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千禧一代是指在 1984 年至 1995 年出生的人。和电脑同时出生,伴随着互联网一起长大的他们将会进入“消费高峰”。
最近,高盛发布一份针对千禧一代的报告,以研究现在初为父母的年轻人的消费习惯。有趣的是,高盛似乎在玩偷换概念的游戏——报告用“千禧妈妈”代替了“千禧父母”的概念。为什么高盛不用无性别歧义的中性词来做报告,不提“千禧爸爸”而反复说“千禧妈妈”的概念?大概,高盛意识到了“妈妈”在一个家庭消费决策中的重要地位。
但 Businessinsider 认为,高盛的这个研究假设已过时。对于单亲家庭来说,这个假设是有可能的。但在四分之三的的千禧家庭中“千禧爸爸”仍然对家庭消费有发言权。
无论如何,不论女性还是男性是家庭的真正的决策者,千禧一代的确已成为了品牌商们想要努力讨好的对象。从创立公司到改变品牌策略,再到员工招聘,品牌商们都把千禧一代的需求列入考虑范围。
换句话说,品牌商们很在乎年轻人怎么想。
之前我们写过一个想要成为能购物的 Instagram 的美国创业公司 VFILE 。成立于 2012 年的专注社区开发的时尚电商 VFILE 就直接瞄准了千禧一代。
全球知名的美妆和香水品牌公司 Estée Lauder 同样重视千禧一代这个群体。就其最近的财报来看,第三季度 Estée Lauder 的销售额上升了 8% ,远远高于全行业 2% 的水平,而这得益于消费者看好它的创新能力。过去 3 年,Estée Lauder 推出的 70% 的产品都是推陈出新或者最新研发的创新产品。
最近,Estée Lauder 的总裁、首席执行官 Fabrizio Freda 宣布复兴的公司的明星品牌 Estée Lauder 和 Clinique 以吸引千禧一代的消费者。另外,公司的并购也将千禧一代纳入考虑范围。公司最近并购了瞄准千禧一代的利基品牌 Smashbox 。这表明,当消费者发生变化的时候 Estée Lauder 也会做出相应调整。Smashbox 的加入会刺激整个Estée Lauder 家族的思维趋向年轻化。
H&M 也是凑热闹的公司之一。不仅赚消费者的钱,H&M 还想把千禧一代纳入麾下。用 H&M 的话来说,他们在招聘“才华横溢的千禧一代”。
5 月 14 日,H&M 展开了首次全国招聘宣传。H&M 放话说要新招上千名员工来支持其在美国的大范围扩张。何来此举?看准了千禧一代的消费能力,还有,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我觉得公司有必要吸引千禧一代的员工。” H&M 美国公司的公关总监 Jennifer Ward 说。
高盛的报告总结了千禧一代父母最重视的 7 个观点。
第一,崇尚科技和创新,这个观念贯穿到健身到交通再到清洁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二,擅用媒介,喜欢网购;
第三,及时满足——用最快的速度获取信息和商品;
第四,在现实生活和虚拟网络中都热衷于分享思想、图像以及自我成就;
第五,崇尚健康生活,比如有机食物、运动休闲服;
第六,求真,他们会更偏好有故事的品牌。
第七,打折和免费品会吸引他们,但是为了苹果、Beats 耳机这种有质感产品,他们依然会心甘情愿地掏腰包。
高盛还具体列举了 29 个最能从千禧一代吸金的品牌,这些品牌横跨了儿童服饰、玩具、电子产品、零售商店、餐厅等 9 个领域。
根据千禧一代父母内化的价值观,提倡健康生活、会讲品牌故事、便利优先、满足网络购物的品牌都可能是赢家。
高盛很看好 Whole Foods 。倡导运动健康的 Nike,Under Armour 和 Lululemon 也会吸引千禧一代,最近这三个品牌更在争夺女性运动消费市场。还有那个会讲故事TOMS ,千禧一代喜欢 TOMS “买一送一”的故事。
当然,还有星巴克。4 月份,美国投资银行 Pipe Jaffary 一份有关美国青少年消费行为的调查报告就表明青少年最喜欢的餐厅是 Starbucks ,但也许这个人人吐槽的品牌其实老少皆宜。除了少男少女,初为人母人父的 80 后也因便利性拜倒在 Starbucks 的石榴裙下。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到的品牌是闪购网站 Zulily ,它有三个优势——网购+乐趣+独创的闪购的电商模式。“ Zulily 刺激妈妈们用碎片化的时间网上购物。”高盛的报告写道。
高盛并不是唯一一个对千禧一代予以关注的公司,Morgan Stanley 也认为千禧一代将会进入“消费高峰”。诸如全球最大的玩具公司 Mattel 和 McDonald 这样的公司都会吸引千禧一代的目光。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