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菲尔德认为中国提交的国家自愿减排目标(INDC)已是具有雄心的目标,并称《自然》杂志最近发表的有关中国碳排放量被高估的论文证明,“我们不可能确切知道气候变化的所有事情”。
本报记者 陆振华 北京报道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正在寻找一位新主席,来接手这个全球最高级别的气候变化科学机构。
由于前主席、印度人帕乔里(Rajendra Pachauri)六个月前因性骚扰指控而辞职,IPCC急于在今年11月巴黎气候大会前确定新的领导者,以代表这个庞大的科学家组织为巴黎协议提供充足的科学“弹药”。
来自美国、韩国、瑞士、比利时和奥地利的五位男性科学家展开了角逐。除了奥地利人、维也纳理工大学教授纳吉赛诺维奇(Nebojsa Nakicenovic)之外,其余四人均与IPCC关系深厚。
韩国候选人李恢成(Hoesung Lee)即现任IPCC副主席,瑞士人托马斯·斯托克(Thomas Stocker)担任该机构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比利时人伊普塞尔(Jean-Pascal van Ypersele)曾任IPCC副主席。
新一任主席将在10月初的IPCC会议上选举产生。在此之前,候选人都希望得到大国的支持。
8月的最后一周,担任第二工作组联合主席的美国人克里斯托弗·菲尔德(Christopher Field)就来到了北京“路演”,与中国气候变化的政府部门以及科学家会面,以证明其是最佳人选。
菲尔德在北京的小型记者会上说,IPCC主席需要具备四种能力:成为科学界的大使,能从细节上解释气候变化,与成员展开建设性的紧密合作并引领对话,最终促成共识。
“IPCC本身不是一个决策机构,却是一个能够促成决策的机构。”菲尔德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说,巴黎会议能够谈成怎样的协议取决于谈判方的雄心,IPCC的作用是保证他们得到所需要的所有资源。
拥有195个成员的IPCC,是1988年由联合国环境署(UNEP)和世界气象组织(WMO)共同建立的政府间组织,数百位科学家所共同撰写的历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为联合国气候谈判提供科学依据,昭示应对全球气候危机的紧迫性。
美国国务院在今年2月27日宣布了对菲尔德的提名。菲尔德是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的主任、斯坦福大学教授;经手了两次重要的评估,也是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主要作者。
气候变化新闻网站RTCC将菲尔德称为五名竞争者中的“保守派”,这与韩国候选人李恢成的激进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在后者的个人竞选网站上,李恢成表示要将IPCC的聚焦点直接与一国国内挑战相关联;特别关注创造就业、健康、科技创新和消除贫困等议题。而菲尔德只强调自身的科学背景,“我是一名最高水准的科学家”。
菲尔德认为中国提交的国家自愿减排目标(INDC)已是具有雄心的目标,并称《自然》杂志最近发表的有关中国碳排放量被高估的论文证明,“我们不可能确切知道气候变化的所有事情”。
权威科学期刊《自然》杂志上周发表的论文引起了特别的关注。报告显示,中国碳排放量在过去13年被高估106亿吨,是具有强制减排义务的西方发达国家自1994年以来实际减排量的近百倍。
该研究依据的是一项对占中国85%煤炭产量的大约5000个煤矿的全国性调查。结果显示,煤炭质量比西方普遍要差。低质量的煤炭每能量单位释放的空气污染物更多,但释放的二氧化碳却要少50%。
这项令外界颇感意外的研究再次提出了“科学政治化”的问题。作为碳排放大国,中国在气候谈判中多受发达国家阵营的批评。
菲尔德则在北京维护IPCC科学研究的客观性。他对本报说,IPCC的评估报告并不被不断新出的新研究所影响,就每个主题的科学证据也做到平衡处理,IPCC的程序正是可以避免过分看重某个单个研究,“这也是避免科学政治化的最好方法”。(编辑 张涵)
作者:陆振华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