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中国经济通缩又来敲门?

来源:全景网
  今年5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年内首次增速回落,同比上涨1.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连续39个月负增长;近期日元开启大跌模式,全面跌破30年支撑位,刷新了13年最低纪录;中国经济增长继续放缓,产能过剩……把这些现象联系起来看,通缩风险远未走远。

  2014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关于中国是否通缩的讨论此起彼伏。但各方对通缩的定义以及判断,尚未达成完全的共识。有研究者把通缩分为需求不足型通货紧缩和供给过剩型通货紧缩。

  所谓需求不足型通货紧缩,是指由于总需求不足,使得正常的供给显得相对过剩而出现的通货紧缩。至于总需求不足的原因可能是消费需求不足,也可能是投资需求不足,也可能是国外需求减少。通俗地讲,就是老百姓不愿意多消费,企业家不愿意投资新工厂,然后还有来自国外的进出口需求减少。

  所谓供给过剩型通货紧缩,标准的定义是指,由于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在一定时期产品数量的绝对过剩而引起的通缩。但是中国的情况不一样,中国的供给过剩来自于产能过剩,因为前期不断累积的刺激政策导致各个工业行业产能过剩,既然供给过剩,自然价格就涨不起来,当前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煤价下跌、钢价下跌,电力供给出现过剩而非以前常见的紧张。

  无论是哪类通货紧缩,伴随的其实就是经济增长下行,物价持续下跌。以中国为例,目前CPI同比仍处于低位正增长,PPI则已经连续39个月同比负增长,且近期降幅呈扩大态势。如果以此衡量通缩程度,当前中国的形势并不乐观。

  但与此同时,一季度保持7%左右的经济增速,仍属于较高水平。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提升。我国实现了有就业的增长,充分表明了我国经济增长的良好基本面并未改变。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从世界范围还是从国内看,通缩的风险确实存在,但我国并未出现通缩。就算通缩真的来了,中国有应对通缩的强大武器:

  一是应对武器充足,包括庞大的外汇储备、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较高的利率。随便拿出一两样,都能使经济增速迅速回升。中国的优势让其他国家艳羡,也被世界寄予莫大的期望。

  二是应对平台多。国内,东中西部巨大的差异提供了庞大的需求,经济战略回旋余地大;国外,以“一带一路”为总抓手,大力推行互联互通,契合了许多国家的现实急需,能够实现中国资本和产能双输出。

  当前,中国经济确实有一些问题值得担忧,不过这些都是经济转型必须经历的插曲,是迈向新增长模式的开始,因此市场需要冷静。

  作者:许岩 (来源:证券时报)
business.sohu.com false 全景网 https://www.p5w.net/news/gncj/201506/t20150610_1084308.htm report 1228 今年5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年内首次增速回落,同比上涨1.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连续39个月负增长;近期日元开启大跌模式,全面跌破30
(责任编辑:UF047) 原标题:中国经济通缩又来敲门?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