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遭遇马来西亚国浩集团(00053.HK)敌意增持的东亚银行(00023.HK),可能面临对冲基金Elliott Capital Advisor(下称“Elliott”)发起的新挑战。
港交所大股东持股信息显示,8月4日,Elliot于场内以每股均价30.53港元的价格增持东亚银行348.64万股,持股比例增至5.12%,成为继日本三井住友银行、西班牙银行Caixa Bank及国浩集团之后的第四大股东。
“对于持股增至5%以上我们没有什么可评论的,但期待与东亚(银行)的法庭程序有新的进展。”Elliott发言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去年9月,东亚银行宣布计划向三井住友增发约2.23亿股。今年2月,股东Elliott质疑增发将摊薄其他股东利益,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东亚银行公开与三井住友就增发签署的谅解备忘录等文件。高等法院6月初判决Elliott胜诉,东亚银行需向其公开相关资料,但二者仍在协商具体公开哪些资料。
再度面对敌意增持?
2011年入手东亚银行股份的Elliott,与一般采取做多/看空策略的对冲基金不同,最擅长的是在上市公司私有化前插一脚,逼迫收购方抬高价格,以此获利。
去年,新加坡华侨银行打算收购并私有化香港本地永亨银行,就曾遭遇Elliott在私有化前抢闸入局。Elliott在永亨银行发出无条件要约收购公告后的第二天,大手买入871.2万股,持股比例达7.78%。但华侨银行最终拒绝提高价格,并成功获得足够股东接受私有化方案。
此次增持东亚银行,也不免惹来猜测。“东亚银行的持股非常分散,最大的股东持股比例也只有10%多,”中国银盛财富管理首席策略师郭家耀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管理层此前通过引入海外银行作为友好股东,巩固自己的控股权,对于对冲基金希望出售东亚银行的如意算盘有所影响。
东亚银行的公开资料显示,在对三井住友增发前,其持股比例为9.68%,创立东亚银行的李氏家族持股比例合计9%;增发后,三井住友的持股比例提高至17.5%,李氏家族的持股则摊薄至8.24%,其他公众股东的持股比例从80.56%降至73.59%。
“现在还很难推测增持背后的原因,毕竟目前的持股比例不算太高,影响不大。”凯基证券(亚洲)董事及研究部主管邝民彬认为,但不排除Elliott希望借增持扩大在东亚银行的影响力,而且对一般股东来说,对于对冲基金多少有一些戒心。
另一方面,Elliott的增持,也可能对东亚银行日后再做增发安排增加阻力。郭家耀认为,虽然现在还难以预测Elliott能否在法律上挑战东亚银行对三井住友已经完成的股份增发,但即使无法扭转既定事实,也会给管理层传达一个信号——以后类似安排不会那么容易。
过去几年,香港不少本地银行都已出售,东亚银行是为数不多的本地银行资产。郭家耀坦言,虽然从业务来看,东亚银行的表现并不理想,但却是香港具有一定上市地位的银行,相信不少买家都有兴趣。
“李家在东亚银行的持股比较少,出售之后获得的利益并不明显,但对冲基金作为财务投资者,自然希望短期内就能获得收益,卖掉显然比等待业务自然增长的收益更高。”郭家耀表示。
业绩弱 股价不弱
两个敌意股东的存在,也让东亚银行出现基本面走弱,但股价却“低处总有支撑”的局面。
“东亚银行属于比较前卫的机构,很早开拓内地市场,在内地的业务比较多,最近内地业务表现不佳,业务本身并没有太多亮点。”邝民彬认为。
8月初公布中期业绩后,东亚银行也被多家外资投行唱衰。瑞银认为其股本回报率较低,受内地宏观经济放缓的影响,贷款减值提升,上半年盈利能力明显萎缩,将目标价下调至27港元,建议出售;摩根大通认为东亚银行的业绩下半年也难有复苏,将今年和明年的盈利预测分别下调5%和10%,目标价下调至31.4港元,维持中性评级;高盛认为内地业务净息差偏弱以及交易收入下跌,抵消了东亚银行的成本控制优势,建议出售。
但在股价表现上,东亚银行却一直能够在低价时找到支撑。“跌到某一个价位就会看到有承托,”邝民彬表示,这可能与有些股东在低位增持有关,但由于东亚银行的业务本身缺乏亮点,股价的上升动力也不足,维持在一个区间内波动。
从Elliott的持股变化可以一窥究竟,在东亚银行对三井住友做出增发后,Elliott的持股比例反而大幅增加。半年前向法院提起诉讼时,Elliott对东亚银行的持股比例还只有2.51%,而最近一次增持已经令其持股比例超过5%,反映出该对冲基金过去一段时间曾多次小幅增持,但因没有达到披露标准而无须披露。
现在的第三大股东国浩集团,也曾在2009年多次增持东亚银行,希望获得控制权。不过,在今年对三井住友增发后,国浩集团的持股比例降至14.15%。“股价如果下调到20多港元,国浩(集团)可能也有兴趣增持。”郭家耀猜测。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