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报道 > 要闻快报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少林系公司大起底:释永信用方丈身份掌控三大稀缺资源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作者:法制周末
资料图
资料图

  法治周末记者梳理后发现,从中国佛教界第一家公司开始,释永信做的很多事,都是开天辟地头一遭。在释永信的主持下,少林寺形成了一个以宗教、武术、传统文化为核心,包含旅游、商业、地产开发、教育培训等在内的庞杂产业链

  法治周末记者 王阳

  发自河南登封

  对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的举报帖还在发酵。

  媒体从最初关注他的私生活,发展到质疑其所主导的中国嵩山少林寺(以下简称少林寺)的发展路径以及少林寺商业化背后的资产问题。

  2015年8月8日,在登封宗教局公示释正义“不存在”后,少林弟子此前怀疑的释延鲁终于站到了前台,向媒体表示近日将与6名实名举报者,一同向有关部门提交关于释永信的举报材料。

  得知上述消息后,吴青(化名)面对法治周末记者说出了电影《无间道》里面的一句台词:“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吴青是河南郑州人,5年前,曾因一起官司和少林寺对簿公堂。

  2015年8月4日,《法治周末》刊发了有关释永信举报帖的报道《方丈的心事与少林的纷争》。次日一大早,吴青便与法治周末记者取得了联系:“我们公司和少林寺打官司时,律师调取了一些释永信开公司的资料,或许对你们有用。”

  吴青提供的资料有100多张,全部是复印件,但部分加盖了工商部门企业档案查询专用章。

  法治周末记者梳理后发现,从中国佛教界第一家公司开始,释永信做的很多事,都是开天辟地头一遭。在释永信的主持下,少林寺形成了一个以宗教、武术、传统文化为核心,包含旅游、商业、地产开发、教育培训等在内的庞杂产业链。

  此外,释永信还走出国门,在美国、英国等国家建立了60多个文化中心,使少林寺的文化影响在国际范围内达到了顶峰。

  吴青告诉法治周末记者,释永信的风生水起,并不是他个人有多大能耐,而是他利用了少林寺方丈这一特殊身份,掌控了少林寺这块金字招牌下的三大稀缺资源:“一是少林寺常住院,释永信在里面开公司不交房租不交水电费,坐享少林寺的品牌影响力;二是宗教活动场所法人登记证,虽然不是法人却可以投资可以参股,而且没有任何监管;三是少林寺的印章,原本只能内部使用,释永信却用它发公告打官司号令天下。”

  “从法律上讲,上述三件法宝都属于公共财产。可对于释永信来说,似乎都是他的囊中之物,并由此给他和他的小集团带来滚滚财富。”吴青如是说。

  注册多家公司的“少林寺常住院”

  2015年8月5日,星期三,少林寺天气晴朗。上午7时开始,陆陆续续有轿车驶入少林寺停车场。

  夏天的少林景区,7时30分开始售票,8时游客才能进入景区。法治周末记者和吴青进入景区后,便直奔核心景点—少林寺常住院。

  资料显示,少林寺常住院宽160米,长360余米,占地面积约57600平方米,为七进建筑,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方丈室、立雪亭、千佛殿七进院落。

  “少林寺常住院既是住持和尚、执事僧进行拜佛、坐禅、诵经、接待、藏书、开展大型法事活动的地方,也是住持僧及各方执事僧居住、办理内外日常事务的地方。”

  1987年,22岁的释永信成为了少林寺的住持。1998年3月,释永信当选为第9届全国人大代表。有媒体称,“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笼罩在一个武林宝刹身上的恒久光环,开始慢慢被世俗的浮尘所遮蔽”。

  1998年7月14日,被称为中国佛教界第一家公司的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少林实业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金300万元中,寺僧释印松出资75万元占股25%;寺僧释永乾出资75万元占股25%;少林寺出资150万元占股50%。法定代表人为释永信。

  少林实业公司登记的住所地,就在少林寺常住院。

  国务院《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第11条规定:“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的范围内改建或者新建建筑物,设立商业、服务业网点或者举办陈列、展览,拍摄电影电视片等活动,必须征得该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同意后,再到有关部门办理手续。”

  然而,在吴青提供的一整套少林实业公司设立时的登记资料中,法治周末记者未见登封市宗教事务部门出具的任何意见,只有少林寺打印的一份证明:少林实业公司是少林寺投资创办的有限公司,公司办公地点设在少林寺常住院,办公室面积为150平方米(注:房产所有权仍归少林寺,少林实业公司有使用权)。

  释永信当时提供的个人信息,是登封市公安局1996年3月31日签发的第一代身份证,住址为河南省登封市城关镇少林常住院。股东履历表显示,释永信学历为高中,1981年至今登记时的工作单位是少林寺,职务为住持。

  可能是少林寺的第一次试水转型,少林实业公司最初的经营范围十分简单:旅游资源与产品开发、文化、武术交流与传播。

  1999年8月20日,释永信升任少林寺方丈。

  2001年9月,少林实业公司进行了自成立后的第一次变更,将注册资金从300万元增加到了500万元,释印松增资40万元占股23%;释永乾增资40万元占股23%;少林寺增资200万元占股54%。

  同时变更的,还有经营范围,增加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法治周末记者在少林实业公司的章程上看到,增加的经营范围有:国内商业物质供销业;实业经营、实业管理。办公事务;建筑、安装服务;运输与贮藏;饮食业、临时住宿、医疗、卫生、美容服务;农业服务;法律服务;计算机编程及选购服务;提供人员服务;殡仪服务。

  对于如此宽泛的经营范围,少林实业公司在一次股东会决议中作了说明:“完全是为了在更多类别中注册‘少林’和‘少林寺’商标,以便保护这一国宝级文化资源不致过度滥用,并非要对上述行业实际投资经营。”

  对此,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王琮玮认为,商标是经营性企业用的,所以才叫“商”标。“至于少林寺的无形资产,从法律规定来看只是名称权。目前我国适用商标在先使用抗辩制度,即使少林寺不申请商标,也可以对别人的商标申请启动驳回程序。”

  少林实业公司的年度报告显示,前期经营比较平淡:2001年税后利润29万元;2002年税后利润17.6万元;2003年税后利润19万元;2004年年报显示亏损2.4万元;2005年税后利润3005元。

  到了2007年,少林实业公司的经营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年报显示:年销售收入3784万元;年利润总额1124万元;年净利润752万元;年纳税517万元。

  然而,到了2008年,少林实业公司的经营情况如同过山车一样。年报中,其年销售收入、年利润总额、年纳税等处均为空白,全年亏损168万元。

  2009年4月12日,少林实业公司召开股东会,“鉴于公司长期以来的经营状态,决定予以解散”。同年5月9日,少林实业公司在《郑州晚报》上发布公告,“请本公司债权人自公告之日起45日内,向清算组申报其债权”。

  但仅仅过了6天,少林实业公司的清算报告就完成了。

  法治周末记者发现,一个经营了十年、资产数千万、先后注册了国内29大类近100个商标并向一些企业特许授权使用“少林”商标的少林实业公司,清算报告简单得令人吃惊:全部报告只有寥寥一页,除了缴纳所欠税款3.87万元和清算公司债务38.51万元外,其余支付清算费用、支付职工工资、剩余财产以及剩余财产分配情况等,均为空白。

  法治周末记者采访中还得知,少林实业公司成立后曾出资1000万元,参股注册资本1.8亿元的河南少林高速公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少林高速),释永信任该公司副董事长。其后少林高速不知何因被工商部门吊销了营业执照,但在少林实业公司历年的年报和清算报告中,却找不到这一投资的任何蛛丝马迹。

  法治周末记者通过梳理得知,少林实业公司解散前后,少林寺常住院注册登记了多家公司,其中有:少林寺文化传播(登封)有限公司(2005年10月10日成立,现已注销);少林欢喜地公司(登封)有限公司(2007年12月20日成立,以下简称少林欢喜地公司);登封市少林文化产业有限公司(2012年6月4日成立,以下简称少林文化公司);郑州嵩山少林寺茶业有限公司(2013年4月27日成立,以下简称少林寺茶业公司)。

  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登记证》

  宗教活动场所,是指开展宗教活动的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及其他固定处所。

  国务院《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规定,“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必须进行登记”。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宗教活动场所登记办法》规定,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具备法人条件的,同时办理法人登记,并发给法人登记证书。

  法治周末记者从一份少林寺与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的行政判决书中得知,少林寺向法院提交了《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宗教活动场所法人登记证》,最早的登记日期是在1997年。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全国佛教有3.3万个宗教活动场所,无论是持有《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还是持有《宗教活动场所法人登记证》,大多数都没有明确的法人地位,不能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不具备完整的民事主体资格。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后果是:寺院不能在银行开设对公账户,只能公款私存,民事行为受到限制。

  在举报帖涉及的少林欢喜地公司的登记资料中,记者看到了登封宗教局2007年10月25日换发给少林寺的《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编号为宗场证字(豫)F010120001号,内容有名称:少林寺;教别:佛教;类别:寺观教堂;负责人:释永信。

  举报帖中,少林欢喜地公司被指为释永信的“情妇”(即举报帖中的韩明君)过渡股权利益。资料显示,少林欢喜地公司的50万元注册资本中,少林实业公司出资40万元,占股80%;刘应彪(释永信的俗家弟弟)出资10万元,占股10%;钱大梁出资10万元,占股10.00%。经营范围有:运动用品、文化用品、旅游用品、艺术品、日用品、武术用品的销售;企划咨询、文化艺术交流传播服务;现场制售饮料、餐饮服务:餐馆;零售:预包装食品。

  2009年4月8日,少林欢喜地公司进行了成立后的第一次变更,将少林实业公司的股权转移到了释永信控股的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少林无形公司)的名下。

  少林无形公司受让少林实业公司的全部股权后,也就在少林欢喜地公司占股80%。2012年1月14日,少林无形公司与韩明君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以12.5万元的价款,将少林欢喜地公司25%股权转让给了韩明君。

  同日,刘应彪也与韩明君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以5万元的价款,将持有的少林欢喜地公司10%的股权全部转让给了韩明君。

  经过两次受让后,韩明君以35%的股权,成为了少林欢喜地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举报人“释正义”称,释永信还有一个“刘应城”的身份证,登记住址为安徽省颍上县慎城镇颖阳社区管仲大道西段9号3户。法治周末记者发现,韩明君在《股权转让协议》上填写的住所地,与“刘应城”身份证上登记的住址完全一致。

  2015年8月6日中午,法治周末记者在少林寺常住院的出口附近,看到了少林欢喜地公司的招牌。小门前的桌子上,摆有几瓶标价2元的矿泉水。

  “从餐厅可以直接到寺外,进来吃饭就算离开寺院了。”见记者过来,桌子旁边的一位年轻小伙子热情地向记者打招呼:“你如果想继续游玩,只要跟我说一声,吃完饭可原路返回到寺内。”

  少林欢喜地公司的餐厅不大,可以容纳20多张大小不一的饭桌,里面的客人不少。法治周末记者和吴青点了一份两人套餐,4小蝶素菜、两小碗米饭和一碗清汤,收费100元。记者吃完后,感觉没有吃饱,让服务员添加了一小碗米饭,结果又被收走了5元。

  吴青说,“这样的饭菜,20元的成本绝对是到顶了。”

  有媒体报道,经过多年争议后,释永信如今已不在任何公司担任法人代表了。可法治周末记者获取的资料显示,释永信目前仍然是郑州市开元寺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元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开元寺公司的股东分别为郑州开元房地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元公司)和少林寺。开元寺公司的1001万元注册资本,全部由开元公司出资,少林寺没有出资,只是提供了一张《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

  也就是说,释永信分文未付,凭借一张《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就成了一家千万资产公司的CEO。

  2015年8月8日,为了查找隐藏在其中的秘密,法治周末记者来到开元寺公司登记的郑州市管城区新郑路218号17号楼1层31号。

  可记者在新郑路218号反复寻找了20多分钟,也没有看到有个“17号楼1层31号”。倒是与新郑路交汇的紫荆山路,有个“17号楼1层31号”,但在两扇玻璃门中间,是一把大锁。

  模糊的“中国嵩山少林寺”

  2007年3月12日,释永信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提交了一份《关于修订有关宗教法规确认传统宗教活动场所法人资格的建议》。他在建议中提到:“宗教活动场所在四类法人中无处安置,无法通过变通获得法人资格,只是‘拟似法人’(原文如此),(宗教活动场所)实际上以宗教法人身份参与大量社会民事活动却又可以不受法人制度的严格规范、管理和保护。因为法律主体模糊,民法通则以及上述专门法规规定的宗教财产权利也就被悬置,最终成为无主体。”

  然而,法治周末记者在采访中得知,被释永信称为法律主体模糊的少林寺,在现实生活却做得顺风顺水,甚至比一些经过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法人走得更远。

  依据宗教活动场所法人登记证,少林寺刻制了一枚圆形印章。印章看上去有些与众不同,自左而右环行外刊“中国嵩山少林寺”5个字,中央刊的是一个类似“船舵”的图案。

  依据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印章管理的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印章为圆形,中央刊国徽或五角星”。然而,依据我国现行法律,少林寺既不是国家行政机关,也不是企业事业单位,连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团体也算不上。

  也许因为如此,少林寺除了有一枚中央刊类似“船舵”图案的印章外,还有一枚中央刊佛像图案的圆形印章。

  少林寺的印章可以说有些神奇。1998年少林实业公司成立时的场地证明,不是由国土房产部门出具。在一张打印的证明上,加盖的就是少林寺的大印。而工商登记部门,居然也认可了。

  2007年12月12日,少林寺(甲方)与少林欢喜地公司(乙方)签订《房屋无偿使用协议》,内容为:甲方自愿将位于少林寺常住院内圆通阁约200平方米的房屋4套无偿提供给乙方使用,经双方协商一致同意该房屋无偿使用期限为十年,到期后可再续。

  在这份协议上加盖的,依然是少林寺的大印。

  2005年6月17日,少林寺出资150万元,与广西维尼纶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天人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河南省兆腾投资有限公司、河南省漯平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成立了郑州市天人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6000万元。

  2012年6月4日,少林寺独资成立了少林文化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

  核心平台“少林无形公司”

  少林寺官网显示,少林寺设有办公室、寺务处、外联处、《禅露》杂志社、易筋经洗髓经研究会、药局、武僧团和少林无形资产管理中心等等。由于少林无形资产管理中心是其中唯一一个有着明显经营性质的机构,很多人联想到了少林无形公司。

  有媒体引用了少林寺官网,称少林实业公司是少林无形公司的前身。可法治周末记者采访后发现,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少林无形公司成立于少林实业公司解散前的2008年12月9日,登记的住所地也不在登封市,而是在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85号,登记机关为郑州市工商局金水分局。

  有媒体依据现有的工商资料认为,少林无形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高僧释永福,股东分别为释永乾、释永信和少林寺。

  记者深入采访后发现,作为少林寺融资、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平台少林无形公司,最初的发起人就是释永信、释印松和释永乾。

  登记少林无形公司时的释永信,没有象登记少林实业公司那样,隐藏在少林寺之中,而是以个人名义出资80万元,连同释永乾、释印松各出资的10万元,组成了100万元注册资本。

  与此同时,作为大股东的释永信,理所当然地成了少林无形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2010年5月24日,少林无形公司进行了成立后的第一次变更,营业范围之前是“少林及少林寺自由无形资产的管理;旅游资源及产品的开发;文化及武术交流策划;软件开发;软件管理咨询,展览展示服务”,变更后加上了“会议展览展示服务;从事货物和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同年11月2日,在外界的争议声中,释永信将少林无形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变更到没有任何股份的释永福名下。到了2013年8月9日,释印松将持有的10%股权变更到了少林寺名下。

  少林无形公司在运营期间,除了受让少林实业公司的股权成为少林欢喜地公司的股东外,还独资成立了河南嵩顶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与郑州兰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郑州嵩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与股东陈春苑、柴言明合资成立了北京少室阳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与钱大梁合资成立少林寺茶业公司,注册资本50万元,业务涵盖了武术、茶业、保健品、旅游、影视等业务。

  “少林无形公司中,释永信持股80%,加上少林寺10%的股份,释永信实际能够控制的股份高达90%,意味着他拥有该公司的绝对控制权。”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胡功群对法治周末记者说,“关于少林无形公司的收益,法律规定是按投资比例分配。也就是说,少林无形公司的大部分收益,应该归大股东释永信。”

business.sohu.com true 财经综合报道 https://business.sohu.com/20150812/n418650200.shtml report 8113 资料图法治周末记者梳理后发现,从中国佛教界第一家公司开始,释永信做的很多事,都是开天辟地头一遭。在释永信的主持下,少林寺形成了一个以宗教、武术、传统文化为核心,
(责任编辑:杨明)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