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财经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探索公益与效益的 “双赢”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距离昆明市区约45公里的海口林场,数十年前光秃秃的山坡早已成为绿色海洋,一株当年周恩来总理亲手种下的油橄榄树更让林场远近闻名。

  作为具有60年历史的“老牌”国有林场,近年来海口林场先行先试,通过多方面改革措施理顺林场资产、人员、公益林、商品林等关系,积极探索生态公益与经营活动“双赢”的路子。

  日前,记者从昆明市区出发,山间公路两旁郁郁葱葱,半个多小时就来到位于西山区的海口林场。林场老职工说,建场初期,海口林场森林覆盖率极低。光秃秃的山上,偶尔能见到几棵云南松。

  林场老职工欧绍品已退休多年,他和儿子欧家昆是海口林场的“父子兵”。当年,欧绍品用牛车拉水、自己采种,一路走一路栽。白天栽到那里,晚上就地搭草房、帐篷。

  鸥绍品等几代林场人历尽艰辛,让海口林场的森林覆盖率从1980年的33.8%增至现在的80.54%。

  海口林场的软硬件也今非昔比,办公楼、停车场、食堂、展览馆一应俱全,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十佳林场”等荣誉。而最让林场职工骄傲的,是一株“总理树”。

  海口林场原副场长戴汝昌说,1964年3月3日,周恩来总理亲自在海口林场种下了这株象征“中阿友谊”的油橄榄。50多年过后,这株油橄榄树在精心管护下枝叶繁茂。

  海口林场是昆明14个生态公益型国有林场之一。这些国有林场都曾面临普遍的难题:虽然吃着财政饭,但财政经费仅能满足人工经费,森林防火、植树造林、人员培训、林区道路建设等缺乏资金,严重制约了林场发展,可谓“守着绿水青山,过着清贫的生活”。

  近年来,海口林场不甘现状,既“埋头干事,又抬头看路”,探索多种举措打响品牌,探索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双赢”,成为昆明国有林场改革的先行先试者。

  在生态建设和森林防火方面,海口林场对林业管理实现了信息化系统管理,从以往的望远镜探寻着火点到“全球眼”电脑监控系统来监测防控火情。

  围绕科技兴林,海口林场先后成功探索并实验油橄榄扦插育苗技术、针叶林下的药材种植试验等技术,积极实施“云南省森林植物检疫隔离试种苗圃项目”以及“南方国家桉树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

  围绕国有林场人事制度改革,海口林场以林业科技队伍建设为切入口进行改革。海口林场场长陈金龙告诉记者,2010年林场重新整合了人员结构,单位性质从生产型单位调整为技术管理密集型单位,技术岗位从16人调整为57人。“现在海口林场40岁以下职工100%都取得了大专以上学历,有硕士研究生7名,在读研究生10名。”

  为了提升职工的积极性,海口林场鼓励职工从事育苗产业,通过走苗木产业化路子,并成立了“昆明市海口林场职工技协服务部”,公司营利收入每月用于补助职工,提高职工收入。

  海口林场还在做好公益林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商品林。记者看到,在林场场部职工食堂边的一片林地里,种着黄芪等中草药。部分职工还利用林下空间种植野生菌、花卉等。“林场将100多亩林地进行林下药材种植,试验效果良好,下一步将向职工推广并大规模种植。”陈金龙说。
business.sohu.com false 经济参考报 https://dz.jjckb.cn/www/pages/webpage2009/html/2015-08/24/content_9392.htm report 1456 在距离昆明市区约45公里的海口林场,数十年前光秃秃的山坡早已成为绿色海洋,一株当年周恩来总理亲手种下的油橄榄树更让林场远近闻名。作为具有60年历史的“老牌”国有
(责任编辑:Newshoo)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