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财经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第三方理财产品转向调查:量化投资产品受宠?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陈植 上海报道

  “现在打新产品无法发行,定增类产品做得很谨慎,本来打算重点引入量化对冲产品,但随着沪深交易所对一些量化对冲产品限制交易,我们又开始担心自己代销、投资的这类私募产品会踩雷。”一家第三方理财机构产品部人士感慨道。

  随着股市深度调整,不少第三方理财机构发现,自己目前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一方面代销的股票多头型私募产品净值大幅下跌,面临投资者的问责压力;另一方面要在接下来的慢牛行情里找到理想的私募产品代销,也非易事。

  “我们打算降低股票多头型私募产品的代销、投资比重,转而加大量化对冲产品。”上述第三方理财机构产品部人士称,这也是多数三方机构的共同选择。

  然而,这种产品转型走起来并不容易。

  一度被视为“低风险+稳健收益”的量化对冲产品,同样面临未知的政策风险——尤其是此前沪深交易所一次性对24个涉嫌量化对冲投资的账户限制交易,不少第三方理财机构在引入这类产品时变得谨慎,生怕自己会“踩雷”。

  “总体而言,我们现在是一保一收一引,即保住现有打新产品不亏损,避免提前清盘风险;收紧定增与股票多头产品风控门槛,避免净值再出现大幅下滑;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引入量化投资产品。”他直言。

  打新产品提前清盘风波

  上述产品部人士称,不久前他曾遭遇打新产品提前清盘的风波。

  今年以来,他所在的第三方理财机构累计发行六款打新产品,目前有三款产品处于净值亏损阶段。

  主要因为三款产品均生不逢时,刚面世不久就遭遇证监会叫停新股发行,自然没有申购新股的收益。但由于打新产品通常向银行申请杠杆融资,每月就得支付不菲的融资费用;而且打新产品还需要5%股票持仓满足申购新股条件,目前这部分股票价格出现大幅下跌,也会拖累产品净值亏损。

  然而,这些解释未必能说服投资者。

  “他们认为打新产品就是无风险收益,不愿接受产品净值亏损的事实。”他直言,不少投资者便提出三款产品必须提前清盘。

  但这对投资者未必是好事,由于产品提前清盘会导致违约罚息,反而令投资者本金损失更大。

  几经沟通,他所在的第三方理财机构与投资者重新敲定了一份净值扭亏方案,一是加大投资银行间市场固定收益产品的额度,确保每月能获得2.5%收益,用于应对产品杠杆融资利息支出等经营开支;二是调整打新产品的投资范围,即允许50%产品资金投资定增类私募产品。

  “但在选择定增产品方面,我们也是小心翼翼。”他说,以前第三方理财机构主要将定增产品投资顾问的以往业绩、净值波动率等财务因素作为投资决策依据,但现在他们会要求投资顾问必须拿出拟投资的定增项目清单,经自身风控部门审核确信这些投资项目具备不错投资价值,才获准投资。

  记者多方了解到,甚至有些第三方理财机构对定增产品的风险考核更加细致——不但关注产品管理团队以往投资业绩与项目储备状况,还会考察团队每个交易员的抛股调仓时机是否恰当,以此判断团队面对突发性股灾的应变能力。

  量化投资类产品受宠?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股市深度回调,一度在牛市期间备受冷落的量化投资类产品,突然成为众多第三方理财机构的新宠。

  海银财富首席投资策略官惠晓川表示,在该公司新发行的一款证券投资类FOF里,股票多头策略的比重被大幅调低,市场中性、跨期套利、管理期货CTA等对冲套利投资策略占比纷纷上涨。

  “应该说,第三方理财机构也在回归理性,在资产配置方面更强调风险分散,及多策略、多产品的均衡策略。”惠晓川表示。

  在他看来,如今量化对冲投资策略之所以受到第三方理财机构追捧,一个重要原因是这类策略可以不受股市大起大落的影响,获得相对稳健的投资回报。

  “我们考察过一家量化投资机构,令我们惊讶的是,这家30亿-50亿元规模的机构在此前股市跌幅超过30%期间,最大净值回撤率只有3%-4%,净值下浮率仅有1.7%。”他认为,这对惊魂未定、担心本金大幅亏损的投资者而言,无疑是不小的吸引力。

  在多位第三方理财机构人士看来,他们之所以纷纷青睐量化对冲产品,还有另一番考量。随着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类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兑付违约风险日益增加,这些机构希望引入量化投资产品进行替代。

  然而,他们的如意算盘能否落地,仍是未知数。尤其是近期沪深交易所突然对24个具有异常交易行为特征的证券账户采取限制交易措施,令不少第三方理财机构对布局量化投资产品变得格外谨慎。

  “被限制交易的24个账户,主要是量化对冲投资账户。”一家第三方理财机构人士直言,他们最担心的,是自己所投资、代销的第三方理财产品会踩雷,同样被列入限制交易之列。

  也有第三方理财机构对此显得相当淡定,他们普遍的看法是此次被限制交易的账户,主要采用具有欺诈性的、掠夺性算法交易进行量化对冲投资获利。

  所谓掠夺性算法交易,即充分利用个别大型计算机服务器对交易反应速度的相对优势,将大单买卖指令先分割成众多小单指令,并以不间断的小额下单及撤单,欺骗其他交易对手做出错误的下单指令,造成股价短时间异常波动,从而赚取其中的价差套利收益。

  “我们的应对策略,就是专门派风控人员不定期到现场观察量化对冲产品交易团队的交易模式。”这位第三方理财机构人士直言,若他们发现这家机构采取掠夺性算法量化交易模式,就将它剔除出投资组合。

  作者:陈植
business.sohu.com false 21世纪经济报道 https://epaper.21jingji.com/html/2015-08/07/content_135447.htm?div=-1 report 2489 本报记者陈植上海报道“现在打新产品无法发行,定增类产品做得很谨慎,本来打算重点引入量化对冲产品,但随着沪深交易所对一些量化对冲产品限制交易,我们又开始担心自己代
(责任编辑:Newshoo)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