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叶碧华 佛山报道
7月29日,东鹏控股(3386.HK)对外发布“中国建陶工业2025”战略,拟斥资1.5亿元对现有的清远生产基地进行智能升级改造,拟通过打造智能工厂、创建研发中心以及中央数据库、制定标准等来实现建陶业的智能制造转型。
“通过制造+互联网
以及两化深度融合,可以提升公司运营效率,带来包括研发、制造、营销等多方面效率的提升,同时使得劳动力成本以及能耗有所降低,最终是提升了公司的竞争力。”东鹏控股董事长何新明当天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根据佛山市政府6月份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佛山行动方案》,佛山将分为2017年、2020年、2025年三个阶段来全面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佛山制造”向“佛山智造”,“佛山速度”向“佛山质量”,以及“佛山产品”向“佛山品牌”的三大转变。其中,东鹏的智能改造项目既是该《行动方案》的重点落地举措之一,同时也是陶瓷行业“中国制造2025战略”全国首个落地项目。
国家仿真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林加认为,中国制造2025的成败在于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东鹏项目在信息化建设与工业化融合的技术路线上进行积极探索,对建陶工业执行2025战略具有标志性意义”。
3年完成五项改造
根据公告,第一阶段东鹏控股将重点推进五大项目,分别是:创建行业第一个国际研发中心、建设行业第一个绿色工厂、打造行业第一个智能工厂、创建首个行业中央数据库以及制定行业首个建陶行业两化融合标准。
“该战略的实施,将在工厂自动化的基础上,实现工厂所有设备的互联互通,建成国内陶瓷行业的智能工厂。与此同时,通过大型中央数据库的建设,生产、营销,客户及物流等信息将全面打通,大大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加快集团的市场反应速度,提升集团的营运效益。”东鹏控股预计,智能工厂落成后,能有效降低集团生产基地的综合能耗。
据了解,目前东鹏控股已在佛山、清远、湖南、江西等地建立生产基地,产品覆盖瓷砖、卫浴等。何新明透露,在智能化升级方面,东鹏将率先对清远工厂两条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在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上,对工厂的所有设备实现互联互通,建立起国内首家建陶智能工厂。
此外,东鹏还计划建立第一个陶瓷行业中央数据库,在管理、销售、售后也能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我们将联合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制定我国首个建陶行业两化融合标准,推动中国陶瓷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最终实现由陶瓷制造大国成为陶瓷制造强国的转变。”
何新明预计,第一阶段计划可在三年内完成,其中研发中心最快将于今年内正式启动。
经历了前几年由投资拉动的快速增长期后,去年建陶业产能过剩矛盾更加凸显。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公布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建筑卫生陶瓷实际产量只有102亿平方米。因此,分析认为,若参照目前140亿平方米产能计算,接近有40亿平方米是过剩的,这意味着有上千条生产线处于全年停产状态。
事实上,去年在全国多地已经出现了多起陶瓷厂倒闭、陶瓷老板卷款跑路、员工上街讨薪事件。对此,何新明坦承行业目前正经历深度调整,“过去靠资源优势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现在不是没有市场而是增长方式发生变化了,所以企业必须调整自己去适应这种新常态。”
对接中国制造2025
今年6月18日,佛山市政府印发《中国制造2025佛山行动方案》,提出要实施“创新体系建设、智能制造发展、工业强基提质、质量品牌提升、绿色改造升级”五个专项行动,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汽车制造业、新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生产性服务业”六大领域。
其中,针对智能制造装备,《行动方案》特别提到要“以推动装备与人工智能的集成融合为重点,由单机智能化以及单机设备的互联向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延伸发展”;并“开发家电智能化生产线技术和设备,提升陶瓷机械、木工机械、塑料机械等专用装备的智能化、集成化水平。”
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广东陶瓷砖年产量达25038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98%,继续位列全国之首,而其中佛山是建陶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不过,随着行业日趋成熟,建陶业亦面临着多重压力,除了产能严重过剩导致行业内部竞争白热化以外,日益严格的环境保护要求以及企业营销模式转变带来的销售压力等,都困扰着每一个建陶业主,佛山也不例外。
何新明认为,尽管中国的建陶业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达到相当水平,整个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和产品设计创新都不差,但还是处于“欠发达”水平。
“因为我们在发展过程中,生产线上每个点都很先进,但它们是不关联的,比如原料加工,我们大多是国产的,压机多数是意大利萨克米的,窑炉则是国产钟鹏的,油墨打印机又是美国的,SAP是德国的,每个设备都很先进、很智能,但是不关联,这就是我们实现智能制造的一个最大难点。”何新明认为,整线的互联互通是启动建陶2025智造首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叶碧华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