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从“资源城”到“生态城”的华丽转变——山东邹城转型发展扫描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6月9日电(记者朱诸)“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首先是产业结构的转型。只有彻底改变经济结构单一的局面,建立多元化的经济结构支撑,才是加速转型的关键。”邹城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胜明说。

  作为全国八大煤炭生产基地之一,邹城地下煤炭储量达41亿吨,占山东省已探明储量的17.22%,煤电一度占据了全市财政收入的90%以上。国家特大型企业兖矿集团和华电国际邹县发电厂均着落在此,是全国60个典型资源型城市之一。

  但是,随着煤炭“黄金十年”的终结,邹城则感受到产业结构单一带来的切肤之痛。加速经济战略转型,摆脱资源过度依赖,已成为事关邹城兴衰和长远发展的关键。而生态文明建设则成为邹城转型发展的重要支点。

  “经济转型是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只有统筹城乡资源,走分类发展、集约发展的道路,让不同区域的不同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加速推动城乡一体发展,才能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核裂变"。”张胜明说。

  邹城市在2012年开始实施“一核四区”发展战略—以城市建成区为核心,以邹西大工业板块、孟子湖新区、邹东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区、峄山旅游度假区为四区,并把16个镇街按产业规划和区域功能定位,分成工业(园区)主导型、服务业(城建)主导型、生态农业(新农村)主导型三种类型,打造邹城转型发展的整体架构。

  我国5月份颁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

  张胜明表示,邹城市抓住这一契机,全面推动生态美丽邹城建设,邹城市深入实施荒山绿化、绿色通道、镇村绿化等八大林业重点工程,为城市发展注入“绿色动力”,打开了邹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全新模式。

  在邹城山区,特色林果、优质蔬菜、生态旅游等产业已经成为热潮。每到周末、节假日游客蜂拥而至,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展销会、采摘季、休闲游迅速鼓起了农民的腰包。

  “种的樱桃比以前种花生、红薯效益好多了,我家收入现在能达到10万块钱。而且现在樱桃的销路也不成问题,通过樱桃节宣传,既有邻近地区的人来采摘,又可以卖到外地。”邹城市张庄镇凤凰山樱桃种植户孙现祥说。

  按照《2015年邹城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点》要求,该市坚持环境整洁村、生态文明村、美丽乡村“三村”同建,重点建设香城镇、中心店镇2个济宁市级示范片区,张庄镇、石墙镇、城前镇3个邹城市级示范片区。此外,每镇至少要建设1个镇级示范片区,全市建成220个生态文明村、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

  目前,中心店镇、张庄镇等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已初见成效,生态文明村栽植绿化乔木3.6万余株,绿地面积16万平方米,完成总绿化量的60%以上。村级公路网化工程已全部完成招投标,郭里、张庄、城前、田黄、香城、大束、峄山等镇已开始路面施工。

  “现在一到周末、节假日,来的游客都接待不过来,以前羡慕邹西当工人有工资,现在都羡慕咱们邹东了,青山绿水环境好,呆在家里就挣钱。”邹城市大束镇响泉沟饭店老板蒋庆云说。

  据了解,该市下一步将利用空闲隙地、河渠两侧、荒山荒地,规模实施植树造林活动,建设经济林果、用材林基地,积极发展家庭林场、农家乐、森林庄园等旅游观光项目,各镇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25%以上,村绿化覆盖率提高3个百分点,从而实现镇村绿化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提升。

  作者:朱诸
business.sohu.com false 新华网 https://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06/09/c_127894157.htm report 1586 新华网北京6月9日电(记者朱诸)“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首先是产业结构的转型。只有彻底改变经济结构单一的局面,建立多元化的经济结构支撑,才是加速转型的关键。”邹城市
(责任编辑:Newshoo)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