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报道 > 要闻快报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打车平台如此频繁的约谈说明了什么?打车平台究竟合不合法?

来源:中国经济网
  8月1日,北京市交通、公安等部门对神州打车平台进行了约谈,这是继7月23日和6月2日之后,政府有关部门对打车平台的第三次约谈。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7月23日第二次约谈时,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共查处非法运营私家车、租赁车2147辆,涉及滴滴专车1211辆、Uber170辆。与此同时,上海也在全市范围内展开了大规模的网络专车非法客运专项整治行动,仅7月17日一天,就查获了涉嫌非法客运车辆15辆。

  如此频繁的约谈说明了什么?打车平台究竟合不合法?其通过何种模式盈利?接下来,打车平台又将何去何从?本期《经济》将为您一一解答。

  中金公司预计,中国潜在的专车市场规模达4205亿元

  “之前特别害怕乘客投诉,现在我们都巴不得被投诉,因为公司都知道我们生意难做,也不会有什么处罚。”广州一位陈姓出租车司机告诉《经济》记者,自从打车平台推出后,他们的服务心态有了很大的变化,收入也开始明显缩水,“上个月我只赚了个份子钱”。

  相比之下,有私家车的赵师傅就多了一个选择,他告诉记者,下个月他打算辞掉出租车的工作,转行开快车。“不用交份子钱,接单还有补贴,比出租车划算多了。”

  8月3日,《华尔街日报》网络版也撰文称,随着收入的不断缩水,纽约的一些出租车司机开始转行开起了专车。在收入相当的情况下,工作时间可以缩短,工作安排也能更加灵活。

  据滴滴快的统计,滴滴打车在全国范围内有40% 的呼叫得不到满足,出租车运力不足,市场很大。中金公司此前也曾预计,中国潜在的专车市场规模达4205亿元。易观智库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5月,滴滴专车(含一号专车)、Uber和神州专车分别以86%、17%和8%的覆盖率占据中国专车市场的前三名。可以说,打车平台的兴起,让传统出租车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打车平台合不合法?

  今年年初,沈阳、长春、济南、南京、成都、南昌等地接连爆发出租车罢工事件,以示对打车平台的反抗。5月中旬,《经济》记者出差威海时,当地的出租车司机也曾友好地提醒记者,“明天要罢工,出行时要做好心理准备”。

  与“证件”齐全的出租车相比,处于灰色地界的专车一直饱受争议,其中是否合法成为各种质疑的焦点。

  1月8日,交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专车服务对满足运输市场高品质、多样化、差异性需求具有积极作用。这一表态也被解读为间接承认专车的合法性。

  但是,继7月23日,滴滴快的、Uber等打车平台的负责人被北京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交通执法总队等8部门进行过约谈后,8月1日,北京市交通、公安等部门对神州打车平台进行了约谈。

  一边是对打车平台合法地位的肯定,一边是不断约谈施压查处,政府对打车平台的暧昧态度令用户们捉摸不透。

  其实如果深究不难发现,大家对交通部负责人的讲话不免有些断章取义。该负责人在肯定打车平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强调,各类专车软件公司应当遵循运输市场规则,承担应尽责任,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经营。而这也正是6月2日相关部门约谈滴滴快的时所指出的问题:打车平台使用私家车和租赁车配备驾驶员,从事客运服务违反了现行法律法规。针对这一问题,滴滴快的相关负责人也同样断章取义地回答《经济》记者,“顺风车是拼车,拼车是合法的”。

  对于约谈,该负责人表示,这只是企业和政府间的一种沟通方式,“任何政策都是智慧创新,在得到社会认可、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政府就会介入进行合法管理。本质上是观念问题”。至于后期滴滴快的将如何整改,上述负责人并未给予正面回答。

  “约谈并不是约束,而恰恰说明了政府在进步”

  在创业服务机构创投家创始人胡晓维看来,约谈释放出来的是积极信号。“国外爆发了多起针对Uber的抗议。在经济转型和新常态的背景下,政府面临着新的内在管理诉求,国家不希望出现像国外一样的大型抗议活动。一方面打车平台损害了出租车群体的利益,另一方面新常态下也要鼓励创新和开拓,所以政府采取了约谈模式。”胡晓维认为,约谈并不是约束,而恰恰说明了政府在进步,关注到了创新和原有体制、既得利益者间的矛盾。“政府不是市场参与者,可能一时拿不出解决方案。约谈在某种意义上是向被约谈企业发出信号,让其提出方案策略,如果该方案既能解决既有矛盾,又能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政府一定会愿意接受的。

  目前来看,国家政府层面对打车平台是鼓励的,而具体执行的地方政府、管理部门又两头为难,因为其与既有的法律法规相冲突,所以打车平台企业应该积极去探讨、摸索,与政府共同制定管理办法,让消费者获得更好的体验,市场发展更加良性。”

  此外,北京交通委还认为,滴滴快的、Uber等打车平台存在逃漏税、违规发送商业性短信息(垃圾短信)和发布广告等违法行为。的确,就逃漏税来讲,目前打车平台无法即时为乘客提供发票,滴滴快的和Uber都需申请之后才会予以寄送,人民优步更是因被视为非盈利性的互助型拼车服务,而无法提供商用发票。

  “绕路怎么办?出了事故谁来赔偿?私家车车主的收入要不要纳税?”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综合交通研究中心主任毛保华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他表示,从乘客的人身安全到赔付风险和订单违约,快车和顺风车都存在着一系列不确定因素。

  为此,北京交通广播官方微博7月23日称,北京目前对非法运营的专车主要处罚依据为《国务院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北京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和 《道路运输管理条例》,除对违法车辆进行暂扣外,涉事司机将根据情节被处以3000元到两万元不等的罚款。一旦发生群体聚集、暴力抗法等行为,将立即通知专车运营平台负责人到场,情节严重的将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但也有人认为打车平台并“不差钱”。此前,“专车第一案”中陈超因兼职专车运营,车辆被济南市城市公共客运管理中心查处而缴纳了两万元的罚款,但之后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滴滴承诺,如果陈超每月接单超过100单,滴滴公司愿意每月返还5000元的奖励给他。相当于变相承担部分罚款。管中窥豹,打车平台对相关处罚的态度也可见一斑。

  用户对打车平台却一致好评

  与出租车行业和相关部门的态度不同,广大用户对打车平台却一致好评。

  “不用出门,网上预约一下就可以打到车。预约成功后,司机还会给你打电话确认时间和地址,服务很到位。快车和顺风车的起步价也比出租车便宜,重要的是还有很多优惠券可以抵用。”记者的一位“专车迷”朋友在谈及打车平台的便利之处时如是说。

  “因为都是私家车,车里环境比较好,干净,没有异味,并且网上支付的方式也很方便。”北京市民李女士对《经济》记者说。

  “今天打车费为9.5元,微信给我返还了10元,不仅没花钱,还赚了0.5元。”在协和医院工作的王薇高兴地告诉记者。受惠于滴滴快的、Uber等打车软件,越来越多的人与王薇一样,打车可以不花钱,抑或少花钱。“如果有些城市出租车起步价低于10元,打车甚至还可以"赚钱"。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滴滴快的用户已超过1.5亿人。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民众使用打车软件等移动出行应用的打车成功率约为85.8%,同比2013增长9%。85.5%的乘客表示,在节约打车费、减少等候时间的前提下愿意通过打车软件进行拼车。即便如此,在和君资本合伙人何国清看来,打车平台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出租车公司,“只可能是慢慢渗透,最后二者达到整合”。“打车的需求量很大,可以使用软件,但是在赶时间的情况下,人们还是需要熟悉的司机驾驶。”

  是否安全,是许多打车平台乘客担心的主要问题

  是否安全,是许多打车平台乘客担心的主要问题。对此,上述滴滴快的负责人表示,“与黑车不同,我们是有监管的,所有顺风车报名者都是有车一族的白领,群体素质高,成为车主时需要实名证件核实。我们有透明的监测系统,行驶轨迹都可以查得到。司机和乘客还各有50万的保险。”

  北京一位专车司机证实了该负责人的说法,他告诉《经济》记者,专车司机应聘前都会经过严格的审核,入职前还会接受标准化的服务培训。此外,打车软件页面和车内都有司机的身份证号码、电话和姓名,如有任何出入,乘客可以随时举报。一旦有事故发生,滴滴快的APP也可以帮助公司定位和追踪车辆。“司机和乘客的信息和联系方式在平台上都可以看得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保障了我们司机的安全。这些都是一般出租车做不到的。”

  与此同时,面对打车平台如此巨大的补贴力度,不少出租车司机也动起了歪脑筋。《经济》记者7月底在广州出差时曾通过滴滴APP平台预约过3次出租车,但都是只有司机抢单没有车来接人,更为奇怪的是,几分钟后APP上竟然显示该段行程已经完成。当记者拨打平台上的号码询问时,接单司机的电话居然迟迟不通。经其他出租车司机“点拨”,记者才了解到其罪魁祸首是“抢单器”。出租车安装抢单器后,不仅可以帮助司机快速抢到订单,还可以在不发车的情况下完成订单,以骗取滴滴快的补贴。随后,《经济》记者将该情况向滴滴快的进行了反映,其表示将尽快处理。看来要真正达到用户100%的体验满意度,各打车平台还需继续努力。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杂志)
business.sohu.com false 中国经济网 https://www.ce.cn/cysc/jtys/csjt/201508/06/t20150806_6147749.shtml report 4031 8月1日,北京市交通、公安等部门对神州打车平台进行了约谈,这是继7月23日和6月2日之后,政府有关部门对打车平台的第三次约谈。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7月23日第二
(责任编辑:Newshoo)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