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23日电 (记者 丁栋)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兼院长、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23日在北京表示,中国不缺钱,中国缺的是把这些钱通过合法的渠道、通过有效的渠道投入到实体经济当中去,投入到需要资金的方面去,因而控制货币、搞活金融是中国经济走出困境的出路。
5月23日-24日,201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北京举行。在23日进行的主题演讲中,吴晓灵表示,市场经济的不完善,银行治理结构、经营机制的不健全和服务意识的欠缺,使得中国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直接融资的不发达更是阻碍了投资者和融资者的联接渠道,出现了中国资金多而融资难、资金多而社会融资成本高的局面。
她强调,中国金融的杠杆率在全球来说是比较高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增加银行信贷是饮鸩止渴的行为。银行不能总是要央行“放水”,还需提高金融配置效率。
吴晓灵指出,改革开放增加了居民财富积累,高额的居民储蓄为中国提供了投资的源泉,但如何提高投资的效率、提升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是经济新常态下我们面对的挑战,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是应对挑战的重要措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她表示,要完成这样的任务,需要从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首先,在完善宏观调控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搞活市场投融资活动。中国市场不缺钱,缺的是把资金引向实体经济的制度安排与运行机制,要素价格的市场化是关键。
第二,要强化市场主体财务约束,让资金价格反映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风险状况。现在地方融资平台、大型国有企业比较容易获得资金,而一些中小企业以及创新型企业获得资金的难度就会比较大一些,政府融资和国有企业融资的容易程度远远高于中小企业,还有一些“僵尸”企业该退出市场而没有退出市场,这些都占用了过多的资源。
第三,要尊重居民财富自主权,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我们的资本市场不要眼睛都盯着公开上市的市场,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和眼光放在场外市场上,给每一个想创业的人以股本融资的机会,给每一个股份制的企业以多轮融资、逐步成长的机会。
第四,加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只有建立了信息集中和共享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建立跨市场的分析、监测制度,才能够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作者:丁栋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