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安全边界,需要更完善的市场制度设计、更专业的投资队伍、能够充分选择的资产组合。而当前最重要的,是完善的市场制度设计。
国务院日前发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办法》规定,目前只在境内投资;严格控制投资产品种类,主要是比较成熟的投资品种;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30%。办法的出台表明养老保险基金将正式入市。
对于养老金入市,人们早有预期,意见稿也在社会上经过了较充分的讨论。眼下焦点已非是否应该入市,而是入市后能否保证救命钱的投资安全。6月中旬以来股市的大幅下挫,让人们心有余悸。能不能让老百姓放心,决定着养老金入市的成效。
但实际上,股市既非养老金唯一的投资标的,入市也不是要充当股市的“解放军”。
股市表现如何尽管会影响入市养老金的保值升值能力,但不会起决定性作用。
首先,养老金入市的规模不会像外界计算的那样庞大。根据《办法》,养老金投资股市的上限是30%,而到去年底全国养老金结余是35645亿元,粗略估算将有万亿资金进入股市。可事实上,养老金的统筹度很低,相当一部分集中于县级账户里,且与地方利益紧密相关。在目前分散管理模式仍未打破的情况下,如何将养老金统筹起来就是难题,万亿养老金入市的景象近期内不会出现。
其次,从目前股市的日交易量看,最高时达到2万多亿,市况低迷时也有近万亿。即使分散的养老金能统筹起来,对于股市走向的影响力也非决定性的。养老金入市既不代表股市的阶段性底部已经探明,也不代表其入场将扭转股市市况。股市仍将按自有逻辑调整运行,而其运行逻辑随着近期全球资本市场的下滑已渐趋明显。
可以说,即使养老金入市能够短暂积累人气,也不代表其投资安全边界将因之上升。养老金入市仍面临风险考验。那么,如何让百姓的保命钱成为放心钱?
养老金投资办法已经设置了许多防火墙。根据《办法》,银行存款、中央银行票据、同业存单、国债、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债券等等,都是养老金的投资标的。因此,养老金投资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政策性保护”。此外,投资机构和受托机构需分别按管理费的20%和年度投资收益的1%建立风险准备金,专项用于弥补养老金投资发生的亏损,专项兜底资金应交由第三方管理等规定,也将形成强约束力,避免风险扩散。
不过,仅有这些还不够。提高安全边界,需要更完善的市场制度设计、更专业的投资队伍、能够充分选择的资产组合。而当前最重要的,是完善的市场制度设计。如果连市场为什么下跌都搞不清楚,如果制度性弊端总是看得见而改不了,市场就不会追求价值投资进而选择投机,养老金入市的风险就不可能降低。
总之,养老金入市,重在“市”的建设要跟上。如此,老百姓的保命钱才有望成为放心钱。
见A04版
本报特约评论员迩晓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