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京津冀一体化的薄弱环节,河北的地位很尴尬。多年来,因为跟两个直辖市的政治地位不对等,各自行政区划的独立,再加上始终不能找到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一体化无法突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
从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看,河北垫底。河北省经济总量在京津冀地区占比也在逐步下降,2000年为55.3%,2013年的这一比重占45.5%,2014年降为44.3%。
河北该如何发展?8月1日,在2015 (夏季)崇礼中国城市发展论坛上,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规划院院长沈迟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表示,河北要注重公共服务,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抓好投资环境,开放市场面向全世界。把握市场规律,政府既不能缺位又不能越位。
做好服务发挥市场作用
回顾区域发展历史,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概念早年已有提出。本次作为国家战略被重新启动。相对于过去,因为行政区划的独立所导致的行政规划无法一体化兼顾三方利益,以及非常态的区域联动机制,这次发生了根本变化。
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就是其一。2014年9月4日,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在京召开,这是官方首度正式披露京津冀小组开会的消息。今年7月24日,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推动会议在北京召开。
有评论称,这是中央层面继西部开发领导小组、振兴东北领导小组之后成立的第三个以特定区域发展为指向的“小组”,标志着京津冀小组在机构序列上已获得同西部开发、东北振兴同等的地位。
沈迟说,如果说珠三角的发展是广东统一规划,那么长三角则是沪苏浙三省市的互补结合、错位发展。“上海虽然是直辖市,但是江苏、浙江两省的民营经济发展很好,就能够跟人家对话。”
其实,长三角、珠三角的区域协作,既得益于先天优势,对外开放较早,更重要的是行政力量干预较少,由市场驱动政府引导发展。沈迟说:“如果本身经济实力不足,老是讲任务就是保证北京,为北京做出很大牺牲,所以要求补偿。如果都是站在这个思维理念上,河北是发展不好的。”
那么河北该如何发展呢?沈迟认为,河北要搞好公共服务,比如交通国内做得比较好的长三角、珠三角,公共服务到位,交通便捷,相互之间区域差别不大。如果将河北的公共服务真正提高上去——比如高铁高速公路等公共设施建设、科教文卫体等公共事业,哪怕北京户口放开了,也不会导致人流蜂拥而入。
除此以外,还要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抓好投资环境,“市场是开放的,应该面向全世界,只有外地人来投资能够获得跟当地人同等的机会,才能助推经济发展。”沈迟认为,北京、天津是大城市,河北是一个省,由好多城市组成,各个城市发展不平衡,战略定位差异很大,各有各的重点。一体化,更多的是城市间的协作。政府要把握市场规律,既不能缺位又不能越位。
依靠更改行政区划不是根本办法
为了打破制约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行政区划瓶颈,不论是取消京津直辖市地位,三省市合并设立直隶省,还是考虑将河北一分为三,建立“石家庄直辖市”的言论都被官方证伪。沈迟认为,依靠行政区划更改来解决问题,不是根本办法。河北中南部地区其实参与不了京津冀一体化,就不要硬攀,需要做好自己的发展。
当然,河北经济发展中格外引人注目的产能过剩问题,并非朝夕形成。
沈迟说,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华北就是缺水地区,但是河北比全国更快发展的就是大耗水源的钢铁、水泥行业,如今已经30年过去。这段时间也正好是中国快速城市化的时期,这类行业有市场需要,全国都在这样做。对河北来说,也容易形成路径依赖,导致破坏生态环境,“政府扶持,该控制的没控制。”
进入经济新常态以来,全国经济增幅普遍放缓。2014年,河北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加大,超额完成淘汰任务。而受此影响,当年经济增速同比增长6.5%,未达8%的目标,且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
河北省省长张庆伟今年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未改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根据这一报告,2015年河北经济增速目标为7%,比2014年的8%目标有所下调,不过仍高于2014年的实际增速6.5%。
沈迟说,在一体化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河北省政府要更好地从政策上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做好公共服务,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不要忙着争这个城市是副中心,(还是)那个城市是副中心。”
针对环京津冀形成的贫困带问题,他说,解决贫困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是减少农民,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农业当然要在市场指导下调整结构,让现代农民有更好的收益。但根本的出路还是城市化。
作者:邵海鹏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