1 report 2973 唐涯上世纪60年代末期,香港已经从转口贸易港成功转型为出口加工制造+贸易航运中心。但是,金融(服务)业还不是主业,证券市场也处于蛮荒纪元—整个市场上交易的股票只
(责任编辑:UF035) 原标题:香港为什么那么香(图)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