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周一股市全线重挫,沪指盘中暴跌9%,失守3200点重要关口及年线,养老金入市、产业资本连续增持等利好未发挥作用,反而让四大利空消息砸晕大盘。
利空一、外围股市重挫
8月24日消息,继上周全球股市遭血洗,美股遭遇“黑色星期五”后,本周股市再上演开门黑,截至8点52分,亚太股市普跌,日经225指数一度跌超2%。
日经225指数今日开盘跌1.9%,至19,075.05点,目前跌幅扩大至2.28%。
韩国首尔综指开盘跌0.9%,至1,860.03点。追踪韩国股市的最大ETF——iShares MSCI South Korea Capped上周重挫7.2%,从今年4月高点算起,跌幅已经达到了27%。该ETF上周录得历史最大单周流出。新兴市场遭遇全面抛售以及朝韩紧张情绪令投资者在8月21日当周共计撤出1.954亿美元。
利空二、机构:A股的黑暗期或才刚刚开始
上周周线重新大跌,沪指跌破45周周线。周五市场,权重板块上,没有上涨的板块,证券、汽车、运输设备、环保、化工、房地产等板块跌幅居前。概念上,没有上涨的概念,网贷、信息安全、国产软件、在线教育、跨境电商、京津冀等概念跌幅居前。
今日消息:国务院印发养老金投资管理办法,批准养老金投资股市;官方公布京津冀协同发展三省市功能定位;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力争在2015年11月前完成;山西电网投资加速,“十三五”将投近千亿元;全球金融市场上周跌声一片;监管层再查量化对冲交易,检查对象为券商资管产品;证监会对违法减持保持高压20公司股东将被开罚单;消息称证监会受理9家香港互认基金募集申请。
养老金入市算是周末最大的利好消息了,然而能够配置股市的资金也只有6000亿左右,而且这部分资金是长期资金,逐步建仓的话对市场的护盘作用其实是没有想象的那么大的。现在国家是给养老金打开了入市的大门,可是国家只规定了投资证券的最高比例,却没有规定最低投资比例,那就意味着养老金如果觉得时机不对,依旧可以选择不进场买股。再加上到真正的入市投资,还需要走上一段时间的流程,短期之内对缓解不了市场匮乏的流动性,对市场的提振效果很有限。
证监会曾言当市场出现不稳定的时候,证金公司等还将出手救市,而周五市场跌破3600点重要支撑线以及心理线,周末却未见重大的直接的利好消息,这或许暗示政策的风力在弱化。从市场的走势上看,成交量越来越小,显示了场外资金进场的意愿越来越弱,再加上市场热点的宽度越来越窄,后市的行情将很不乐观。
目前全球股市大跌,美国加息预期,使得热钱加速流出新兴市场,这对成交量日益萎缩的A股市场无疑是雪上加霜的。未来的下跌或不亚于6月末的股灾,投资者需要控制仓位,防范风险。
利空三、周末重大预期落空
自上周四开始,市场有传言称,央行或在周末降准至少50个基点,甚至不排除降准100个基点。由于此前数次降准的实施都是紧跟传言之后,在时间和方式上与传言吻合,使得此类传言很容易引起市场各方的高度关注。
但直到昨日晚上22:10,央行并未宣布任何重大动作。
上周,央行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逆回购操作。8月20日,央行在公开市场再次展开12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中标利率继续持平于2.5%的水平。此前的8月18日,央行同样实施了120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扣除已经到期的逆回购,上周央行实现1500亿元资金净投放,创下了逾半年来最大单周净投放规模。
此外,央行8月19日通过其官方微博宣布,对14家金融机构开展了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共1100亿元,期限6个月,利率3.35%。央行称是“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结合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自7月以来,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有所收紧。
8月21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显示,除3个月期利率下降了0.3个基点至3.09%外,其余各期限利率均有不同幅度上涨。其中,隔夜利率上涨1.7个基点至1.847%,7天利率上涨1.3个基点至2.599%,14天期利率上涨2.1个基点至2.711%。
历史数据显示,隔夜Shibor利率从8月初的1.48%左右持续上涨,至8月21日已经上涨了近36个基点,较7月初的1.163%已经上涨了68个基点。“人民币贬值幅度虽然会被控制在一定幅度内,但预期仍然存在,加上美联储加息的可能性在增大,资本外流的趋势还将持续。”前述分析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7月外汇占款的急剧减少使国内市场流动性发生波动,而未来这一趋势或将持续,但从目前央行的操作来看,仍然更重视通过短期、定向调节工具来缓解流动性偏紧的情况。
利空四、外媒:金融危机“七年一循环” 又到时间了
1973的石油危机、1987、2001年的股市崩盘、1980年的美国衰退、1994年的债市崩盘、2008年的次级债危机……将这些时间节点联系在一起,似乎预示着全球金融危机存在“七年一循环”,而如今,这个轮回似乎又开启了。
美国道富银行(State Street)的“风险先生” Fred Goodwin借助盛宝Steen Jakobsen的帮助引入了两个有趣的图表,两个都是关于经济周期的。
第一个是花旗的“经济意外指数”呈现的周期性情况,目前该指数再一次处于历史高点水平,现在处于严重恶化的时候,与其他实际高频经济指标相一致,暗示未来市场情况将出现恶化。除了因低质量和对服务员和调酒师等工作的低薪酬而形成的就业市场漂浮数据(结果就是“令人吃惊”的工资零增长).
“花旗经济意外指数”显示实际经济指数是超出还是低于此前市场经济学家的预期值(彭博调查经济学家得出的中值)。该指数为正值意味着世纪经济数据超出预期,负值则表明不及预期。
第二个更富有启发性:它查看发生在全球7年一循环中的关键事件,并发现2015年之前每隔7年,有一个近期的“乘数”事件,它们带来主要的市场逆转,看看这些事件,2015是市场的下一个轮回了?
当前全球经济像极了1990年代历史正在押韵?
国际原油价格正在下跌,看似无情。新兴市场国家正遭遇货币危机。先前无可阻挡的东亚经济力量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面临增长放缓。俄罗斯正处于经济动荡。欧洲经济被德国的政治决定和对共同货币的担忧所拖累。美国经济相对来说比较强劲,但却陷入了生产率驳论,硅谷的卓越创新能力看起来并没有带动经济增长。
难道今年还停留在1990年代,还是什么情况?
我不会深挖当时所有相似的流行文化,或者讲述克林顿和布什正在竞选总统,以及戈尔(Al Gore)也在考虑竞选的事实。仅从经济角度来说,当前的状况和1990年代中期有着许多的共同点。
也许除了德国政治这一点,我认为我在第一段所提到的那些共同点都是无需加以说明的。所以让我来对此说明一下:1990年当时的德国总理科尔(Helmut Kohl)决定让东德以1比1的比率将他们大部分没有价值的马克换成德马克,这给这个重新统一的国家带来了经济上的残留物,这些残留物持续了数年并影响了它的邻国。近年来部分由德国政客施加给南欧国家的紧缩措施抑制了欧元区的经济增长。
如今,也有很多在2015年发生的事情并不能够使我们回想起1995年。历史不会重演。我甚至不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押韵(指相似的事情)”。但似乎有一些相似的经济力量在起作用。
其中一个便是大宗商品价格正在下跌,这与1990年代的情况一样。另外便是美国经济已再次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这已经使美元出现大幅度的升值。两者是相关的。尽管最近美国国内原油产量出现急速增长,但美国仍然是一个大宗商品的净进口国,所以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有利于经济增长。这点适用于世界上其他大的经济体——西欧、日本和中国——但不同的是这些国家都遭遇经济难题,而美国没有。所以美国占全球经济产出的比例已经开始上升。
长期以来美国的这一比例不断收缩,同时其他国家迎头赶上。但这其中存在着一个强劲的周期性因素。目前看来这个周期可能会发生转换,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们可能会在一些年后看到美国的这一比例上升,就像它在1990年代下半叶所做的那样。
这种比例的上升大部分要归功于强势美元,因为强势美元会给那些将本国货币与美元相绑定的国家带来压力,就像1990年代末的情况。这意味着会有更多的新兴市场货币崩溃并可能引发财政危机。在1990年代末的此类危机吓到了在美国的投资者并通常会带来一个短暂的资产价格缩水,但最终结果是有更多的资金流入美国,美国因此获得了持续的经济增长。不过在最后,它导致了国内股市的泡沫以及随后的破裂,终究成了一场梦。
当时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领导的美联储当然在这些事情当中发挥了作用——当时美联储预感到生产率将会出现短暂的繁荣,所以在1995年美联储并没有做出加息决定,并且之后为了应对俄罗斯债务违约以及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倒闭,在1998年底下调了利率。当前要做出降息决定就要难得多了,目前的实际联邦基金利率已低至0.15%,而且外界广泛担忧,在为了应对历史性金融危机的过去六年里,美联储用掉了不少“弹药”,已剩下不多。
所以这是与1990年代的一个很大的不同。其他不同是东亚“主宰力量”(这次中国取代了日本)出现增长放缓,而这个力量占全球经济的份额非常之大,但按人均基础计算就要小得多,其增长放缓会带来很多经济和政治的影响。另外的不同之处在于,虽然美国仍然是全球经济的核心,但相比较1990年代时的情况,其核心地位遭遇弱化,并且作为全球增长火车头的可信赖度减小。
然而这仍然给人熟悉的感觉。但我对于这些东西应该是使人安心还是敲响警钟而犹豫不定。 返回首页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