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在银监会举办的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下称“农发行”)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该行人均经营利润96万元,资产利润率1.78%,成本收入比23.3%。
作为支农主力军,农发行的资产质量也一直受到关注。不过,根据农发行发布的数据,2014年其资产质量明显改善,不良贷款率0.57%,远低于同业平均水平,拨备覆盖率483%,是监管标准的3倍多。
“总的来说,农发行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政策性,是国家层面扶持"三农"的金融安排,业务运营坚持执行政府意志、服务"三农"需求和遵循银行规律"三位一体",实行政策性目标、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确保风险可控、财务可持续。”农发行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孙兰生在发布会上称。
上半年累放贷款7407亿
农发行数据显示,上半年该行累放贷款7407亿元,同比多放509亿元,增长7.4%。6月末贷款余额3.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554亿元,比年初增长9.02%。
孙兰生介绍,贷款主要投向粮棉油收储和支持城乡发展一体化。粮棉油收储方面,跨年收购累放贷款3695亿元,支持收储粮油3455亿斤。配合棉花目标价改革,在新疆投放2014棉花年度收购贷款424亿元。同时,比往年提前40天启动夏收准备工作,安排了1580亿元专项信贷规模,全力支持启动预案区托市收购。截至6月末,农发行已经发放夏收贷款492亿元,支持收购粮油458亿斤。
支持城乡发展一体化方面,截至今年6月末,农发行审批水利专项过桥贷款340亿元,投放111亿元。还延长水利中长期贷款,与专项过桥贷款组合使用,上半年农发行累计发放各项水利贷款685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的水利贷款投放量。此外,还推进涉农棚户区改造、支持农村公路建设等。
对于今年下半年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农发行明确了四大重点业务领域: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服务农业现代化、服务城乡发展一体化、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坚持市场化筹资
农发行历经几次调整,也在积极探索政策性银行融资新模式。农发行资金计划部总经理刘定华表示,在2004年左右,央行再贷款占农发展资金来源的90%,而目前其资金结构中,政策性金融债占比71%左右,存款占比20%左右,此外一部分则是资本金和央行再贷款,其自筹资金率高达90%。
“利率市场化以后,农发行确实是受到冲击最大的一家银行。”刘定华称,金融脱媒和承担任务增加也带来挑战。
刘定华表示,农发行在筹资上面临三个问题:一是量的问题,资金需求显著增加。到目前,农发行年发债量已经到了8000亿,每年增幅在40%左右。
二是价格问题,利率市场化后发债成本增加,而在央行降息之后,利息收入收到影响。例如,在央行三次降息之后,农发行贷款利息收入减少190亿元。同时发债成本上升,在去年市场流动性紧张的时候发债成本将近上升了200个BP。据农发行介绍,服务“三农”为体现优惠性,90%以上贷款实行基准利率或下浮利率。这促使存贷差明显缩小。
三是承担支农、扶贫搬迁、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等任务,中长期贷款需求增加,这对农发行自筹资金的期限提出了新的要求。中长期贷款一般5年甚至10年,水利贷款甚至要到20年以上,就需要发一部分长债。而发长债,10年期的长债按照目前债市的水平,比5年以内的债券利差要高80个BP,对农发行成本是一大考验。
“刚性的信贷需求,需要我们在市场上筹集大量资金,而我们要管控好成本,实现在财务上的可持续性。这对我们来讲确实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刘定华称,面对这种情况,农发行坚持市场化筹资是不会改变的。
同时,利用好两个市场,即主要依托于国内市场,也在国际市场发行一部分债券。据介绍,农发行此前在国际市场上发起了4起人民币点心债。今年也计划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去年境内境外的人民币利率债的利差200个BP左右,这样可以相对稀释一部分我们发债的成本。”刘定华表示。
此外也争取央行和财政的支持,管理好自身的存款资源。这几年农发行也重视存款资源的管理以及公众存款的推销工作,每年新增的存款量都在1000亿元左右。
作者:李静瑕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