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部启动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透露,近年来野生近缘植物资源因其赖以生存繁衍的栖息地环境变化而急剧减少,地方品种大量消失,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
作为世界上农作物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地方农作物品种却在近年来大量消失。
7月13日,农业部启动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透露,近年来野生近缘植物资源因其赖以生存繁衍的栖息地环境变化而急剧减少,地方品种大量消失,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中国农科院了解到,我国将首先开展湖北、湖南、重庆、广西等4地235个农业县市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并对其中22个农作物种质资源丰富的农业县市进行系统调查和抢救性收集,并在未来5年时间对全国2200个农业县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全面普查。
地方农作物品种大量消失
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以及气候环境变化,是地方农作物品种大量消失的主要因素。
宋末元初,黄道婆逃难至崖州(今海南岛),向黎族人学习了棉花纺织技艺,后传遍江浙。而现在的海南,却连棉花种植都已经罕见。今年76岁,曾任海南省农业推广站高级农艺师的姚宜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1960年代由于作物种植区域调整,我国棉花区集中长江、黄河流域后,海南侧重于其他经济作物,海岛棉呈失管状态,1970年代以来在海南岛基本灭迹”。
不仅是棉花。据《海南日报》报道,海南曾种植过44个陆稻地方品种,1956年,种植面积达到56万亩,而如今只有中部市县零星种植,品种也仅余两三种,而在70年代一度达到28万亩种植面积的芝麻,现在亦已不再成产业,四大“南药”,现在仅余其二。
地方特色品种的大量消失,不仅发生在物种丰富的海南。
在江苏海门市,沙乌头猪曾是其独有的优质畜禽品种,可也在近年来遭遇养殖数量持续减少,目前全市养殖保有量仅100多头,面临绝种威胁。在江西省东乡县,1978年发现的迄今世界上分布最北的9个普通野生稻居群,目前仅剩3个;1981年广西野生稻分布点1342个,目前仅剩325个;原产福建以果肉维生素C含量高著称的“莆田白荔枝”,2009年已从原生境灭绝。
重点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存
地方品种大量消失,给生物多样性带来破坏。但深层次分析,事关种业竞争。
资料显示,美国拥有全球最完善的国家植物种质资源体系,目前保存资源总量达56万份,位居世界第一,其中80%的资源是政府组织从世界各国收集的。美国先锋公司拥有世界最大的玉米种质资源库,覆盖了全球60%的玉米种质资源,培育出了具有竞争优势的系列品种,占有全球玉米20%的市场份额。荷兰瑞克斯旺公司利用抗蚜虫种质资源,选育的抗蚜生菜品种,占据了欧洲70%的生菜市场份额。
数据显示,我国现有48万余份种质资源,但深度评价的仅占2%左右,远远满足不了品种选育对优异新种质和新基因的需求,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
今年2月,农业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印发了《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30年)》,确定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为该《规划》的第一大行动计划,拟用5年左右时间,全面普查、系统收集全国2200个农业县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对种质资源丰富的650个县进行实地调查和抢救性收集,征集和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10万份。
“下一步要强化深度鉴定,加强保护与利用体系及能力建设”,余欣荣指出,“普查与收集行动要重点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确保种质资源的安全保存,实现种质资源可持续共享利用。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