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上市公司换个马甲就涨停 警惕市场炒作风险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上市公司上演更名闹剧:傍互联网金融 换个马甲就涨停

  风口上的互联网金融,不仅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还是一幕幕轮番登场的资本炒作和闹剧上演的舞台。

  借着互联网金融的东风,上市公司多伦股份(600696.SH)就着实让市场"雷"了一回。5月10日,这家业务为房地产的上市公司宣布,计划将公司名称改称为"匹凸匹",其股价也在次日(5月11日)牢牢封死涨停。

  而在回复上交所问询时,多伦股份表示,本次更名已通过上海市工商局预先核准,但在实质性准备方面,公司承认此番业务转型尚处于设想阶段,一无正式业务开展、二无人员配备、三无专业机构的可行性论证,至于经营范围变更尚未获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审批。

  在此之前,上市公司更名已屡见不鲜,而最多的更名次数更是多达十余次。在有过更名经历的上市公司中,贴近热点、反复更名更是层出不穷。改名之后,经营未见起色,意图转型的业务亦未形成,但股价却大幅上涨。

  "什么行业热门,就怎么改名,有些改名感觉就是一个闹剧,目的就是为了吸引眼球,更可以实现市值管理的目的,进行股价炒作。"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改名固然是为了吸引眼球,而借此进行市值管理、拉升股价,才是一些上市公司更名的真正原因。

  更名闹剧

  "在A股市场,5月11日注定是一个充满喜感,又令人惊讶的日子。把名字改得稀奇古怪的听过,但像多伦股份这样有'创意'的,还是头一回听说。"对于多伦股份的改名,深圳某私募人士这样"吐槽"。

  5月10日晚间,多伦股份公告称,公司立志于做中国首家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并基于业务转型的需要,拟将名称变更为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而所谓"匹凸匹",不过是互联网金融的一个门类--P2P的谐音。在此之前,主业为房地产开发的多伦股份,与互联网金融交集甚少。在5月11日的公告中,也并未详细披露其P2P业务的类型、业务规划等内容,而只是基于P2P行业已有的运营经验。

  多伦股份上述公告发出之后,市场一片惊讶,各种调侃之声铺天盖地,并借助社交媒体迅速传播开来,其风头一时间差点盖过了当日央行降息的消息。

  实际上,上市公司基于发展需要,进行更名并不鲜见。而近乎于闹剧般的更名,在A股市场,多伦股份亦并非始作俑者。在此之前,上市公司进行跨度极大的更名,已经屡见不鲜。

  公开信息显示,自2015年1月以来,就有至少约10家上市公司进行了类似更名。如科冕木业(002354.SZ)更名为天神娱乐,海隆软件(002195.SZ)改名为二三四五,宝利来(000008.SZ)改名为神州高铁。

  而在此前,这些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与上述行业关联并不大。对于宝利来的更名,投资者戏言"高大上"、"不认识"。宝利来则称,公司收购了北京新联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部资产,主业由酒店转向轨道交通安全运维,因此进行改名。

  "有些改名感觉就是一个闹剧,目的就是为了吸引眼球,除此之外不会有更多的价值。有些上市公司更名根本不严谨,就是为了炒作。"上述深圳某私募人士说,上市公司根据业务需要更名无可厚非,但如此更名,着实有些令人难以接受。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类似情形同样层出不穷。最近一个多月来,包括多伦股份在内,至少已有3家上市公司进行更名。4月14日,熊猫烟花公告称,公司名将变更为熊猫金控,经营范围也变为以自有资产进行互联网产业的投资和管理。5月6日,百圆裤业也宣布,公司名称将变更为"跨境通宝",经营范围中增加进出口、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

  从2013年以来,P2P已成为互联网金融中最为热门的行业之一。随着创投、上市公司、正规金融机构等各路资金持续涌入,P2P等互联网金融的热度持续上升,仅2015年,就有银之杰、大金重工等多家上市公司入股P2P平台。

  "这种情况也说明,互联网金融浪潮确实来了,最近就有一个笑话,如果没有入股P2P平台,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大公司,可见互联网金融热到了什么程度。"一位P2P行业中介人士说,最近有好几家上市公司向其询问,希望物色资质较好的平台进行收购。

  网贷之家创始人徐红伟向记者分析,互联网金融成为市场热门概念,除了行业本身的发展已成为趋势外,还有政策的推动。今年以来,最高决策层多次视察互联网行业,并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后,互联网金融也水涨船高。

  更为重要的是,今年以来,决策层多次提起互联网企业国内上市的说法,更是刺激了企业进入互联网金融的热情。今年3月,证监会高层在中关村调研时,就"邀请"互联网金融企业国内上市。5月7日,国务院出台文件,明确提出加大金融服务支持,研究鼓励符合条件的互联网企业在境内上市等政策。

  "行业在逐渐发展,政策也在发展,上市公司充满热情,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从现阶段来看,不少企业还是在赶时髦,很难说对其本身业务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起到真正的推动作用。"徐红伟说。

  炒作热点

  "上市公司为了业务发展,或者业务出现变化,进行更名都是正常的,也无可厚非。但如果是为了炒作热点,就需要慎重了。"上述深圳私募人士说,上市公司改名关系股价波动,更名时尤其需要慎重。

  在A股市场,上市公司更名极为频繁。有统计显示,2013年,共有151家上市公司更名;2014年,也有180家上市公司更名;2015年虽然还不到半年,据不完全统计,也有80余家上市公司更名。

  部分上市公司更名极为频繁。更名最多的是阳煤化工(600691.SH),前后更名达13次,实际更名3次,从"东新电碳"到"林凤控股"一次,再回到"东碳"一次,最后改为"阳煤化工"。此外,西部资源、浪莎股份、南通科技、深信泰丰也更名10次以上。

  实际上,上市公司更名的原因并不复杂。梳理历史情况不难发现,上市公司更名的原因主要有两种类型,其中一类是资产重组、借壳上市等造成主营业务变更,另一类则是主营业务并未出现明显变化的更名。

  "有些更名,不是为了做好主业,而是什么时髦就改什么,拼命去靠热点概念,最大程度博取眼球效应。"上述P2P中介人士对记者说。

  而近期一些上市公司为向互联网金融靠近进行的改名,就属于第二种类型。多伦股份公告显示,迄今为止,其互联网金融业务仅有设于深圳的"KCV·红马甲"配资平台。该平台今年2月开始试运营,4月正式上线。

  对于未来的P2P业务,多伦股份亦无规划可言,主营业务亦未发生实质变化。在宣布拟更名的同时,该公司也接到了上证所的问询函。在回复上证所问询时,多伦股份竟然声称,因市场上有LendingClub、陆金所等成功经验,其并未聘请专业机构进行业务可行性论证,只是自行对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计划改名的百圆裤业亦是如此。5月3日,百圆裤业公告称,拟出资9000万元,增资深圳通拓科技有限公司,并持有后者9%股权。而通拓科技是一家泛供应跨境电子商务公司。随后,该公司宣布将更名为"跨境通宝"。

  熊猫烟花的情况稍好。在此之前,除了已经出资成立银湖网之外,该公司还投资1亿元设立网络支付、投资5000万元设立熊猫科技投资,并计划出资成立熊猫金融信息、熊猫众筹、熊猫小贷等平台,还计划收购一家P2P平台。

  "在这些改名的上市公司里,可能也有一些是真想向互联网金融转型,但更多的是吸引眼球,至少那些把名字改得过于荒诞是出于这个目的。"上述P2P中介人士说,以多伦股份为例,其计划中的新名称,知名度本身就高,现在经舆论传播之后,该公司曝光度大大增加,"瞬间就出名了,就算改不成,也没什么损失,至少达到了炒作的目的"。

  现实利益

  除了赶时髦,上市公司更名也往往与现实利益联系在一起。"换个马甲就涨停"的故事,在A股市场已经轮番上演。

  "主营业务情况不妙,更名就更有炒作意图,不能说没有市值管理的意图,P2P的利润反映在报表里是猴年马月的事,但这个行业本身属于热点,又是在牛市行情下,这样做可以迎合市场,把股价拉起来。"徐红伟说。

  "更名出于什么意图不好揣测,但肯定是有做股票的意思,否则就不会靠拢热点改名,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是比较反感的,基本不会参与。"上述深圳私募人士说,类似事情虽然显得有些荒唐,但也反映出了A股市场不理性和畸形的一面。

  对于这种情况,市场也乐意配合,一些上市公司更名后,多数股价大幅上涨,甚至出现连续涨停。数据显示,上市公司发布更名公告后,持股30天平均涨幅超过10%。

  多伦股份也不例外。虽然舆论对其改名颇多议论,但并不妨碍其股价上涨。5月11日,受"改名事件"刺激,多伦股份开盘即封死涨停,报收于12.06元。而百圆裤业自5月7日以来,股价涨幅也已超过15%,近日来更是连续两天涨停。

  "资本市场行情火爆,大家都想赚快钱,上市公司也不例外,何况主营业务不济,而且相对于二级市场炒作,通过更名拉升股价,来钱会更容易。"徐红伟说。

  包括互联网金融在内,热衷于改名的上市公司,其中不乏业绩堪忧者。以熊猫烟花为例,该公司2012年以来即处于微利状态,2012年至2014年的净利润分别只有895万元、1266万元、1250万元。而多伦股份2014年营业收入仅有1004.83万元,净利润7107万元,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只有1882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多伦股份在4月29日收到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因公司涉嫌未按规定披露信息,被证监会立案调查。2014年,该公司也被列入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

  而一些上市公司更名、进军互联网,甚至还成为陷阱。其中,最为突出的例子便是原名湘鄂情的中科云网(002306.SZ).2013年以来,中科云网先是收购环保资产,失利后大肆购买互联网企业,试图转型大数据,但结果无一成功。但在此期间,其股价曾经多次大幅上涨,最多时不到一年涨幅超过100%。但喧嚣过后,其经营越发困难,2013年和2014年连续巨亏,今年4月到期的债权也已违约。

  "除了市场不理性的因素之外,上市公司更名过于容易,也提供了炒作空间。但既然主管部门都核准了,我们也没有办法。"上述深圳私募人士说,面对这种情况,就是尽量不参与或少参与此类炒作。(.第.一.财.经.日.报)

  A股现更名潮迎合互联网+炒作

  昨日(5月11日)宣布更名为"匹凸匹"的多伦股份(600696,收盘价12.06元)不仅为自身股价博得一个缩量涨停,更将眼下A股上市公司更名热推向风口浪尖。(详见本报昨日《多伦股份进军"匹凸匹"未论证 引来上证所问询》)。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以来,剔除恢复上市和部分业绩发生变化的ST股更名外,沪深两市更名的上市公司数量高达百余只。其中,今年以来,更名公司已达30家之多,而新名称大多数朝着时下热捧的金融、互联网+等概念靠拢。

  对此,有接近监管层人士与记者交流时表示,由于A股市场尚不成熟,投机氛围较重,给部分公司留下"钻空子"余地。更名公司中既有因正常的重组或业务调整的,也不乏借机炒作的公司。并且,部分公司更名信息披露不充分,涉嫌误导投资者,甚至不乏内幕交易,已引起监管部门高度关注。

  更名概念股遭炒作

  尽管多伦股份声称要转型互联网金融,并获控股股东授权使用"www.p2p.com"域名,但根据公司对监管函的回复,实际上,公司目前对上述设想完全处于"空转"阶段(一无正式业务、二无人员配备、三无可行性论证),并且连经营范围变更都未获得工商部门批准。

  面对二级市场为多伦股份更名给出的股价涨停,似乎公司的业绩亏损、遭交易所谴责、收到监管问询函等不利因素都成了浮云。有投资者打趣道,"屁吐屁来了,呕吐呕还会远吗?"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多数上市公司的改名是因重组后公司名称或经营主体变更,此举尚在可理解范畴。不过,"跟风热点、迎合炒作"似乎正替代资产重组导致的上市公司主业改变,成为上市公司更名的"初衷"。

  例如,2014年初随着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平潭港口岸对外开放,该地区相关上市公司均遭游资爆炒。受此消息影响,中福实业(更名后为平潭实业)股价从2013年7月的3.4元开始上涨,截至2014年3月股价已达7.3元。随后,中福实业表示,考虑到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及其后续影响,更名为"平潭发展"。

  如此一来,平潭发展成为平潭港口概念炒作的直接标的。随着这波牛市的到来,平潭发展股价单边上涨,如今股价已在今年3月冲高至29元左右,而一季度净利润却仅为83.81万元,对应静态市盈率高达5713.4倍。此外,近年来,最为资本市场所熟悉的改名公司,当属湘鄂情变更为中科云网(002306,现为*ST云网),更名期间公司股价也是出现了大幅波动。

  近期,"跨境通宝"(原百圆裤业)、"熊猫金控"(原熊猫烟花)、"天神娱乐"(原科冕木业)等一连串上市公司新名称,也是不断挑战投资者的想象力

  别盲目买入更名股票

  当然,更名不能包治百病。今年4月,*ST云网由于未能偿还4.02亿元债务,成为首家在债券本金上违约的A股公司,伴随着一季度净利润为-5239.77万元(同时预计上半年预亏8000万~9500万元)、控股股东遭交易所谴责等利空。公司股价已由去年最高12.45元跌落至11日的7.04元。

  另外,山水文化(600234,收盘价15.95元)此前名为ST天龙,3月底因频繁被上证所发问询函和重组失败而被广泛关注。2014年3月底拟收购杨丽萍文化传播公司,并将股票简称更名为"山水文化"后,因重组失败并未开展任何相关主营业务,股价却一路狂飙,从7元左右,最高涨至19元,涨幅高达184%。

  同样在3月底更名为"熊猫金控"的熊猫烟花,亦两度收到上证所的问询函。

  上海本地分析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一些上市公司借更名和更改业务范围,试图搭上热门的"金融"、"互联网+"热潮,不排除有吸引资金关注,甚至炒作的意图;投资者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应更多的依据公司的实际行动和成果来进行投资判断,而不是仅凭公司的表态或者更名就盲目买入。

  对此,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对上市公司更名法律上尚无明确限制,只要经上市公司董事会等法定程序,工商局核准即属合法。变更登记付出的成本是只需缴纳一定的登记费用,如此低成本举动便能换来动辄数亿元的市值增值实在太划算。(.每.日.经.济.新.闻 .王.一.鸣)

  71家上市公司大玩更名秀 警惕市场炒作风险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纷纷上演“更名秀”据记者统计,年初至今已有71家上市公司发布涉及更改公司名称的公告,其中有33家涉及变更股票简称。“更名秀”的背后折射出不少上市公司开始向新兴产业领域延伸触角,有的是主业已经彻底转型,有的是宣布未来战略方向,有的则仅仅为“赶时髦”。

  三大动因隐现

  梳理上市公司变更名称的原因,一是由于实施资产重组,导致主业变更,从而更换新名;二是为了突出主业或新业务的品牌而改变名称;还有一种则是业务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却先披上了时髦的“新马甲”。

  从今年发布的改名公告来看,由于资产重组等原因导致的主业变更是上市公司更名的重要原因。

  2014年天一科技完成了资产出售及发行股份购买景峰制药100%股份的重大资产重组,公司业务实现了由泵类业务和电气产品业务向医药产品的研发、制造与销售的转变。2015年4月,天一科技变更公司简称为景峰医药。

  2014年飞乐股份通过置出资产、发行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的方式购买中安消技术有限公司股权。重组完成后,飞乐股份主营业务转型为安防系统集成、安防产品制造及安防综合运营服务业务,中安消实现借壳上市。2015年3月,飞乐股份公告名称变更为“中安消”。

  *ST仪化、*ST传媒等公司也均因实施重大资产重组而主业发生根本改变,从而更换公司名称。

  还有一类上市公司更名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突出主业或使公司名称更能体现战略和发展,从而在品牌塑造、市场拓展等方面发挥更大的效用。

  宜华地产2月初公告将更名为宜华健康。公司称,在收购广东众安康后勤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及参股深圳友德医科技有限公司后,公司的业务已经超出了地产的范围,健康医疗服务收入以后将成为公司主要业务收入来源,也将成为公司今后的主要业务发展方向。

  兴源过滤的主营产品包括压滤机设备及配件、水利疏浚及堤防工程、环保设备、环保工程等。由于环保业务快速增长,兴源过滤已将公司名称变更为兴源环境。

  与上述更名的公司相比,还有一类公司变更名称更多是为了“赶时髦”,而公司的实际业务并未发生相应改变。

  多伦股份近日宣布,公司拟更名为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向P2P等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领域转型。公司改名一事收到了上交所的问询函。多伦股份回应称:公司目前未开展相关业务,控股子公司深圳柯塞威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已经开展互联网配资业务,该业务属于一种P2P业务,与公司拟正式开展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不相同。目前母公司并无相关的人员配置等,也未正式开展业务。

  业绩有待释放

  上市公司变更名称反映出公司业务布局或经营重心有所改变,但更改名字和战略调整并非是治愈所有公司的“良药”。从一些更名后的公司经营来看,其业绩并未得到有效释放。

  由于主营业务经营不善导致大幅亏损,湘鄂情在尝试涉足生物科技、影视文化等业务后,在2014年宣布从餐饮酒店业转向计算机云技术,并更名为中科云网。披上互联网的“新马甲”后,中科云网却并未从泥潭中脱身。2014年公司亏损6.8亿元,净资产为-8641.8万元。受此影响,中科云网已经“披星戴帽”,股票简称变为*ST云网。除了经营上的压力外,中科云网还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除了“ST湘鄂债”的付息压力外,由于未按时支付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贷款本金、利息、罚息和其他费用,近日中科云网还收到北京市中信公证处发来的《通知函》,北京国际信托向北京市中信公证处申请出具《执行证书》,对公司的财产予以强制执行。

  传统行业在面临经营困境时进行转型升级本无可厚非,但是一些公司贸然涉足全新的行业,需要面对完全陌生的经营管理风险。

  熊猫烟花3月23日公告称,拟变更公司名称为“熊猫金控”,并将以互联网金融领域作为公司未来重点发展方向。随后,上交所下发监管工作函要求公司详细说明。公司回应称,(拟)投资设立的包括金融信息服务、众筹、小贷及支付等一系列公司中,只有银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及融信通商务顾问有限公司已于2014年正式运营,其他公司尚处于创办期,未正式运营。公司预计在2015年年内将大部分的烟花业务处置完毕。

  无论是熊猫金控还是即将改名的多伦股份,都将业务转型点放在互联网金融上。然而,两家公司的互联网金融相关业务却均处在发展初期。有券商分析人士指出,部分上市公司原有业务缺乏持续发展的潜力,希望借助并购市场热点项目进行转型,但重组转型需要详尽的战略规划,在进入新领域时还要面对经营及团队建设的考验,能否实现长期发展还有诸多挑战。

  警惕市场炒作风险

  从上市公司更名后所涉足的领域看,互联网金融、传媒、新能源等领域都是热门选择。这一方面体现出这些行业受到政策扶持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披上相关概念“新装”后也更容易获得二级市场青睐。

  多伦股份5月11日公告拟将名称变更为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后,当天股价即封于涨停板。

  “上市公司变更名称付出的成本很低,只需要缴纳一定的登记费用,而监管层对更名没有特别的限制。”一位投行人士介绍,上市公司更换名称在经过董事会决议并获股东大会通过等程序后,去工商部门完成变更登记即可。

  业内人士指出,对于上市公司更名的炒作要保持清醒认识,应该对相关公司进行深入了解。一些公司的经营确实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但也有部分公司只是“改头换面”,在新领域内的布局还未成形,仍要面临较大的发展风险。(.中.国.证.券.报 .于.萍)

business.sohu.com true 财经综合报道 https://business.sohu.com/20150512/n412872960.shtml report 8927 上市公司上演更名闹剧:傍互联网金融换个马甲就涨停风口上的互联网金融,不仅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还是一幕幕轮番登场的资本炒作和闹剧上演的舞台。借着互联网金融的东风,上
(责任编辑:UF025)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