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7月23日下午5点,彭博大宗商品指数报95.73。自2011年9月起,该指数已下跌近40%,最近一个月内更是下挫达7.2%。而就在7月21日,该指数跌破95.5,为2002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
从高盛、摩根士丹利到世界银行,主流投行和国际金融机构均认为这一波大宗商品抛售
潮才刚开始,他们的一致建议是,尽可能远离大宗商品,机构投资者低配为宜。全球商品处于周期性熊市
近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6月原油产量升至三年高位,另外伊朗核协议达成造成更多原油流入市场的预期,令原油供给过剩局面加重,油价承压。7月22日,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公布了截至7月17日的库存数据,显示上周美国原油库存意外增加,美国原油库存增长256.8万桶,预期减少225.8万桶。受此消息影响,美国时间7月22日,WTI原油9月期货价格一日内下挫2.59%,跌破50美元/桶,收报49.19美元。
北京7月23日下午5点,WTI原油9月期货价格微涨报49.41美元/桶,但仍徘徊于50美元/桶下方。
不仅是原油,近来,包括咖啡、小麦、铜、镍等22种大宗商品的价格创十三年新低。
其中,咖啡和糖今年以来的跌幅更是达到27%,德国商业银行分析称,这两种大宗商品的暴跌主要是由其主要的生产国巴西货币疲软引起的,另外多年的产量过剩累积了大量库存。
彭博大宗商品指数显示,在本轮商品跳水潮流中工业用金属领跌。其中,铜以及镍的价格本年度以来分别下挫12%及23%。有分析指出,今年震荡的中国股市引发了投资者对于中国对工业用金属需求方面或将受到打压的忧虑。
周一(7月21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旗下COMEX黄金在亚市早盘,2分钟内跌去60美元,击穿了1100美元的重要心理关口,创5年新低。
周三(7月22日)铜价下跌89.50美元,至每吨5364美元的6年新低,镍价下跌195美元,至每吨11470美元,锌价回落35美元,铝价跌至6年低点。
根据基金数据提供商EPFR Global的数据,2015年第二季度,投资者们从大宗商品基金中撤资额已达到11亿美元左右。
“看起来贵金属是本轮市场负面情绪爆发的主因。”Natixis大宗商品研究主管Nic Brown表示。他补充道,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及美元走强两者叠加作用之下,大宗商品持续下跌已有几月。
高盛商品研究团队认为,全球商品处于周期性熊市中(特别是原油和工业金属),这反映出供大于求的现状。
此外,有分析指出全球股市和债市走势强劲,也加剧了大宗商品市场的压力。
建议低配大宗商品
世界银行7月22日发布的大宗商品季度展望报告中预测称,由于供大于求,2015年主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将继续下跌。
工业用大宗商品将受疲软需求的影响,进一步下行。世行指出,由于中国正在向消费驱动型经济转型,并启动了控制污染的系列政策,预计其金属及煤炭的消费或将发生显著下降。
高盛在7月21日发布的2015下半年宏观展望报告中也预测了大宗商品价格将进一步下跌,建议投资者低配大宗商品。
高盛指出,鉴于供大于求的局面,预测WTI油价将在今年三季度下探至45美元/桶,2016年有望企稳回到60美元左右。另外,伊朗制裁取消将对2016年油价带来下行风险。
摩根士丹利在7月22日发布的报告中指出,未来25个月的原油期货走势暗示油市或将面临比1986年更为严峻的行业颓势,当时OPEC放任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状态,导致整个行业经历45年来最严重的下滑。
不过,该报告预测全球市场可能将在明年下半年再次获得平衡,因低油价抑制了投资并且会刺激需求,原油行业会出现“缓慢且渐近”的复苏。
世行虽将2015年“一篮子”油价上调了4美元至57美元/桶,但其资深经济学家John Baffes表示,由于大量库存及OPEC的增产,中期来看油价还是比较疲软。
高盛还表示该行看跌铜,该行商品分析师Max Layton在7月22日下调了铜价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目标价,他认为到明年年底铜价跌幅最多会达到20%,至4500美元/吨,当前铜价位于5377美元附近。
高盛预期未来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铜价将分别位于5200美元、4800美元和4800美元。2017年和2018年的目标价在4500美元。
黄金方面,高盛表示仍然看空,按照高盛的预计,金价年内或将跌至1000美元以下。此外,彭博社评选出的全球最准确贵金属预测者Barnabas Gan认为,黄金价格将进一步走低,预计12月跌至1050美元/盎司。这意味着,金价可能还将下跌5.2%。
其他商品方面,世行预测亚洲、欧洲及美国的燃气价格将在今年下半年发生大跌,美国的跌幅或将达到36%。另外,由于能源竞争加剧,煤炭价格将会下跌17%。
世行还预测,与2014年相比,今年的铁矿石价格将下跌40%至55美元/吨;工业金属价格总体将下跌17%。而农产品(000061,咨询)价格较2014年将下跌11%。
本周,花旗的分析团队判断今年下半年的大宗市场为“中性至看跌”。
(21世纪经济报道)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