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中国人的钱十年后会涌向哪?

来源:BWCHINESE中文网

  在未来的十年当中,如果世界的政治形势基本平稳,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金融危机,中国的钱将会流向哪呢?

中国人的钱十年后会涌向哪?

  过去的三十多年里,中国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投资和出口增长强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需求动力,那么,在未来的十年当中,如果世界的政治形势基本平

稳,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金融危机,中国的钱将会流向哪呢?

  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家,不仅中国国内经济改革进入深水区,与世界的经济关系也超越了货物贸易阶段,而上升到投资关系,需要进行全方位的对接。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也强调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最终要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构建更加高效的世界市场。

  7月26日,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发布《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指出,“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恰逢世界经济向东方和南方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时机,为国内外提供美好的合作与投资愿景。

  “一带一路”地区覆盖GDP总量约全球1/3,且近五年GDP平均增速为4.7%,人均GDP与中国相近。

  近几年中国已经开始逐渐侧重与“一带一路”主要国家的贸易往来,中国贸易出口结构中,与东南亚、印度和俄罗斯这些“一带一路”中主要国家的贸易占比则从2005年的12%提升至15%。出口数据体现得更为明显,从2005年的10%提升至16%。

  初步估计,未来十年,“一带一路”的出口占比有望提升至1/3左右,成为中国的主要贸易和投资伙伴。中国2014年对外投资规模为千亿美元,过去七年平均增速为30%。

  目前“一带一路”国家占中国对外投资的比重只有13%,若假设未来十年内,该比重将提升至30%。

  并且假设中国将逐步加大走出去战略,提升对外投资增速至40%,此后再随着基数效应逐渐下降至20%,则预计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未来十年总投资规模有望达到1.6万亿美元。

  作为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推手,地方版“一带一路”项目储备库已经在加速筹建。

  广西南宁正在谋划建立“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储备库,项目库共收集重大项目97项,总投资约4094.54亿元。广西玉林也正快马加鞭建立“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储备库,项目库共收集重大项目147项,总投资6160.3亿元。其中,开工类项目35个,预计总投资1139.18亿元。

  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重叠区的四川资阳市也已建立起对接“一带一路”战略重大项目储备库,共有307个重大项目,估算总投资约3700亿元。地处西部内陆的陕西省也正在加快建立“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动态储备库,力争更多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层面,实现大战略项目化。

  而根据此前广东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优先推进项目清单,68个项目总投资达554亿美元,涵盖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农业、渔业、制造业、服务业等6个领域。

  不仅是在国内,山西、宁夏、厦门等地在扩大开放的最新文件中,均强调了对企业“走出去”的鼓励和支持。贯穿国内国外的大通路建设也已经跃然纸上。

  例如,打通海陆联通枢纽成为广西对接“一带一路”的首要任务,广西正在“打通三大通道、推进五网同建”,使海上东盟与陆上东盟相连,西北与西南相连,中亚与东南亚相连,海上丝路与路上丝路相连。同时,推进与东盟国家共建高速公路网、铁路网、海运网、航空网、通信网这五张网。

  业内专家表示,“一带一路”战略已经在向实际操作层面加速推进。一方面,国内对接热情高涨,预计将开启万亿基建热潮;另一方面,海外项目将带动“走出去”热潮,能够最快解决项目与资金问题的企业已经开始品尝基建订单落地的蛋糕。

  公开资料显示,按照各省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上关于“一带一路”基建投资项目总规模已经达到1.04万亿元。

  据民生证券测算,考虑到基础设施的建设周期一般为2至4年,2015年国内“一带一路”投资金额或在3000亿元至4000亿元左右;而海外项目(合计524亿美元,每年约170亿美元)基建投资中,假设1/3在国内,2015年由“一带一路”拉动的投资规模或在4000亿元左右。

  当前资金来源有中国政策性银行、上海合作组织银联体、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私人资本等众多来源。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李吉平透露,该行已建立涉及60个国家总量超过900个“一带一路”的项目储备库,涉及投资资金超过8900亿美元。

  “而在已签署的近50份协议中,涵盖的领域包括煤气、矿产、电力、电信、基础设施、农业等。已实施的项目数为22个,累计贷款余额超过100亿美元。”

  与此同时,经历了近3年时间制定而成的《中国制造2025》,被视为“用三个10年完成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第一个10年路线图。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在全球制造业总产值中占比还不到3%,如今这一数字已接近25%,稳居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的位置。

  在产量占优势的情况下,中国人突然觉得少了点什么。

  商业见地网此前报道,一部苹果手机在中国制造,中国的人工费用占手机最终销售价格不到5%。中国一年生产2300多万辆汽车,但是,五分之四为国外品牌。

  国内品牌的发展虽然迅速,可是质量远不如外资品牌。卖三辆国产汽车的利润还不如卖一辆国外品牌汽车。2012年,中国钢材产量突破10亿吨,可是,每吨钢的利润,只能买几根冰棍。全国660多家大中型钢铁企业,220多万职工所实现的利润,只有世界三大矿业巨头利润总和的15%,而这三家企业的职工加起来还不到25万人。

  不仅利润薄,而且,这些大宗产品,都是高耗能、高污染产品。

  中国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品的比重超过70%。最污染的7个工业产值占重工业产值37%,可是它们的能耗却占工业能耗的70%以上。2010年至2012年期间,每年GDP增长的最后3个百分点,都占能耗总量的10个百分点以上。

  这种资源“掠夺型”生产模式,利润低、就业强度低、能耗高、污染大,是“中国制造”的“耗散”型增长模式,难以持续发展。

  是重度污染、要素成本上升、国外竞争加剧,迫使中国在2013年以后进入“中高速”增长轨道,迫使中国政府和企业不得不重新思考今后工业的发展模式。

  中国总理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将大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作为未来10年“中国制造”主攻方向。

  2015年3月2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李克强强调,中国还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业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基础,丝毫不能忽视。

  李克强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思想,不是否定中国制造业过去所取得的成就,而是认真对待在“新常态”下,强调制造业在中国经济的基础作用前提下,认真思考新的发展路径,认真谋划如何从一个制造大国向一个制造强国的转变。

  如果检索李克强就任总理以来的历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就会发现这一行动计划有着清晰的脉络—迄今为止召开的100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至少有11次议题与提升“中国制造”直接相关。

  李克强表示,只要在某些领域能完成突破,就能为未来打一个很好的基础,让中国制造“十年磨一剑”,十年上一个新台阶!

  有评论称,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需要一座桥梁。这座桥梁就是“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不仅仅是2015年短期的主题性投资,更有其未来基本面的支撑,具有中长期投资价值。

  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主攻方向均为智能制造,但“中国制造2025”内容更加广泛,包含10大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重点看好航空航天、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中国制造2025》10大重点领域过半在机械军工行业,机械军工行业投资可关注六大重点领域:航空航天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和农业机械装备。

  华泰证券指出,“互联网+”趋势下的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主线,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是未来融合发展的拓展方向,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技术融合出现的领域与政府产业管制放松的领域。预期在中长期内,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进入管制将有进一步放松,市场竞争结构将更为合理。

  中信建投证券指出,智能化转变是必然趋势,在此趋势下的投资机会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智能控制装置,即工业自动控制装置发展趋向于数字化、智能化;二是智能制造机器,即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及智能化成套装备;三是智能终端产品,即能够融入智能化与网络化的智能型产品。

  商业见地网此前也报道认为,《中国制造2025》规划主要是结合中国制造业两化融合、工业互联网、工业4.0等趋势。中国工业4.0或许就是制造业的下一个红利期。

  制造业的提升不会是一个短期工程,将年限定在了十年之后的2025年,提醒地方政府和企业家要对制造业转型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有思想准备。要实现这一罕见的“十年计划”,打一场“持久战”不可避免。

  事实上,消费也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只有将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的增长才算是回归本意。

  而中国当真能以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无疑将是这个潜力的坚实基础。未来十年,钱会涌向消费端。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在2015年1月16日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表示,2015年要国家推进引导性的六大消费工程:一是信息消费;二是绿色消费;三是稳定住房消费;四是提升旅游消费;五是挖掘教育、文化、体育的消费潜力;六是适应中国老龄化需求的相关消费。这六大消费将直接影响食品消费。

  那么今年如若作为消费拉动增长的起点,那么这个转型会有个好的开端吗?

  2014年全国消费水平处于近10年较差水平。2014年全年平均CPI为1.99%,从2006年起全年CPI分别为1.47%、4.77%、5.90%、-0.70%、3.33%、5.42%、2.68%、2.63%,扣除2009年外,2014年为最低。这与中央确定下行压力过强、购买力不强,产品生产过剩有直接关系。

  但2014年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1.2%,比2013年提高3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进一步凸显。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表示,提升消费能力最简单一点,就是涨工资,这是最好的办法。把收入水平提上去,消费能力自然就增加了。

  虽然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但为了刺激消费,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地区却并未明显减少。

  中国人社部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共有19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而2015年仅过去一半时间,已有14个地区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国家城市化进展加快,居民消费水平必然提高。

  联想CEO柳传志表示,实现以消费拉动有两个问题。首先老百姓要有钱。以前中国的税收永远大大超过GDP的发展,而中下层老百姓生活的改善却低于此,这是一,过去政府的浪费极大;第二,某些官员的贪腐;第三,政府从企业要来的社保资金落实不到个人的头上,等等。

  而现在中国政府正在实行长期的减税政策。税务总局日前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营改增试点纳税人共计410万户,其中一般纳税人76万户,小规模纳税人334万户。

  自2012年试点以来,营改增三年累计减税3746亿元,其中去年减税1918亿元,超过95%的试点纳税人因税制转换带来税负不同程度下降。

  中国反腐目前已在深水区潜行,“让巡视利剑高悬、震慑常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岐山此前在中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上这样强调。

  中央纪委称,从十八大到今年的6月份,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在查处腐败案件的同时,已经有效挽回经济损失387亿元。

  同时,社保制度改革也已进一步展开。中国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同时决定,统一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次提高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

  高层“壮士断臂”的改革决心正在逐步落实在具体的政策上,未来将会是很顺畅的消费“起飞”的助跑道。

  此外,中国民间的存款有几十万亿之多,而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是和60后、70后已有很大不同,所以加大消费的生活方式会流行起来。

  柳传志表示,消费拉动的第二点就是钱花到哪里去?过去重头是买房、房车,现在这两点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但也不尽然。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趋势必然推进,只不过房地产的发展方式要调整罢了。

  专家认为,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未来消费将保持平稳增长,呈现信息消费增长强劲、大众消费稳步回升、服务消费需求旺盛等特点,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随着反腐力度加大,以及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整个社会的消费文化开始向追求自我和内心感受转变,消费者不再是炫耀名牌、盲目模仿,大众消费开始回归常态化。在大众消费回归常态化的同时,多样化、个性化消费特征也开始凸显。

  那么,钱将花到衣、食和用的方向。首先是食品行业,老百姓需要高品质安全的食物。这个行业的生态链涉及到方方面面,发展的空间极其巨大。

  财富品质研究院调研显示,中国消费者2014年在本土消费额明显下降,为250亿美元,同比下降11%,中国奢侈品市场占全球奢侈品市场比重由2013年的13%下降到2014年的11%。

  奢侈品消费下降的同时,大众化餐饮业不断升温。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餐饮收入增长9.7%,其中,限额以下企业增长13.2%,高出限上企业11个百分点。

  “现在餐饮市场趋于规范,大众消费俨然是主力。此外,餐饮行业未来发展将趋于年轻人的市场。”成都老房子餐饮集团总裁王眉潮表示。

  根据中国烹饪协会发布2014年餐饮消费调查报告,2014年全国餐饮收入非公务消费超过了九成,大众化餐饮成消费主流,而风味特色则成为消费者选择餐厅的首选。

  第二是用。医疗行业可以看为用,教育行业可以看为用,环保行业可以看为用,旅游行业、文化、体育,都可归为现代服务,都是用的范围。这些都是大有潜力、大有空间的行业。

  要发展这些行业,不能闭门造车,最好能和国外的先进生活方式结合,和国外的企业结合,通过互相进行财务投资进而发展到战略互补型投资,是发展这些行业的很好的途经。

  今年上半年,中国旅游业逆势上扬,呈现旅游消费和投资两旺的良好态势。从投资看,今年上半年,全国实际完成旅游投资3018亿元,同比增长28%,比第三产业投资增速高16个百分点,比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速度高17个百分点。

  从消费看,今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消费1.65万亿元,增长14.5%,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4.1个百分点。

  在投资增长乏力、新的消费热点不多、稳增长难度加大的情况下,旅游消费总额创历史新高,旅游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旅游业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扩大内需新增长点的优势进一步显现。

  此外,乡村旅游将成为国家旅游局与国务院扶贫办实施旅游扶贫的主战场。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不含2015年),全国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10%以上贫困人口脱贫,旅游脱贫人数达1000万人以上。仅在2014年,全国共有乡村旅游经营户超过200万家,乡村旅游特色村10万个,接待游客12亿人次,约占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达3200亿元,同比增长15%,带动超过3300万农民受益。

  中国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表示:“到2020年,在全国形成15万个乡村旅游特色村,300万家乡村旅游经营户,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20亿人次,收入将超过1万亿元,受益农民5000万人,每年带动200万贫困农民通过乡村旅游脱贫致富。”

  此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他曾指出,旅游业是国民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发挥旅游在扩内需、稳增长、增就业、减贫困、惠民生中的独特作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提升旅游休闲消费的工作任务。这意味着,旅游业正式进入总理视野,并将成为引爆投资消费的核心产业。

  近年来,国家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旅游消费和投资的文件和法规,对推动旅游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一切都在表明着一个趋势,随着中国消费者需求的稳定提高,加上中国政府的有意的扎实引导政策。未来十年,中国的钱将大大流向大众消费端。

business.sohu.com false BWCHINESE中文网 https://www.bwchinese.com/article/1071035.html report 8901 在未来的十年当中,如果世界的政治形势基本平稳,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金融危机,中国的钱将会流向哪呢?过去的三十多年里,中国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投资和出口增长强劲
(责任编辑:UF047)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