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财经 > 全球经济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日本人眼里的中国实力

来源:BWCHINESE中文网

  中日两国是近邻,中日关系一向被中国作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那么,日本人眼里的中国实力究竟什么样?

日本人眼里的中国实力

  中日两国是近邻,中日关系一向被中国作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那么,日本人眼里的中国实力究竟什么样?

  据日经新闻报道,住友商事、三菱重工业和

日立制作所3家日本企业已于近日联手获得了曼谷城市铁路新线路的建设订单。

  这条名为“Redline(红线)”的城市高架铁路总长约40公里,订单金额高达高达324亿泰铢(约合人民币58亿元—观察者网注),是日本企业获得的最大一笔亚洲城市铁路建设订单。

  这是继5月底“泰日签署高铁合作备忘录”风波以来,日本在泰国掀起的又一浪头。消息传出之后,在中国国内引发了热议,甚至一度流行中泰合作铁路计划已被泰方取消的传言。

  尽管中泰双方后来证实,中泰合作铁路计划并未受到影响,今年10月将如期开工。但这场风波还是让人嗅到了中日竞争的火药味。

  中国高铁的成功,让一向以新干线引以为傲的日本早就坐不住了。为了能打赢这场“高铁大战”,日本也算是使出了浑身解数,甚至不惜血本。

  泰国高铁项目就是一个例子。为了获得这份订单,日本不仅多次游说泰国当局,甚至同意向泰方提供低息“软贷款”,预计利率不会超过1.5%,至于如何募集资本和确保盈利,那都是以后的事情。

  一位日本官员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中国政府手里有大量外汇储备,但日本不行,“日本本来财政赤字就已超过GDP,能用的政府开发援助的金额也在减少,而日本企业对于拿不到效益的项目是不会投资的”。

  而且中国在东南亚的铁路投资是配合“一带一路”战略展开的,通过铁路连接东南亚市场,不断整合地区优势资源,虽然在铁路投资上回收较慢,但在贸易方面获益很大。

  相比之下,日本并不能像中国这样利用铁路来加强地区经济联系,到头来可能只是一条条孤立的铁路,无法形成有效的资源整合网络。

  面对中日两国在高铁市场上的激烈竞争,有日本官员甚至表示:日本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和中国竞争或者搅局”。

  7月4日,日本在第七次日本湄公河流域首脑会谈上发表的《日本湄公河合作2015东京新战略》中,承诺从2016年至2018年的三年时间里,向湄公河流域国家提供7500亿日元的基础设施建设援助。

  这对于越南、老挝、柬埔寨以及缅甸等基础设施滞后的国家来说,应该是利好消息,也有利于本地区的互联互通早日实现。

  与此同时,值得关注的两点是新战略中提出要着重帮助湄公河国家的“高质量经济增长”以及“双方注意到对于近期出现的南中国海动向可能使情况复杂化,损害地区的和平稳定的担忧”。

  前者同日本一直对亚投行的治理质量的怀疑是一致的;后者则针对中国填海建人工岛的问题。

  不少人认为,东南亚国家擅长平衡外交,中日战略竞争可以让东南亚从中获利,这种看法是误导性的。

  的确,中国与东盟(亚细安)把今后10年称为钻石10年,目标是贸易额将从2013年的4440亿美元增加到1万亿美元。

  日本则希望保持其在东南亚传统的经济地位,对东南亚来说也希望经济伙伴多元化,中日健康的经济外交竞争本身是一件好事。

  但是,如果中日对东南亚经济外交的主要方面成为地缘战略竞争的话,东南亚国家将面临痛苦的选择。

  近日,日本防卫省公布史上最大规模预算。半个多月前,安倍内阁推动日本国会众议院强行表决通过新安保法,日本自卫队的海外军事活动将获得法律保障。

  不出意外的话,在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安倍将完成对日本战后和平宪法的实质性颠覆,这真是一个讽刺!

  有分析称,安倍离自己的“军事大国梦”越来越近,而离积攒了70年的和平精神越来越远。为扳回国内民众对新安保法案的支持,安倍正在无限放大“中国威胁论”。

  日本《现代周刊》称,安倍晋三近期在记者内部“恳亲会”上承认自己的确“在谋划和中国的战争”,要和美军一道“敲打中国在南海的行为”。

  安倍晋三执政两年多来,在推动日本整军经武方面越走越远,日本的安全防卫政策正在作重大转型和调整,以期谋取二战以来的最重大突破。

  目前,日本更加强调强化所谓“西南地区”的防卫态势,优先发展能够确保应对“岛屿入侵”的海上和空中力量,提高机动作战能力,以便建立和完善所谓“岛屿作战”体制。

  2014年,按照日本外务省提出的所谓“安保政策三支箭”的原则、目标以及作战部队调整的总体计划,日本开始对自卫队的军事部署进行大幅度调整。根据其新《防卫计划大纲》和新《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的规划,军事部署总的调整目标是以强化所谓“西南地区”的防卫态势为牵引,优先发展能够确保海上及空中优势的能力,有效遏止和应对“各种事态”。

  对此,日本问题专家、外交学院教授周永生认为,近几年日本不断在其西南地区增兵,加大海上自卫队等力量的部署。同时还部署大量设施,如具有先进监控性能的雷达设施等,并在上述地区修建新的机场。

  在加大对西南地区军事部署的同时,安倍政权似乎格外看重空中力量的建设。2014年安倍晋三在日本小美玉市的航空自卫队百里基地出席了自卫队成立60周年航空阅兵式。

  而早在2013年7月,安倍晋三还视察过自卫队位于宫古岛的航空基地。在那次视察中,他表示:“在西南地域,应对侵犯领空的措施急剧增加,领空的警戒警备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这个基地的作用,因此变得更加重要,是情报收集、警戒监视和侦察活动的要地。”

  随着日本愈加重视航空自卫队在应对所谓“侵犯领空”方面的作用,其对航空自卫队的调整方向逐渐清晰。

  2014年,日本航空自卫队的调整目标是:提升西南方向防空能力,增强航空警戒管制部队实力,构建战斗机与保障部队融为一体的综合性防空体制,构建能够与陆上自卫队地对空导弹部队一体的要地防空体系以及与海上自卫队宙斯盾驱逐舰一体的多层反导体系等。

  海权问题专家、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胡波认为,日本航空自卫队的作战飞机以F-15为主,虽然F-15的编队数量和规模不占优势,但是航空自卫队长期保持了较高的训练水准,并经常与美国进行各种演习,监视警戒能力比较突出。

  事实上,中国的底气有多足,归根结底还是看国家的军事实力。那么在日本人眼里,中国的海军实力是否足够有威慑力呢?

  日本资深新闻人士尾崎春生表示,在西太平洋地缘政治及其环境不断变换的背景之下,中国密切关注着美国、日本、俄罗斯和印度的活动,并深感自身海洋权益和海洋安全正受到严重威胁。

  《瞭望》杂志于2005年7月11日刊载的杨鸿玺和陈开明的文章《建设海洋强国的盛世强音》中就已经指出:中国的海洋权益和海洋安全也面临严重威胁,渔业资源、石油资源和海底矿产资源正遭到严重侵犯。

  这篇文章举出的例子是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争议:“在黄河北部和黄海南部,中国与相关国家之间都存在海洋划界争议。在东海,中国和日本等面临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争议,日本一直占据着主权属于中国的钓鱼岛。2004年6月以来,中国在东海的中国专属经济区内建立‘春晓油气田’,遭遇日本的无理指责。”

  这篇文章同时还表露出了强烈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源于“中国管辖的海域号称是‘蓝色国土’,海洋是维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由于各种陆地资源逐渐趋向枯竭,中国的多种陆地资源也日渐短缺,充分利用和开发海洋资源,是中国为现代化进程提供可靠保障的重要一环”的认识。

  基于这种认识,200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才会加入“实施海洋开发”的内容,制定了中国未来要成为海洋石油天然气开采强国和海运业强国等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2003年,中国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和国家海洋局制定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计划纲要》,首次明确了“提高海洋实力(由海军力量、海洋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等构成),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的目标。

  坚定不移地加强海军实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机关报《解放军报》于2000年12月12日发表了题为《中国海军驶向海洋新世纪》的文章,该文章对中国海军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

  新中国海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是本世纪最令中国人自豪的巨变之一。特别是本世纪最后15年,中国海军装备现代化已经实现跨越式发展,新一代导弹驱逐舰、新型潜艇和新型作战飞机,相继步入海军战斗序列。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为海军发展新装备提供了支持。舰队驰骋大洋,航行保障能力水涨船高。

  80年代以来,海军相继攻克了大中型舰艇海上远距离通信、环球导航系统设备更新和远洋补给三大难题,从而揭开了舰艇部队远离岸基、走向大洋的历史性一页。中国海军拥有的大型远洋综合补给船同发达国家海军的同类舰船几乎可以比肩。

  尽管人民海军的建设,同发达国家海军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但是中国海军在预警、机动、反潜、防空、电子战、快速反应能力等方面将会有质的飞跃,在现代条件下的综合作战能力将获得新的提高。

  倾注力量维持中国的海上生命线

  “海洋实力”不断增强的中国对于海洋战略环境的变化也显现出了积极应对的姿态。1985年,中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做出决议“把军队的中心战略任务定位为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两年后的1987年,解放军机关报《解放军报》刊登了题为《追求合理的三维战略边疆》的文章,这篇文章提出了“战略边疆论”,主要指:“在一般所说的由领土、领海以及领空范围界限之外,还存在着‘战略边疆’。战略边疆就是指一个国家军事力量实际可控制的与国家利益有关的地理、空间范围界限,可随着综合国力的变化而变化。当一个国家的战略边疆长时期小于地理边疆而又无力使二者取得一致时,地理边疆就有可能退回到战略边疆,失去部分版图。反之,对超出地理边疆之外的战略边疆的长时期有效控制,又可能导致地理边疆的扩张。”

  此后,中国采取了一系列与此理念相一致的行动。“中国通过在南沙群岛和日本的排他性经济海域展开‘海洋调查’、派遣潜艇通过、主张冲之鸟礁并非日本领土而只是一个‘岩礁’等行动,开始实施扩大战略边疆的战略。”(《美国不会坐视“中国大国沙文主义”》,日本《选择》杂志,2005年8月刊)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于1992年制定了《领海及毗连区法》,宣布南沙群岛、西沙群岛、台湾、钓鱼岛、东海大陆架都属于中国领土,同时确认中国海军拥有排除擅自进入中国领海及毗连海域外国舰船的权限。

  2005年9月,中国海军派遣导弹护卫舰和潜艇前往位于东海的“白桦”(中国名“春晓”)油气田巡逻。而中国对此表示,这是基于1992年领海法的正当行为。

  中国为维持海上生命线的安全开始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运载占中国原油进口量八成的中东和非洲石油的油轮在通过马六甲海峡时,一旦出现冲突就有可能遭到美军封锁,并且海盗的威胁也日趋严重,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中国已经开始在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和缅甸等国开始建设军港。

  据了解,在核工业、航天工业、航空工业、船舶工业、坦克和装甲车工业等11个重要国防工业领域,日本已经明显落后于中日,比如核工业,中国拥有24家大型工业企业或工业集团,在青海、酒泉生产基地、兰州试验反应堆、贺兰山核材料浓缩工厂、广元、玉门和包头的综合开发研制单位。及西安、银川、成都和青海湖基地。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已发展了三代核武(原子弹,氢弹,中子弹和电磁脉冲弹及战术核炮弹,核地雷,战区导弹用核弹头等战术核武。有完全自主的大亚湾核电站及在青岛的高温气冷试验堆,中国目前在建和即将建造的核电站接近20个,这是日本想都不敢想的事实,实际上,日本虽也有核技术且存有大量的核材料,但被美控制无法发展核武。

  此外,中国火箭和航天工业共有12家主要企业。中国已有多种长征系列火箭,并成功发射超过200次,成功率超过95%,日本至今还没超过120次,成功率比中国还低,目前中国的在轨卫星数量已经突破百颗,仅次于美国,远远超过日本。据悉,中国在载人航天、军用航天卫星系统、卫星导航系统、电子侦察卫星、大型空间站等多个技术门类上全面领先日本。

  中日进入了海上军备竞赛的时代。双方造大型水面舰的速度是世界之最,远远超过欧洲任何国家。尤其在建造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大型水面舰竞争中,中日双方互为对手的势头非常明显。据悉,在21世纪过去的10年里,日本的海军补充了26艘新式舰艇,韩国14艘,而中国则高达54艘。

  据分析人士称,截止2015年7月,中国海军在建舰船共计23型近70艘,各型舰艇合计约35万吨,数量排世界第一,总吨位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目前,中国海军在建舰艇的总吨位约合计40万吨左右,而目前日本海上自卫队合计总吨位也不过36万吨,也就是说,中国海军的在建舰艇总吨位相当于再建一支日本海军,而一些媒体戏称这种造军舰“下饺子”的盛况是“一年装备一个舰队,下水一个舰队,开工一个舰队”。

  而在航空工业领域,日本则完全不是中国的对手,军事专家称,从1995年至2015年,中国航空工业部门至少进行了歼-10、歼-10B/C、歼-11B、歼-16、歼-11D、歼-15、歼-16电子战型、歼轰-7A/B、FC-31、歼-20、FC-1等12种战斗机和攻击机项目;以及轰-6K和隐身轰炸机等2个轰炸机项目,而日本只有F-2、F-15改和“心神”3个项目,其中一个还仅仅只是个技术验证机。毋庸置疑,在上述领域,“中国的优势巨大到让人不好意思”。在战斗机和一线作战飞机方面,日本相对于中国其实毫无优势可言,西方媒体也普遍认为,日本在军用飞行器领域早已不是中国的对手。在坦克和装甲车辆生产上,中国每年生产的坦克装甲车辆是日本的10倍,这个领域日本没得比。

  港媒称,村山富市1995年发表的村山谈话备受中国政府及民间推崇,但跟村山谈话发表时的友好氛围相比,中日两国关系目前因领土争议及历史问题蒙上阴霾,日本社会亦弥漫“中国威胁论”。

  村山相信,大部分日本人跟他一样深明中日两国必须友好,两国将来虽难免有摩擦,但须以对话及外交解决。

  村山谈话发表至今,日本身处的世界改变了不少。村山说,朝鲜现在拥有核武,中国成为经济强国,也跟日本在钓鱼岛有摩擦,但他强调“中国不是日本的威胁“。

  他说,大部分日本人都跟他一样,深明中日友好的重要,但中国正逐渐成为大国,且扩充军事力量,有些人因而说中国是威胁,一些日本人也可能信以为真。

  村山表示,中日关系非常复杂,但两国都为改善关係作努力,“中国好,日本可以受惠;日本好,中国也可以受惠”,日本人对此深知肚明。他形容“当然当两国出现摩擦时,我们都会情绪化,会说诸如‘我们受不了中国’或‘我们受不了日本’这些话,但这些都是暂时的。”

  访问过程中,村山多次强调中日必须避免战争。虽然他相信中日友好是“很自然的事”,但也说“我们未来难免有冲突,但我们必须避免战争。若两国开战,那对双方而言都是极大不幸。”

  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副教授张云撰文称,日本须要做的是尽快调整自我定位(尽管这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很不容易),减少日本不完全符合实际的优越感,并且摆脱由于对这种脱节的优越感的执著,而带来的对中国战略思考的停滞,中国的崛起并不意味着日本的衰落,自信建立在对未来的构建上,而不应从过去的荣光中寻觅。

  在参加亚投行的问题上,日本没有设想到七国集团国家中竟然大部分最后都决定参加,才出现了日本的被动。这表面上可能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但背后体现的却是,日本的思维似乎仍然停留在过去的第二大经济体和发达国家俱乐部成员的优越感上。

  亚投行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全球经济多极化中必然出现的结果,也是国际经济格局变化的前奏,尽管真正的变化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全感受到。战后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让日本从中获益,但这是建立在美国一国独大基础上的。

  冷战后,特别是过去10年间国际经济体系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继续缅怀过去的荣光虽然没有错,但并不会因此就能够让过去的“现状”永远继续下去。世界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事实上,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中日本曾经提出东亚货币基金,结果因为美国反对而没有成功,现在中国提出了类似的建议,只不过这次美国反对不了而已。况且,日本对于亚投行保持开放态度,还可获得更多战略先机。

  4月14日,李克强会见来访的日本贸促协会代表团时曾表示,亚投行并非一个国家吃掉另一个国家,希望学习亚洲开发银行的经验。正如一位外国政要所说的那样,要建立关系,最好等对方还没有完全强大起来之前。

  相比之下,美国一边对中国的经济外交表示一定怀疑,一边则对亚投行持开放态度。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布林肯4月14日在国务院出席由日美友好基金会主办的对话会上表示,美国“非常支持”对亚洲基础设施进行更多投资,美方对亚投行的成立并不反对。

  他还表示,美国不会以“零和”思维看待中国。6月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中国未来有可能加入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近期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双方就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加入人民币的问题上有积极互动,2016年中美双方可能就投资协定达成协议。

  这些都说明美国在对中国的思维上尽管同样希望现状永远继续,但同时又务实地推进新的体系建立,因为适应变化,尽早键入新体系的建立,也是为将来享受那个时候的“现状”做前期投资。

  张云指出,日本须要做的是尽快调整自我定位(尽管这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很不容易),减少日本不完全符合实际的优越感,并且摆脱由于对这种脱节的优越感的执著,而带来的对中国战略思考的停滞,中国的崛起并不意味着日本的衰落,自信建立在对未来的构建上,而不应从过去的荣光中寻觅。

business.sohu.com false BWCHINESE中文网 https://www.bwchinese.com/article/1071052.html report 8901 中日两国是近邻,中日关系一向被中国作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那么,日本人眼里的中国实力究竟什么样?中日两国是近邻,中日关系一向被中国作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那
(责任编辑:UF047)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